安君康草书长卷<<历代名人咏永寿诗抄>>(组图)安君康书画作品选 2010-08-02 17:15:15 阅读143 评论44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国西部名流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家点评长卷 安君康草书长卷<<历代名人咏永寿诗抄>>局部
永寿县历史沿革: 永寿,地处“秦陇咽喉”、“古丝绸之路”第一站。南接闻名中外的乾陵,西邻东方佛教名刹法门寺,北界倚崖雕凿的彬县大佛寺。总面积889平方公里,耕地51万亩,林地38.1万亩,草场32万亩,辖7镇6乡,19.16万人。 永寿夏属漆国,商、周时为周的先祖公刘、太王封地,属豳国。春秋战国时属秦。西汉初年开始建县,时名漆县,属雍国,先后隶属中地郡、内史地、右内史、右扶风郡。新莽时改漆县为漆治。东汉时恢复漆县,隶属右扶风、新平郡。三国时县境属魏,改属扶风郡。北魏时县境北部属白土县,西、南部属好、漠西县,东部属温秀县。西魏大统十四年( 548 )于广寿塬(今渠子乡永寿坊村一带)建广寿县,先后隶属径州、南豳州、豳州。北周明帝二年( 558 )县治南迁至今监军镇永寿村,改称永寿县,隶属新平郡。当时漠西县和永寿县并存。隋开皇三年( 583 )撤销永寿县制,并入新平,改属北地郡。其后又恢复广寿县名,旋即又撤,辖境先后分属白土、漠西、上宜、好畤等县。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永寿县,县治在麻亭(今永平乡政府驻地),隶属豳州。其时永寿、上宜、温秀、好畤县并存,县治均在今县境内。三年( 620 )永寿县改属豳州道招摇军。四年( 621 )县城由麻亭迁到义丰琏(今监军镇固县村)。贞观二年( 628 )县治又迁至永寿坊村。文明元年 ( 684 )改属奉天县(今乾县),以奉乾陵。神龙元年( 705 ) 到至德三年( 758 )先后属雍州、豳州、京兆府、新平郡。乾元元年( 758 )改属关内道彬州。兴元二年( 785 )县治由永寿坊迁到顺政店(今监军镇永寿村)。乾宁元年( 894 )属乾州。二年( 895 )属威胜军。后唐同光元年( 923 )废军复州,永寿属京兆府。当时好畤县、上宜县仍存。宋初永寿县更名为长寿县,不久又改称永寿县,先后隶属彬州、新平郡、永兴军路静难军等。乾德三年( 965 )改属醴州。嘉佑元年( 1056 ) 县治迁到麻亭。熙宁五年( 1072 )又属彬州。元至元五年 ( 1268 )后撤销上宜、好畤县,境内只存永寿县,属奉元路乾州。至元十五年( 1278 )县治再次由永寿村迁至旧县城(今永平)。至大元年( 1308 )将永寿所属的吴店、吴山寺、齐难、庄子源划归乾县,永寿县境从此稳定下来。明洪武二年( 1369 )属西安府乾州。民国 5 年( 1916 )属关中道。 6 年( 1917 )为省直属县。 19 年( 1930 )县治迁至监军镇,属彬县分区。 25 年( 1936 )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