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探轶】洁妙玉瓜州遭泥陷

 怀旧的感觉 2011-01-30

妙玉瓜州遭泥陷

 辽宁师范大学梁归智教授

 

 妙玉虽然不是贾史王薛四个家族中人,在十二钗中却排名第六,与湘云并列为第二对“金玉”。在前八十回中,写她孤高怪僻,万人不入她的目,却对贾宝玉情有独钟。因为她是被迫出家的尼姑,心中潜伏着对爱情的向往,“云空未必空”,爱的表达只能采取曲折隐晦的方式。她曾邀请宝钗和黛玉去喝“体己茶”,实际上是变相地请了宝玉,并且用自己平日喝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与她要砸烂刘姥姥用了一下的成窑杯形成鲜明对照。她送给宝玉许多红梅花,传达了微妙的情愫。
 
 宝玉过生日,妙玉也送了个“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拜帖,宝玉请教了邢岫烟,回了个“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的回帖。在中秋月夜她又参加了黛玉和湘云的联句,续出了让黛、湘也称赞不已的诗篇。妙玉的地位其实和黛玉、宝钗、湘云、探春这几个作者极力推崇的女儿一样崇高和重要。
 
 佚稿研究对妙玉的结局有什么说法?
 
 首先,研究者们都认为后四十回续书的写法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一是妙玉和惜春交往与前八十回中对两人的性格定位相矛盾。妙玉很清高,除了黛、钗、湘等几个“尖子”,她根本看不起其他人;而惜春孤僻冷淡,连对贾家的姐姐也不热情,对自幼伏侍的入画也无情义,所以这两个人根本不可能有交往。二是写妙玉对宝玉的感情太浅白直露,失去了前八十回的含蓄微妙。最后被强盗抢走的结局更是对判词“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简单化敷衍,而且其思想内涵是警示尼姑不守清规就要受惩罚,观念很落后。总之,后四十回中的妙玉被庸俗化了。
 
 佚稿中妙玉和宝玉的感情可能很惊世骇俗,就是有“僧尼恋爱”的情节。宝玉在抛弃宝钗出家后并不能在空门中找到精神归宿,因为《石头记》“大旨谈情”,并不真肯定“空”,相反要肯定“情”。出了家的宝玉将会遇到也已经流落江湖的妙玉,二人会产生劫后的情缘,当然具体怎么写是可以有不同想象的,也可能是超越了男女情爱的一种心灵知音的友谊。
 
 妙玉的名字其实来自明代传奇《玉簪记》中的陈妙常,她将会和一个“潘必正”相恋,那应该就是贾宝玉。当然这将只是一段插曲,僧尼相恋必然会受到世俗的攻击,最后以悲剧结束。
 
 现已丢失的南京靖家原藏本《石头记》上有一条和妙玉结局有关的脂批:“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红颜固不能屈从枯骨。”根据这条脂批,再结合第五回的《世难容》曲子,研究者认为后来妙玉流落到瓜州渡口,即江苏镇江市对面,遇到恶势力的迫害,有一个年老的恶霸想霸占她,就是所谓“枯骨”,妙玉反抗无效,“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当然具体情节如何,就都只是一些推测了。
 

 有人根据《世难容》曲子中“风尘肮脏违心愿”,说妙玉“堕落风尘”——当了妓女。但周汝昌认为:“风尘”是小说第一回所说“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之“风尘”,并不是指当妓女。而考察历史文献,“肮脏”在清朝以前的诗文里大都是“抗脏”即独立抗争,不肯同流合污的意思,如宋代苏轼诗句“肮脏虽尔贵”、“翻成肮脏倚门傍”,黄庭坚“肮脏谢高位”,范成大“家法独肮脏”、“野人肮脏无与邻”,陆游“遇事虽肮脏”、“古来肮脏例倚门”等。曹雪芹祖父曹寅的诗词中也有多处用到“肮脏”,如“舒卷青云内,非同肮脏行”、“老去闲窗馀肮脏,脱帽何堪情熟”等,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龌龊”意义。所以妙玉并没有当妓女,而且其家世也可能有政治背景,是在与恶势力的抗争中不屈而死。作家刘心武在其“学术小说”《红楼三钗之谜》中有一篇《妙玉之死》,当然文学创作的成分多一些。

 
怀旧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