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体窍华五个系统,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五个系统之间,又以经络为联系通道,以气血津液为信息物质而联系在一起。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观察体表相对独立的变化,就能测知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情况。纪立金通过对内经五行学说的研究,提出了人体空间五脏概念[4],认为人面南而立,肝为东木在左,心为南火在上,肺为西金在右,肾为北水在下,脾为中土在中央;而五脏气的运行变化规律是以五行阴阳的变化来说明的,因此肝升于左,心旺于上,肺降于右,肾藏于下,脾居中央。
色部[5],是指五脏六腑和形体肢节的生理病理状况反映于面部的特定色诊部位,如《素问·刺热》,“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广雅·释亲》:“颜,额也。”)阐明了诊断内脏热病观察面色的规律。不但热病如此,许多疾病亦可以此为诊断依据之一。刘玉梅[6]认为痤疮的发生与中国相学有关:额头属火,代表心脏、血液系统强弱;鼻属土,代表胃部功能强弱;左右颧部属金木,代表肺与肝功能强弱;口唇周围及下巴属水,代表肾与子宫强弱,这其实也是颜面五脏色部的运用形式。余方[8]对颜面五脏色部进行了补充,她通过对80例痤疮患者的观察,认为五脏在面部均有其相关部位,而痤疮的面部分布,往往以某一部为主向周围扩散,各脏的相关部位,均可为主要发病区,说明痤疮与五脏皆有关联。痤疮的辨证分型,当是五脏皆有其相应证型,且可以五脏在面部的相关部位作为分型依据之一,并且在辨证分型时,将痤疮的主要发病区按额心、鼻脾、颏肾、左颊肝、右颊肺分属各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