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发挥 (诠法学说及其临床运用)7.12.

 昵称1Z7nN02j 2022-12-04 发布于福建

(四)面部部位配属脏腑形身

面部为望色诊病的主要部位,《内经》将其各个具体部位配属相应脏腑形身,作为望诊的依据∶

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皆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上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殿里也;巨屈者,膝髌也。此五脏六腑之部位也,各有分部。(《灵枢·五色》)

经文所言者系按照古代“明堂蕃蔽”的建筑格局,将面部部位做了细致划分,按“左右上下,各如其度”(《灵枢·五阅五使》)的原则,配属五脏六腑、形身肢节,体现内外通应、上下同构的“全息律”理念(图6-1)。

图片

除了按脏腑形身部位配属面部之外,《素问·刺热篇》亦提出按五行方位划分面部望诊部位的方法∶“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这是按照左颊、右颊、额、颐(下颏)、鼻在脸部的东、西、南、北、中五行方位,配属五脏。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论儿科望诊,亦对这一方法做了发挥(据陈氏所言,该歌诀首载于高阳生《脉诀》)∶“察见形色,先分部位。左颊青龙属肝木,右颊白虎属肺金,天庭高而离阳心火,地角低而坎阴肾水,鼻在面中,脾应唇际。”由于该法比较简单、明了且临床颇有征验,故为后世所常用。

《小儿药证直诀·卷中》∶“广亲宅七太尉,方七岁,潮热数日欲愈,钱谓其父二大王曰∶七使潮热方安,八使预防惊搐。王怒曰∶但使七使愈,勿言八使病。钱曰∶八使过来日午间,即无苦也。次日午前,果作急搞,召钱治之,三日而愈。盖预见目直视而腮赤,必肝心俱热,更坐石机(凳)子,乃欲冷,此热甚也。肌肤素肥盛,脉又急促,故必惊搐。所言语时者,自寅至午,皆心肝所用事时。治之泻心肝补肾,自安矣。”

按  本例钱氏见广亲王第八子两颊(腮)俱赤,而知其为心肝热盛,肺金为心火所克则木无所制,故预言其来日午前必发惊搐,此亦“望而知之谓之神”者也。

上述两种面部望诊部位配属方法,各不相同,看似互相矛盾,其实各有道理,前者是脏腑形身按“上下左右,各如其度”的法则分配面部部位,后者则按五行法则分配五脏在面部的行气部位,各成系统而不抵牾。这亦是中医对人体全息律机理的独特认识,如以五官而言,眼属肝,但又分为五轮而配五脏;舌属心,但亦分五部而配五脏;耳属肾,但现代耳针疗法又将其配属整个脏腑形身、肢节器官。虽然现在还不能揭示这种全息律的生理秘奥,但在临床实践中却是征验不爽,未可妄加否定。(五)面部望诊要领

《内经》认为面部望诊除了诊察部位和颜色之外,还必须注意其浮沉、清浊、泽夭、散抟、上下等变化∶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旧。(《灵枢·五色》)

上述经文指出望色诊病的要领∶

浮沉知浅深∶病色浮浅而清亮者,病在阳分,病位在外,尚属表浅;病色深沉而晦浊者,病在阴分,病位在内,已经深入在里。

泽夭观成败∶面色明润有光泽,说明胃气未伤,正气尚充沛,虽病而预后尚好;若面色枯槁,天然无泽,则说明胃气已伤,脏气衰败,预后不良。

散抟知远近∶病色浮散者,说明病气初生,尚未结聚,为新病而病程较短(新近);病色抟聚不散者,说明病气稽留日久,已经结成巢窠,为久病而病程较长(久远)。

上下知病处∶按照“上下左右,各如其度”的法则,从病色所在的上下部位诊断病变所在脏腑形身部位。

这些要领都是临床望色诊病时判断病位、病程、病势以及估测预后的重要根据,后世在此基础上补充了“清浊辨阴阳”和“微甚辨虚实”,更全面、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