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网 -> 新闻

 candyhll 2011-01-31
王先海(武汉市第十五中学特级教师)
课外阅读 要有计划

谢友娣

   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的规定,充分显示了教育部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重视。而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究竟如何呢?就此,笔者走访了武汉市十五中语文特级教师王光海先生。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是怎样看待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

  王先海: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石,语文素养的高低和阅读面的宽广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阅读才有语文教学的魂。合理的课外阅读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中学生而言,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而且可以夯实“精神的底子”,是走向人生精神成熟的起点。

  尽管如此,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却不容乐观。据统计表明,55%的学生没有制定假期阅读计划,100%的学生没有系统的长远的阅读计划,90%以上的学生没有写日记和课外练笔的习惯。同样的,我对258名同学的阅读习惯的问卷调查显示,79.5%的同学偶尔读读名著,13.6%的同学不读,仅有6.9%的同学是有计划的阅读的。这样的阅读量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无异于杯水车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阅读已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软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马以鑫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的学生已患了“拒绝阅读症”。

  笔者:据调查,中学生不是不想阅读课外书,但面对高考的压力,他们显得很犹豫。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王先海:我觉得他们是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即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对立起来了。实际上,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问渠那的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学习的源头就是课外阅读。吕淑湘曾说:“语文水平高的学生都得益于读课外书。”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感悟的过程。课外读物尤其是名著对于中学生的考试来说可能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写作水平及加强内在的修养有很深远的影响。课外阅读对人的教益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不在于一时的“抱佛脚”而是长期的积累。中学生要注重培养阅读的兴趣,并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当然,作为老师也不能任学生凭兴趣不加选择的阅读。中学生的心理毕竟还不够成熟,言情武侠等消遣性的书籍对他们的诱惑还很大。所以,老师的积极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您有什么建议?

  王先海:我想从五个方面来谈。其一要多读书。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凡操千曲者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建议中学生每月至少读一本名著,看看适合自身的报刊杂志。“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就必能内化为你的文学积淀。其二要读好书。一位文学家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跟一位高尚的人士对话。”好书对于陶冶人的性情、情操,塑造人的世界观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三要会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换言之,就是凡读书就看一支笔,在书上圈点批注,作读书摘记,写写读后感。读书要读活,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以此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其四要正确处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姑且不论社会实践能力如何,就是应付各类考试也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近年来,高考命题已逐渐由“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转变,重在创新而非死记硬背,在考查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了对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其五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美国一教育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中学生应树立“大语文观”,处处留心学语文。报刊杂志学语文,广播电视学语文,评报办报学语文。我想,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并结合有效的阅读方法,那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就会相得益彰,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颇有帮助。

相关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