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梭的卓越是不是华伦夫人所造就?

 昵称3359418 2011-02-03

卢梭的卓越是不是华伦夫人所造就?(2008-09-23 21:37:31)

我们都知道,在卢梭的一生中,华伦夫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没有华伦夫人就没有日后的卢梭。但华伦夫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却是许多人不甚明了的。
如果没有华伦夫人,当然没有卓越的卢梭,因为卢梭的那些知识都是华伦夫人辛辛苦苦传授的。
华伦夫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贵妇,在欧洲有许多像华伦夫人这样博学的女性。各个学科她们都有涉猎,她们信奉的是百科全书家伏尔泰,伏尔泰就是她们的上帝,而宗教反而不是她们尊崇的,虽然她们经常上教堂。她们在文学、艺术、哲学方面都造诣很深,这方面的书她们几乎统统读过,对音乐更是颇有研究,这是法国贵妇的传统,乔治·桑的祖母就是这样的女性。乔治·桑最推崇的人是卢梭,而十八世纪俄国人道主义作家最推崇的是乔治·桑。
华伦夫人这些贵妇因为是伏尔泰的崇拜者,因此她们是一些人道主义者。她们有最完美的品行——仁慈、宽厚、热情、勇气、胆识、独立、给予、对情感的尊崇。因为华伦夫人是一位人道主义者,所以她第一次见卢梭就对他产生了无限的同情。因为她的仁慈、善良和热忱,使她不能抛弃投靠她的弱小。因为她崇尚知识,珍惜有才华的人,这些理念与她的善良让她做出一个决定——把卢梭留在身边。
把卢梭留在身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一,在十八世纪初,法国社会也是一个相当道德化的社会,一个本身有争议的神秘的女人把一个年轻的男子(他们只相差12岁)留在自己家中,社会一定会有议论,但华伦夫人却说::“别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既然上帝把他给我送了回来,我就决不能抛弃他。”当我读到这里时,哽咽了,我感到了华伦夫人的高贵,她那高贵的情感、高贵的心灵、高贵的胸怀。因为她的决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名誉的代价,还有金钱的代价。这个流浪者第一次有了家。但这意味着华伦夫人从此要多一种负担。虽然华伦夫人有土地,但作为一个单身女人——一个只知道知识与情感的女人,经营这块糊口的土地并不容易,因此有了管家及她与管家的私情。我们表面看她有年薪,表面看她是一个贵妇,可这个贵妇并不容易,其实她是一个独立的单身女人,她的生存也需要奋斗。她不仅付出了勇气,付出了金钱,更可贵的是她付出了心血、爱、耐心和信心。试想,希望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前途有成就的人是需要一点一滴的辛劳的,13年如一日的付出,这是怎样的伟大?如果不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绝不能如此这般地付出。
而更大的付出是华伦夫人与卢梭的同居。看到这里,我的心颤抖了!一个高贵的羔羊把自己献上祭台,这就是华伦夫人的选择。上帝啊,人类竟有这样高尚、高贵的女人!以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华伦夫人正是这样的人——这样的女人!看到这里,具有邪恶淫欲的人以为华伦夫人太随便,而更多的人会认为华伦夫人没有必要,但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想华伦夫人是经过了多么痛苦的抉择?!她把他当作有希望的孩子看待,又要与他行男女之事,这是何等痛苦,所以才有了她的平静,这平静中是牺牲与忍耐。
有关男女情感,十八世纪的法国上流社会确实是奢糜的。但这却是因宫廷和贵族引发的。国王和贵族们到处留情,留下许许多多的私生子,也留下许许多多像华伦夫人这样的女人。她们曾经被宠幸一时,然后被安排在一块土地上,开始独立的生活。年轻的华伦夫人将自己的管家当作情人,不了解法国文化的人会以为这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其实不然。这些女人的管家曾经都是她们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着丰富的知识,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她们管家,其实他们还是她们的知己,是她们精神的陪伴,有的也是她们的情人,他们相当忠诚,又相当懂得规矩。她们依赖于他们,否则她们的土地就不会变成年薪。法国人崇尚情感,没有中国人的贞节观。中国人总拿一个女人有多少男人来衡量女人的道德,法国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分析一个女人的爱是真挚的还是虚伪邪恶的,如果她的情感出于真情,是真实的付出,他们会理解她和原谅她,乔治·桑就是一个被理解的女人。如果在中国,她早就在人们的唾沫星子里被淹死了,而在法国,越到老年,她越被尊敬,法国人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成就和她的灵魂,而中国人只把道德看作惟一的标准,而且把贞节看得比生命还重。在封建社会,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女人的第一生命是贞节,第二生命才是她自然的肉体生命。
华伦夫人的可悲是她太仁慈、太宽厚、太慷慨,而不注意保护自己,以致最后沦落到窘迫的地步。最后不得不任用一个理发师做她的管家,并做她的情人,而结果还很悲惨。当读者看到她把一个理发师当作自己的情人时,千万别拿中国人的眼光看待她,说她淫荡,我们反而应该用怜悯的心肠同情她,这说明了她境地的不佳,其实也能说明她心境的不佳,为了生存,这就是她仅能利用的资源了。随着年龄的增加,随着经济的拮据,过去有钱有势的朋友谁还能想起她,并为她管家,没有!卢梭不理解她,因为卢梭从不知她生存的艰难,因为卢梭软弱,因为卢梭太放纵他的伤感。可华伦夫人却必须坚强地独自艰难地生活下去。
这里令我悲伤的是卢梭竟然到华伦夫人死都没有回报她于万一,可见卢梭的无能,可见知识分子的软弱!
卢梭当然是华伦夫人造就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我把自己看作是她的作品”。他这最后一句话,报答了华伦夫人!
上帝啊!保佑高贵的女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