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撮要

 昵称5693611 2011-02-10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撮要

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海宁卷的高考试题中占25分的大分值,学生在考场上选做的机率又高,因此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要重视起来,认真对待。

一、坚持全面备考的原则

全面备考,就是要备考纲、备考题、备学生、备教法。我就谈谈备考情和备学情的问题。

1、精析考点考题,做到心中有数。

表一:2010年新课程考纲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考查能力对比表

能力层次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

E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作出评价

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从上面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要区别:分析综合方面,由于实用类文本本身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更加重视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鉴赏评价方面,实用类文本测重在评价,文学类文本测重在鉴赏。探究方面,实用类文本关注时代精神,文学类文本重视民族心理。比较起来,实用类文本更突出对文本理性的解读。今年的考纲在探究这个层面上,考查内容有些细微调整,把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由09年考纲中的第二项调整到第一项,而且由原来的探讨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发掘,更突出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可见这一项应该是探究题考查的重中之重。第二个考点,要求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其实2009年的广东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就已经考察了这一项。(《黄侃先生二三事》:探究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第三个考点,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09年考纲中的疑难问题今年改成了某些问题,考查的范围无形中扩大了。如果我们细心比对的话,对我们的复习备考一定有帮助。

表二:2009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考查内容分析一览表

卷别

词句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探究

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文体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对某种特色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发掘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探讨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广东卷

 

1

 

 

1

 

 

 

1

 

江苏卷

 

2

1

 

 

 

 

 

 

 

福建卷

 

1

1

 

 

 

 

1

 

 

宁夏卷

 

2

1

 

 

 

 

1

 

 

山东卷

1

1

 

 

1

 

 

 

 

1

辽宁卷

 

2

1

 

 

 

 

1

 

 

总计

1

9

4

 

2

 

 

3

1

1

从上表可以明显地发现,筛选整合信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每套课标卷都涉及到了这项能力的考查。宁夏卷连着两年都考了两道题,可见,有效地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应是我们实用类文本训练的重点。包括探究题,学生在阐述理由时也要能筛选和整合信息。探究部分,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成了近两年考查的重点。而且每篇材料都突出了主人公高尚的品格或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命题者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力求使之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这一点上,测试材料的选择,超出了测试的本身意义,还承载着启人育人的功能。这对我们平时的训练还是有启示的。

3:三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变化一览表

省份

体裁类别

题型

分值

07

08

09

07

08

09

07

08

09

广东卷

新闻

科普

传记

3

3

3

15

15

15

山东卷

新闻

传记

新闻

4

4

4

18

18

18

宁夏卷

传记

传记

传记

31

31

31

25

25

25

江苏卷

 

传记

传记

 

21

21

 

18

15

福建卷

 

 

通讯

 

 

21

 

 

15

辽宁卷

 

 

传记

 

 

31

 

 

25

备注

简:指简答题;选:指选择题。1表示1道题,2表示2道题,依此类推。

 

 

 

 

 

 

 

 

 

 

 

从三年的高考选文来看,人物传记成了命题的首选。共考了八次,新闻考了4次。传记的命题选材范围大都是明清以来的学者名士,所选内容大都是治学和教育方面的,文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含有丰富的教育意义,语言也简洁平实,彰显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人文价值和突出特点。特别是宁夏卷,三年来坚持传记的考察,命题专家对此类文体情有独钟,矢志不渝,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专家考虑到高考两类选做题在测试难度上的一致性,两种文本难易度要保持平衡,以体现高考公平性的特点。而其他文体是很难达到平衡的。不过09年山东卷的新闻访谈质量还是相当高的。今年宁夏卷考什么,我们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可主观臆测。最好的办法是全面备考,重点突破,以不变应万变。

2立足于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进入高三,我们对学生的学情更要关注,因为这是我们备考的前提。

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认识不清(学与不学,练与不练一个样,或者盲目地大量训练,缺少总结和反思)

----知识不足(老师讲解的文体知识只被动接收,不去做消化吸收,让文体知识成了死东西,不会活学活用)

----审题不明(不去深究题干中的隐含信息,没有形成认真审题的意识)

----表述不当(不注重答题语言上的规范性,不去分条、分层有序作答)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认识不到位(对高考的选题范围和规律不够明确,考点考纲研究不透)

-----选题不到位(面对良莠不齐的模拟题,不辨真伪,通吃通做,盲目而又低效)

-----指导不到位(指导主要指教师要结合原文讲规律和方法,而我们常是有讲解无总结,对学生在阅读方法、审题、解题思路方面指导的力度不够)

我们如果盲目备考,只能导致学生勤劳不致富。只有坚持全面备考的原则,才会有序高效地去复习。

二、突出重点,有效指导

(一)精选试题,考点真题相参考。

老师们都有精选试题的意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不够细致。更多的人是跟着感觉走。而有效指导必须建立在精心选题的基础上,我们要结合考点和高考题科学选题。如果个人精力不够,可以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在科学选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精心训练,教师精心指导,那么我们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在庞杂的试题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选题方面下真功夫、苦功夫。在高三备考时,我们应有意识地从阅读方法、审题、组织答案等诸多方面对有训练价值的考题进行细心指导,学生一定会收获很大。

(二)尊重文体,强调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复习备考时要让学生有明确而清晰的文体意识。这样学生在考场上见到不同的实用类文本就会明白我要读什么,我要关注什么,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就有了阅读的目的和方向,能迅速弄清文本的重要信息,为做题做好准备。如果没有这个意识,第一遍的整体阅读就变成了低效阅读。为了提高考场上的阅读效率,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尊重文体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

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比较复杂,但基本特征我们还是能把握住的。

我以传记、新闻、调查报告为例,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1、传记

文体特征: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  

选材特点:典型性、概括性

语言特点:或朴实自然,或 形象生动,文采斐然 

考查点侧重:

A. 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B .人物的精神,对人物的评价,阅读的启示,

阅读基本方法:

A.读事实(理清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B.读人物(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C.读评价(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和基本事实间的关系)

2、新闻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消息----倒金字塔式 

考查点侧重:

A.新闻中心内容    B。新闻价值

阅读基本方法:

A.读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B.读导语(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C.读意义和影响 (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另:通讯在阅读方法上,因其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点,既要遵循一般新闻的阅读方法,又要参照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方法。

3、调查报告

文体特征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系统性  

    结构特点: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

 语言特点:平实严谨 

考查点侧重

A.归纳内容要点

B.调查结论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阅读基本方法:

A.读调查内容(把握调查的目的、对象、范围和内容)

B.读调查结论(把握文章的主旨,了解报告的社会意义)

C.读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把握材料的典型性和真实性,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

(三)重点指导,掌握解题技巧。

简答题尽量做到以文解文

就是指紧扣文本,组织答案:扣题意(审题)、重提取(题干对应的字句)、     分表里(去粗取精)、重条理(分条作答)

例: 2009年宁夏卷《寻找教育的曙光 》   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第二段有明示信息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从上文找即可。中间有一大段叙述性的文字,可以用后面这一句话概括。前后联系起来,答案就组织出来了。

  ②探究题要做到内引外联

1、内引依据:

      立足文本,引信息、材料、观点等形成论证依据。引述的过程要让学生注意信息的全面性、条理性。

2、外联分析:

联知识:A 文体知识   B 分析鉴赏知识

联实际:现实情况、社会影响

联自身:生活体验、阅读感受

切记:外联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应立足文本内容和题目要求,不能任意延展。

例:(2009年福建卷《寂静钱钟书》)14.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从从传记类文本阅读的角度看,是探讨传记所表现的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学生先要审题明确(这里并没有明确的观点。可以看做有关系,也可以认为没有)从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这句话反问一下,钱钟书所在的时代是寂静的吗?当然不是。所谓的寂静,也只是钱钟书本人。可以得出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观点。但学生联系自己的社会认识,任何人都不可能摆脱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道题,若辨证地看待,应该更能体现学生认知的深度。因此可以得出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但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观点要从文本材料中来,接着就要,收集文本材料,筛选与此有关的论据,去支撑自己的观点。即做到了内引,又做到了外联。

答案:我认为: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但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提出观点)钱钟书虽然有惊讶世人、折服学界的《围城》和《管锥编》等名著和学术著作,但他没有为名誉所累,只是静静地读书;在文革中身处困境,他也是默默读书;在文革后对他称颂日渐声高的时候,他也一如既往地平静地在书斋里读书。(从文中寻找依据)因此,并不是真正因时代的寂静而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而是钱钟书在各种不寂静情况下都能够墨守寂静,远离轰轰烈烈,保持了一生的淡泊,恪守完整的人格,从而成为大师的。(归纳总结,紧扣观点)  

探究题答题基本思路:

观点句

分析句:

内引文本(信息、材料、观点)

外联理由(视题目需要展开)

   ③ 总结句。

建议:教师要贯穿精细透的原则,讲精、讲细、讲透。要勤于评改,这不是让我们每天拿着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而是指课堂上的评改。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不妨当堂像作文一样做一些升格训练。让学生明白增分点在哪里。

(四)注重感悟,变阅读为悦读。

 1、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平时除解题外,多倾听学生的个性化的解读,有新的发现要予以鼓励。也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其实,我们会遇到很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可以让学生多读多品多悟。谁说高三的语文课上,不应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呢?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去读。也许我们稍作引导,就可以达到小扣而大鸣的效果。

2、有意创设阅读的情境。因老师的忽视,增加了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漠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做一点点工作,就可能点燃学生的热情。语文备考也不是个赶集的事,我们在整体复习规划不变的前提下,不妨也小憩一下,走走,稍停停。让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字中也闻闻花香,闻闻青草的气息。如果我们高效复习,贯彻精细透的原则,比别人少练一两套卷子又何妨?所以,我认为,高三语文教师,应该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度。

只要我们成为有心人,实用类文本同样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同样可以成为高考作文题所说的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让我们带领学生在题海的摸爬滚打中不失诗意,共同寻找高三语文学习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