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士魁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举隅

 常惭愧末学空石观西居士自修堂 2011-02-10
 

郭士魁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举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史大卓 马晓娟

  郭士魁,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和临床医学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医中药防治心血管病的研究,在疑难重症的诊治及传统中药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和经验,发展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学术影响。郭老行医数十载,精通经典,医术精湛,临证精准,用药灵活,每获良效。现将其治疗常见心血管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冠心病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病的范畴,主要与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及老年肝肾亏虚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以心为主,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多表现为本虚标实。《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大多数胸痹患者都存在“阳气虚损”或“血脉瘀阻”的病机。[1]

  1、活血化瘀 郭老治疗胸痹特别突出活血化瘀。他认为胸痹心痛发作时,瘀血为各种标证之首,故“急则治标”应多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常用活血化瘀方剂如冠心Ⅱ号方、血府逐瘀汤、活血通脉汤、失笑散、三七散等,常运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药、乳香、没药、郁金和三七粉等,以活血化瘀止痛[2]。郭老应用活血化瘀法又分为益气活血、理气活血、平肝育阴活血等法。他曾自拟益气活血汤(黄芪、党参、黄精、当归、川芍、赤芍、郁金)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显示有较好效果;理气活血法多用于更年期妇女,具有胸闷胁痛,善太息等肝郁之征;平肝育阴活血法用于平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又发胸痹心痛者,常用首乌、女贞子、旱莲草、黑桑根、黑芝麻、丹参、赤芍、川芍、葛根、菊花、生龙牡等[3]。

  2、芳香温通 治疗胸痹心痛时,郭老不仅注重瘀血在发病中的作用,也注意到寒邪对疾病发作的影响,寒凝可加重气滞血瘀,“寒则凝,温则通”,故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同时佐以芳香温通药物,能起到辛香走窜,开窍定痛之功效。常用方剂如苏合香丸、良附丸、宽胸丸、丁桂香丸、沉香散等。常用芳香药物如荜菝、高良姜、细辛、沉香、降香、木香、麝香、丁香、檀香、冰片等[4]。

  3、益气宣痹通阳 益气宣痹通阳法是以通为补,通补结合,常用于胸阳不振,阴乘阳位,以致气机闭塞,不通则痛之证。胸痹而兼痰饮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偏于气滞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寒邪内闭,疼痛难忍,或痛无休止,脉沉冷者,选用薏苡附子散或乌头赤石脂丸。郭老常在应用以上方剂的同时,常增以益气之品。盖气属阳,气虚乃阳虚之初起阶段,而益气之品有助通阳活血之功。益气药物常用党参、黄芪、黄精等,病重者用红参[3, 5]。

  4、散剂 除汤剂外,郭老治疗冠心病还常施以散剂,取效迅速,服用方便,立法遣药颇具特色。常用的散剂如活血化瘀散剂(血竭粉等),益气活血散剂(红参三七粉等),行气活血散剂(三七元胡粉等),芳香温通散剂(丁桂香散等),温通活血散剂(沉香粉、丁香粉、三七粉、琥珀粉配伍),益气温通活血散剂(红参粉、沉香粉、血竭粉、三七粉、琥珀粉、冰片粉配伍)。以上散剂处方简练,配伍严谨,标本兼治,临床常有显效[6]。

  二、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阳”等病的范畴,病因多为情志过极、饮食失调、内伤虚损等引起脏腑经络气机逆乱、阴阳消长偏胜所致。高血压初期多属实证、热证。肝热日久,必损阴液。随着病情发展,阴虚必损及阳,形成阴阳两虚、心肾阳虚、气虚阳损、脾肾阳虚等证。

  1、苦寒药 高血压病初期多见“肝热上冲”,不用苦寒药难以清其热、降其火,但久用重用苦寒药物,易伤阴败胃,故不宜久用,且在应用时应配合养阴健脾药。常用苦寒药物有龙胆草、黄芩、栀子、菊花、白薇、黄连、钩藤、草决明、夏枯草、青木香、大黄等。

  2、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物有协助降压作用,尤其对久患高血压病,兼有气滞血瘀、经络闭阻,舌质紫黯,肢体麻木或伴有胸闷、胸痛者,更宜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常用药物有川芎、赤芍、红花、桃仁、丹参、三棱、莪术、牛膝、鸡血藤等。

  3、虫类药物的应用 高血压病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多有肝阳上亢、肝郁化火、燥热生风之征,常见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应用虫类药物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对降压和预防中风均有重要作用。常用虫类药物有蝉蜕、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等。

  4、老年高血压患者特殊用药 老年患者,久病体虚,肝肾阴亏,虚阳上越,而发高血压。此类患者不宜用太多苦寒药物,应以扶正为主,佐以平肝降逆、活血通络,兼用清虚热的药物,如地骨皮、知母、白薇、菊花等[1, 5]。

  三、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属中医“惊悸、怔忡、脉结代”等的范畴。常由情志过极、肝郁不疏,气血亏虚、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痰瘀内阻等引起。心悸,一般多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如心气虚、心阴虚、心阳虚、肝郁不疏、肝郁化火、心肾阳衰等均可出现脉促、脉结代。虽以虚证为多见,但也有实证或虚中挟实者。

  1、益气养阴药物 心悸多为虚证,虚中又以心气虚多见,心阴虚、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也是心悸、脉结代的常见原因。临床治疗多应气阴兼顾,常用益气药如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和养阴药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当归、枸杞子、女贞子等配伍。在此基础上,结合百合、乌梅、五味子等酸敛收涩之品,使心气内守。

  2 祛邪药物 心悸、脉结代患者常见血瘀、痰浊阻滞血脉;或外感时邪疫气,化热入里,内陷心包;或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或阳虚寒凝,脉络凝滞;或阳虚水湿内停等,皆可形成心气不相顺接,致发心律失常。因此,在扶正的基础上应注意祛邪,尤其化痰浊的药物应早用重用,如菖蒲、郁金、苦参、远志等;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败酱草、莲子心等,临床有热毒见证者,亦常应用。

  3、温阳药 心阳衰微、心悸、脉细数或结代,应急予温阳、健脾、补肾,以回阳救逆。常用药物如肉桂、附子、干姜、人参、桂枝、茯苓、白术、淫羊藿、巴戟天、细辛等。

  4 养心安神药 心悸者,心中躁动不安,心神不宁,给予养心镇静安神的药物,有利于安定情绪,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柏子仁、酸枣仁、生龙骨、紫英石、五味子、珍珠母等[1, 5, 7]。

  四、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湿、浊阻”等病的范畴。多由于高粱厚味,食积内热,痰浊内生;或脾虚,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因长期肝郁不疏,肝胆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产生浊阻;或肾虚、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灼津生痰,肾阳虚不能温煦脾土而生痰浊。治疗主要以健脾补肾、清热化痰、行气化浊、活血化瘀等为主。

  1、实证宜清宜泻 清热化浊常用药物如金钱草、陈皮、忍冬藤、荷叶、黄芩、黄连、野菊花等;祛痰化浊常用药物如半夏、陈皮、瓜蒌、杏仁、草决明、茯苓、天南星、泽泻、虎杖等;行气化浊药物如郁金、川芎、木香、陈皮、厚朴、枳壳、大腹皮等;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三七等。治疗除用汤剂外,大黄3-10g 煎水代茶饮,决明子10g、荷叶10g 泡水代茶饮等,临床也常有良效。

  2、虚证宜滋宜补 脾为运化之本,肾为气化之源,故补虚重在脾肾。补肾常用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何首乌、生熟地、杜仲、桑寄生、川续断、川牛膝等;益气健脾常用药物如党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等。临床亦可选用首乌粉 每次1.5g,日服3次;黑芝麻、何首乌等量研末,每次6-10g,每日3次[1, 5]。

  郭老从事中医药工作50余年,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郭老在辨证、立法方面体现了中医治疗心系病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在某些方面为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郭老的临床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体味其精髓,以见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翁维良, 于英奇. 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3-55

  2李军. 浅谈郭士魁治疗胸痹的经验及学术思想. 河北中医 2009,31(3):325-326

  3郭维琴,郭志强. 郭士魁治疗冠心病经验简介. 中医杂志 1985,851(11):14-15

  4姜成田. 郭士魁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经验. 河北中医 2001,23(8):578-579

  5 张文康. 临床中医家—郭士魁.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153-155

  6陈可冀, 张问渠, 于英奇,等. 郭士魁运用散剂治疗心绞痛的经验. 中医杂志 1983,10:16-17

  7 翁维良, 于英奇. 郭士魁治心律失常经验. 中国中医药报 2006,12(6):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