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某金矿详查地质报告

 修一切 2011-02-14

广西某金矿详查地质报告

(2009-12-09 18:58:14)
 

广西某金矿详查地质报告

 

一、报告概况

详查区位于广西乐业县幼平乡林旺屯一带。勘查区范围为广西区国土资源厅核批的“广西乐业县幼平林旺金矿普查”勘查许可证(证号:4500000330364)确定的勘查范围和“南宁市大石围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乐业林旺金矿”采矿许可证(证号:450000011013)所确定的范围(见附图1)。面积8.18Km2。矿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即为采矿许可证所确定的范围。资源/储量估算深度在标高816m~500m间。
本次详查工作自勘查合同签定后,2004年6月份收集资料,编写矿区详查设计,7月份提交设计送审稿,项目组于2004年7月中旬进驻工区,开始进行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开展的主要工作有:矿区实测了一条地质剖面,对矿区地层、构造进行了详细划分;对主矿体矿体(1)、( 2)、( 3)、( 4)、(6) 、(9)、(10)分布区沿90度方位大致垂直矿体走向按100m间距实测了18、00、03、07、11、19号6条勘探线剖面(比例尺1/1000);进行了1/2000矿区地质填图及矿区外围进行了1/10000地质填图;对(1)、(2)、(3)、(5) 、(9)、(10)号矿体用100×80-100m的勘查网度布置钻探、40m段高布置平硐、地表工程加密至50m揭露矿体,系统采集化学样以探求控制的资源量;对(5)、( 6)、(7)、(11)、(12)、(13)、(14)、(15)、(16)号矿体用地表沿矿体走向用50-100m的勘查网度布置山地工程揭露矿体,系统采集化学样以探求推断的资源量;进行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对矿化有利地段进行土壤地化剖面测量及少量工程揭露;按矿石类型、品级系统采集小体重测试样;进行矿区地形图修测‘建立矿区控制网;对矿区进行概略经济意义研究。于2005年3月提交最终报告。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表: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设计工作量

完成工作量

完成百分比

备注

1

1:1万地质填图

Km2

5

5

100%

 

2

1:2千矿区填图

Km2

1

1

100%

 

3

地化剖面

Km

10

2

20%

 

4

钻探

m

500

569.62

113.9%

 

5

槽探

m3

2000

1809.75

120.5%

人工

600

挖机

6

化学样

1000

865

86.5%

 

7

光谱样

1500

155

10.3%

 

8

光薄片样

100

78

78%

 

9

小体重样

50

70

140%

 

10

组合样

23

23

100%

 

11

物性样

 

6

 

增加工作量

12

快分样

 

1356

 

增加工作量

13

控制点

50

6

112%

 

14

工程点测量

50

 

15

1:2千矿区地形测量

Km2

 

0.2

 

增加工作量

16

小型选冶试验

1

 

 

 

17

矿区工程、水文地质调查

Km2

 

1

 

 

详查区出露的地层有下三叠统逻楼组,中三叠统板纳组、百逢组和兰木组。根据岩性组合和沉积旋回特征,将逻楼组划分上下二个岩性段;板纳组划分上、中、下三个岩性段;百逢组可划分为四个岩性段,在矿区内仅出露第四岩性段,该段据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上、中、下三个亚段,在下亚段再细分出a、b、c、d、e五个岩性层。
矿区位于幼平背斜东翼林旺一八岸一带,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强烈。浪全—乐业区域性弧型控岩控矿大断裂通过矿区中部,矿区内褶皱、断裂、节理、劈理极为发育。
主要发育有北北西向及北西向两组褶皱、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构造主要有八岸背斜。小褶皱很多,主要发育于八岸背斜核部及两侧,部分发育于八岸—林旺的浪全—乐业区域性弧形控岩控矿大断裂两侧。
矿区断裂发育,目前发现比较大的断裂有5条,分别编号为F1、F2、F3、F4、F5,另有一些次级小断裂,编号为F6、F7。
矿区内均为沉积岩,区域性浪全—乐业弧形深大基底断裂通过矿区中部,该断裂多期次活动,致使断裂带及附近的岩石受多种蚀变作用,有硅化,黄铁矿化,高岭石化,褐铁矿化,碳酸岩化及辉锑矿化等。
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北逢组南北向断层破碎带中,经工程揭露,已发现金矿(化)体16个,分布在林旺—八岸一带,受断层裂隙控制,均呈近南北走向展布。矿体多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沿走向、倾向具有膨胀、收缩、拐弯和分枝复合现象,单个矿体长一般数十米至数百米,规模大的有(1)、(2)、(3) 、(4) 矿体。

各矿体特征如下:
(1)号矿体:主要产于次级背斜东翼近核部的近南北向的断层F1挤压带中。带中由劈理化钙质泥岩、钙质砂岩组成。泥岩中常有砂岩透镜体分布,矿体沿走向、倾向具收缩、膨大、分枝复合现象。岩(矿)石具碳酸盐化、具弱硅化及浸染状、团状黄铁矿化,沿裂隙有方解石细脉充填,靠挤压带下部沿走向断续见石英脉充填。目前矿体地表控制长800m ,厚5.32—42.40m, Au品位0.5~32×10—6,平均品位3.65×10—6,地表至垂深约15m为氧化矿,氧化矿之下为原生矿,局部地段往深部矿体品位变贫,厚度变小。ZK0701钻孔中矿体厚12.96m,Au品位1.0~2.80×10—6,平均品位1.65×10—6,ZK1101钻孔中矿体仅见零星矿化,矿化厚1—2m, Au品位0.3~0.8×10—6,矿体产状变化较大,从北往南,由270∠40、86∠60~85度,往南矿体产状变陡。矿石为深灰色压碎(劈理化)、硅化黄铁矿化砂岩、粉矿岩、泥岩。
(2)号矿体:产于F1断层破碎带及两测的破碎泥岩中,长160m,厚3.88~12.
91m,含Au0.50~16.8×10—6。矿体平均品位3.23×10—6。矿石为灰褐、灰白色破碎、硅化、黄铁矿化、高岭石化泥岩夹砂岩,黄铁矿呈包状、细脉状不均匀分布于矿石中,颗粒较细(0.1~0.3mm),多为五角十二面体和它形,少量为立方体,黄铁矿含量与金品位呈正比矿体往下变薄尖灭。该矿体上部已采深23m,采至半氧化—原生矿体。
(3)号矿体:产于F1断层破碎带中,呈近南北向延伸,长440m,厚1.40—13.05m,平均厚6.50m,金品位0.4~8.25×10—6,平均2.69×10—6。矿石为片理化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具硅化、黄铁矿化,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于岩石中,颗粒较细。
(4)号矿体:产于F1断层破碎带东侧,矿体产状85?∠38?。矿体长110m,控制斜深10—20m,厚1.16~20.58m,金品位0.55~10.25×10—6,平均品位3.51×10—6,矿体倾向厚度、品位稳定。矿石为片理化泥岩夹砂岩、粉砂岩,均不同程度地弱硅化、弱黄铁矿化。黄铁矿呈团块状、星点状不均匀分布于矿石中。
(5)号矿体:产于F1断层破碎带中,呈近南北走向,矿体长150m,厚3.94—8.07m,平均厚5.50m;Au品位0.5~5.35×10—6,平均品位1.77×10—6,矿石为破碎硅化、黄铁矿化泥岩、砂岩。
(6)号矿体:产于F1断层破碎带中,矿体长约220m,厚0.82—1.50m,平均厚1.15m;金品位1.41—5.40×10—6,矿石为破碎硅化、黄铁矿化粉砂岩及泥岩。
(7)号矿化体:产于F1西面的层间破碎带中,长约100m,厚3.16m,含Au0.55、-1.50×10—6,平均0.90×10—6,矿石为破碎硅化黄铁矿化砂岩夹薄层泥岩。
(8)号矿化体:位于勘查区南部,属普查时发现,矿(化)体产于F1断层破碎带中,呈北西—南东走向,长约50m,厚1.16m,Au品位1.05×10—6,矿石为破碎硅化黄铁矿化砂岩。
(9)号矿化体:位于林旺村东约400m处,产于F1断层西侧次级压碎带中。矿体产状70—80∠33?—60?,控制长200m,厚1.26—13.51m,平均厚4.50m;金品位0.5—5.50×10—6,平均1.46×10—6。矿石为压碎状弱硅化细砂岩,具弱黄铁矿化,并见有石英细脉穿插。
(10)号矿化体:位于八岸南西360m的山坡小路边,产于F1断层西侧次级层间破碎泥岩中,矿体产状76∠40?,矿体长180m,厚2.67—11.88m,金品位1.05—19.50×10—6,平均品位7.37×10—6,矿石为褐铁矿化泥岩,局部见石英脉团块。
(11)号矿体:位于八岸北西西420m的山坡上,产于F1断层旁侧破碎泥岩、砂岩中,矿体产状60—70? ∠40?—60?,矿体长50m,厚12.89m,金品位0.5—5.5×10—6,平均品位1.22×10—6。另有一层厚12.38m ,平均品位0.50×10—6的低品位氧化矿石。矿石为压碎状弱硅化褐铁矿化细砂岩、粉砂岩,岩石具褐铁矿化,局部见石英脉团块。
(12)号矿体:位于八岸南西约300m的山坡上,产于近南北向次级断裂带之破裂泥岩、砂岩中,矿体产状85?∠56?,矿体长75m,厚9.72m,金品位0.90—4.20×10—6,平均品位2.07×10—6。矿石为压碎状弱硅化褐铁矿化细砂岩、粉砂岩,岩石具褐铁矿化。
(13)号矿体:位于林旺村北西约400m处,产于近南北向次级压碎带中。矿体产状80∠70?—87?,控制长170m,厚1.63—6.63m,平均厚3.50m;金品位0.5—4.35×10—6,平均1.34×10—6。矿石为压碎状弱硅化细砂岩,具弱黄铁矿化,并见有石英细脉穿插。
(14)号矿体:位于①号矿体之北端,产于F1断层破碎带东侧次级断裂带之碎裂泥岩、砂岩中,矿体产状115?∠50?。矿体长50m,厚1.65m,金品位1.05—1.30×10—6,平均品位1.15×10—6。矿石为压碎状弱硅化褐铁矿化细砂岩、粉砂岩、岩石具褐铁矿化。
(15)号矿体:属盲矿体,ZK0301钻孔所见,为原生矿,推测矿体长约50m,厚1.32m,平均品位2.46×10—6。矿石为灰色弱硅化黄铁矿化钙质泥质粉砂岩,轻微破碎。
(16)号矿体:位于林旺村东约450m处,产于F1断层西侧次级压碎带中,与号矿化体平行展布。矿体呈近南北走向,矿体产状80∠46?,控制长125m,厚1.54—1.64m平均厚1.60m;金品位0.5—7.30×10—6,平均1.65×10—6。矿石为压碎状弱硅化细砂岩、粉砂岩、钙质泥质粉砂岩,具弱黄铁矿化,局部有石英细脉穿插。
据岩矿分析结果,矿区金矿石的主要岩性有含黄铁矿含细砂—粉砂质泥岩、硅化黄铁矿化中—细粒石英杂砂岩、黄铁矿化钙质砂泥岩、黄铁矿化粉晶—微晶白云岩、白云质泥岩、碎裂状泥岩、硅化角砾岩等。矿石矿物成分包括原岩的矿物成分和在成矿过程中形成的热液矿物,前者占绝大部分,主要有石英颗岩、泥质、岩屑、云母及少量其它矿物等。热液矿物有石英、黄铁矿、褐铁矿、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辉锑矿等。石英和黄铁矿是矿区最常见的矿物,沉积成岩期黄铁矿常呈莓粒、莓球、星点状、结核状、沿层理分布,晶形主要为立方体,呈淡黄色,粒度0.1—1mm。热液期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胶块状,浅黄色,粒度多小于0.3mm,晶形为它形—自形,有立方体、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等。沉积期石英颗粒是岩石的主要碎屑物,大小主要有细砂级、粉砂级,磨圆度差至中等,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热液石英,呈不规则他形粒状,粒度0.01—0.1mm,常与方解石、白云石组成网脉、细脉和团块分布。
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等,以黄铁矿、褐铁矿为主。
为了检查基本分析样分析质量,从基本分析副样的总件数中抽取10%样品,编上密码号,交由化验室作内检分析;抽取5%样品送有色金属桂林矿产地质测试中心进行外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内检合格率93.5%,外检合格率82.5%,各化学组分分析符合规范要求,测试结果可靠。
经与投资方商讨同意,本次资源量估算采用的岩金矿工业指标如下表:


岩金矿工业指标表


氧化矿

原生矿

边界品位

≥0.5×10—6

≥1.0×10—6

最低工业品位

≥1.2×10—6

≥3.0×10—6

最低可采厚度

≥0.8m

≥0.8m

夹石易除厚度

>2m

>2m

表8—1

考虑到矿山企业未来发展,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尚不能利用的低品位矿石,即氧化矿Au品位在0.5×10—6—1.2×10—6、原生矿Au品位在1.0×10—6—3.0×10—6的矿石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故资源量估算方法采用矿体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用真厚度真面积计算矿体体积;少部分矿体平均倾角小于45?,资源量估算方法采用矿体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
经估算矿区总资源量:矿石量3517725.4吨,金属量12228.6kg,见上表8-2,其中:
1、工业矿体资源/储量

1)、氧化矿矿石量374396.1吨,金属量1013.8kg;平均品位2.71g/t(其中332氧化矿矿石量98464.7吨,金属量264.64kg,平均品位2.69g/;333氧化矿矿石量275931.4吨,金属量749.2kg,平均品位2.72g/t)。

2)、原生矿矿石量2225689.4吨,金属量9435.0kg;平均品位4.24g/t。(其中332原生矿矿石量894520.2吨,金属量3905.5kg,平均品位4.37 g/t;333原生矿矿石量1331169.2吨,金属量2259.5kg,平均品位4.61g/t 。)

2、低品位矿体资源量

1)、氧化矿矿石量51184.0吨,金属量37.5kg;平均品位0.73g/t(都为333)。

2)、原生矿矿石量866455.9吨,金属量1742.3kg,平均品位2.01g/t(其中332原生矿矿石量237911.9吨,金属量447.1kg,平均品位1.88g/t;333原生矿矿石量628544.4吨,金属量1295.21kg,平均品位2.06g/t)。

二、报告评审情况

主要评审意见:
矿体受多期活动的浪全—乐业控岩控相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裂隙控制,产于三叠系碎屑岩相中,具有顺层矿化的特征,属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脉状,矿体连续—基本连续,有分支复合现象,矿体产状变化中等;矿体厚度变化系数80%—130%,厚度较稳定;矿体规模小—中型,金矿体品位分布较均匀;后期断层对矿体形态破坏不大,并无岩脉穿插。据此,(1) 、(2) 、(3) 、(6) 、(9) 号矿体属于Ⅱ类偏简单勘查类型, (4)、(5) 、(7) 、(10) 、(11)、(12)、(13)、(14)、(15)、(16)属于Ⅲ类勘查类型。矿区实测了一条地质剖面,对矿区地层、构造进行了详细划分;对矿体分布区实测了6条1/1000勘探线剖面;进行了1/2000矿区地质填图及矿区外围进行了1/1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了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矿体分布及成矿规律;对(1) 、(2) 、(3) 、(4) 、(6) 、(9) 、(10) 号矿体用100×80——100m的勘查网度布置钻探、40m段高布置平垌、地表工程加密至50m揭露矿体,系统采集化学样以探求控制的资源量;对(5) 、(7) 、(11)、(12)、(13)、(14)、(15)、(16)号矿体用地表沿矿体走向用50—100m的勘查网度布置山地工程揭露矿体,系统采集化学样以探求推断的资源量;进行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通过上述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矿体分布及沿走向、倾向厚度、品位及延伸变化情况,基本查明矿区开采技术条件,估算资源量,达到了详查技术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