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议论文的立论;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发散思维,多思善想,找寻立论角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古人又云: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 三、举例说明 以人物对《鸿门宴》中的项羽评价为例: (1)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 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4) 唐代诗人杜牧(803~852)《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5)毛泽东同志则批评项羽沽名钓誉,他在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我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总结:面对同一事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四、课堂训练(多媒体展示) 1、 假若,我们现在以“雪花、”为话题,你们有哪些立论的角度。 小结归纳: 主题一,赞美雪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 主题二、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 主题三、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孤寂、万木萧条。 2、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 A、虎 小结 虎有勇猛的一面,所谓“虎虎有生气”,也有凶恶的一面,所谓“苛政猛于虎”。 蚕有其无私的一面,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有其自我束缚的一面,所谓“作茧自缚”。 秋有人但见“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的明丽,有人但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婉。 春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 五、小结: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六、教师总结并引申 1、从哪个角度? ⑴ 主体发散:就作者本身而言,作者的能力、素养、修养、经历不同,认识的角度方法也各不相同,面对同一种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如对于春天,有人说:“满园春色关不住,”也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 ⑵ 客体思维:我们对客体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由浅入深、由表面现象到本质,如对客体的象征意义、蕴含的哲理的思维方式就是客体思维。 3、侧向思维:鲁班上山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由此他细心观察,从叶子两边长着许多非常锋利小细齿,想到锯,发明了锯,这就是一种侧向思维。 4、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面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反问磁能不能产生电,最终终于在1821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七、布置作文 写前指导 水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思维: 2、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4、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5、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6、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水说 世间万物,各有其形,或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与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或翩然起舞,日行千里,以及之千回百转耻笑万物之僵行拙步,如风。而集坚毅与温柔,力量与祥和于一身者,惟水而已。 人不免生疑:莫非落日朗来自天边?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柔媚之美。与彩霞生发出借来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