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的“两类结构”教学法

 济水砺剑 2011-02-15
些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原来各方面都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学校突然后来居上,比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后六中学等,相对于这些农村学校的勇于变革,一些城市学校显得过于保守。但,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却异军突起,其提出“两类结构”教学法,实现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静悄悄的改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行。
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工具”
在宜兴实验中学,记者发现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张纸,上面画着一棵“知识树”,即这节课或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记者听了数学教师张捷上的“四边形”一堂课。上课一开始,张老师首先列明并强调了学习目标,接着她提出例题,让学生讨论,通过解例题和学生一起归纳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然后老师把这一章的知识结构通过投影放出来,让学生熟悉,同时让学生填充并完成自己的“知识树”。接下来张老师通过习题的变式训练,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会方法,探究规律。在这节课的最后,张老师通过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进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和拓展提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从容不迫,思路的清晰,强烈的方法意识,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把知识结构弄清楚,这节课教起来很轻松。”课后张老师对记者说。“当然这需要把六本教材打通,对教师要求很高。”张老师说,特殊四边形有很多种方法判定,学生不容易记。“我教给他们方法,从位置和数量关系入手,看边、角、对角线,将它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不用我讲,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后边菱形、正方形就不用讲了。”张老师强调,教师上课时方法意识一定要突出,“以前方法在教师的肚子里,现在我们把它教给学生,慢慢学生自己也会总结了。而且我们的学生自学能力特别强,你还没有教他,他就知道教师要讲什么”。
老师说,这种教法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工具,就像干活用的扳手、榔头一样,学生拿到题就会想到应该用什么方法。“这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在几何证明中转化问题和逆向思维的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学生可以以少搏多,编出很多题。”这种上课模式使得“课堂效率提高很多”,“我们一周只有五节数学课,别的学校一般是六七节”。
记者随堂听了几节其他的课,发现每堂课的基本结构都与此相似。   
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宜兴实验中学校长王俊对记者说,他们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王俊说,“我们的学生掌握了‘最有用’的知识后,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独立地学习,就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的目的。”
王俊认为,这种最有用最具价值的知识就是“两类结构”,即“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分别简称为“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

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揭示了学科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运用概括化知识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运用整体、联系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认知结构。”
王俊以语文中的“景物描写”为例作了说明。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仅仅让学生会背这一段并未解决问题,还需帮助他们归纳出景物描写的方法,比如“抓住事物特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对文章琐碎的分析,而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景物描写’的知识结构的话,那么,学生就不会较快地掌握关于‘景物描写’的概括化知识,也很难把这种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学习情境中去。”

方法程序结构”是指结构化了的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这是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关键,也是‘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果课堂上能关注这样的方法程序,并能将之概括化、结构化,学生习得了这种方法程序,就能有效地解决同一类问题。”
比如,宜兴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概括出了“阅读”的基本方法程序结构——“查—读—品—悟”。“查”是“扫除文字障碍,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切入文本提供基本保障和背景知识”;“读”是“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尽量能用纲要图示的形式,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和主旨”;“品”是“重点探究最有语文核心价值的文本表达,即揣摩、研究文本某一方面的具体特色,透过文本探寻这种特色背后的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最有迁移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悟”是“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升华情感,感悟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法程序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阅读问题的思维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在读文章时,就有了思维的基本导向,不会出现大的偏差。”王俊说。当然,这样的方法程序,其运用的熟练性、内涵的丰富性是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实践基础上的。

通过掌握‘两类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阅读的认知图式,通过大量丰富的阅读实践,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王俊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两类结构’,学生掌握了‘两类结构’,就掌握了主动学习的工具,学生就能自主地学习,独立地学习,高效地学习,最终实现教师少教或不教而学生能多学的目的。”
怎样教最有效
明确了应该“教什么”之后,接着就是“怎样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用“两类结构”进行教学?
王俊将之概括为一句话:“三环二线一核心”。

三环”指以“例题找方法”,“习题悟方法”、“试题验方法”三个大环节构成的教学过程。

例题找方法”:重点不是教会学生学习某一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而是在学习这一知识或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探寻归纳出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习题悟方法”:着重在“变”上下功夫,让知识例子不断变化,让学生在一个个不同的例子中感悟知识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万变不离其宗”。使学生通过课堂大量的变式训练,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领悟把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从而真正摆脱传统的题海战术。

试题用方法”:试题的针对性要强,题目要适量,难度要适中,要独立验证,尽量以书面检测的形式,要努力实现“四个当堂”:当堂检测、当堂批阅、当堂反馈、当堂矫正。

二线”指以例题、习题、试题等教学内容构成的知识线(明线),以及贯穿其中的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而构成的方法线(暗线)。

一核心”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学科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概念、原理、法则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知识线”,是“明线”;而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为“方法线”,是“暗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用‘暗线’控制引导‘明线’。通过教师的引导,‘知识线’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方法线’让学生形成了能力,老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变得‘会学’和‘乐学’。”
从迷蒙走向觉醒的学习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学生对“两类结构”教学法很欢迎。“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学校的快乐。很喜欢这里轻松的教学方式,让我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课外的知识。”一位名叫吴菡的学生说。

我刚进初中时,功课多了,感觉无从下手。考试前,我靠强记;考完了,不久又忘记了。”一位名叫潘玥澜的学生说,“自从我们课堂上运用了画知识树的方法,从每一课,到每一单元,到整本书,学习用树干、树枝、树叶、果实揭示各个知识点在整体中处于什么位置,与邻近的知识点有何区别和联系。这样,我经常学着‘画树’来完成单元复习小结了。”画知识树,让她感觉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劲头也足了。“有了这棵树,犹如在一堆乱麻中找出了起头,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出了重点。”

以前,我们学习课文是跟着感觉走,现在,我们懂得了从‘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方面去看一篇文章,我们知道了‘整体感知’课文,可以运用‘段意串联法’、‘要素归纳法’、‘文体导读法’等方法,来梳理文章大意。”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学习感言。

学生的学习正从迷蒙走向觉醒,从低效走向高效,从负担走向快乐。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了,课上学生的思维训练增加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减轻了。”王俊说,“我们实现了好学生更好,差学生变好,出现了‘水涨船高’的现象。”
为了了解学校教学改革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记者还走访了一些已经升入当地的高中宜兴中学的学生。他们表示:“这种教学让我们初中特别轻松。思路比较清晰,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再画知识树,但思路还是值得借鉴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把知识点理出来。”“复习比较方便,更有条理,对知识掌握更清晰。”
宜兴中学徐正斌老师对记者说:“宜兴实验中学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学习效率都比较高,而且他们很阳光,特别有智慧。”

宜兴实验中学的学生学习能力特别强,转变快,组织、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宜兴中学吴俊峰老师说,“这是初中的积累在起作用。本来是我们高中应该做的工作,他们初中已经做好了。”
帮助教师研究课堂的校长
刚开始,一些教师并不接受王俊的理念。什么“两类结构”,什么“学科知识树”,按照原来的思路教学不是很好吗?王俊并没有利用行政权力“力推”自己的理念,而是用实践证明什么是好的课堂。

学校管理的原点在课堂。”王俊说,“我更多地在研究课堂教学,通过改变课堂提升学校的文化。”这位校长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听课,听完课后自己琢磨。必要的时候,他会给老师们上一节示范课。尽管王俊从教地理起家,但几十年的从教实践下来,这位地理教师几乎成了“全才”,成为“教师的教师”。学校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让教师轮流围绕一节课上,王俊经常参加进来,让教师说清楚自己这节课的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归纳概括,逼他们思考。教师开始感觉很生硬,后来逐渐接受了,并把它变成了学生的认知策略。
渐渐地,老师们会在自己上课前请教校长,“课堂这样设计好不好”,“要讲的是不是太多了”;甚至于在去参加各种比赛前,他们会主动跟王俊商量,怎么设计教案,怎么备课,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王校长每次都研究教材,然后给我们点评,让他看后再改比较好。”张捷老师说。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王俊如是说。讲课是有方法有规律可言的,只要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学科间的界限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比起传统的教师把知识“掰碎了,嚼烂了”,教给学生,王俊希望的是,老师先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联系,然后教给学生最简单的那种方法和道理。“有些教科书的设置并不是很合理,有些知识的联系被割裂了,但好的老师,就应该突破这种限制,甚至可以不按照正常的课程计划讲课。学有定律,教无定则。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达到的过程和方法是不同的,就像要到河对岸的山顶,可以有不同的路径。”
目前,学校已经放暑假了,王俊却没有闲着,他开始对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暑期培训,并亲自为教师讲课。学校为每位教师每天提供100元补助。“志愿参加,但老师们都来了。”
正是由于王俊对教学的热爱和痴迷,才有了他对教学改革坚持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从尝试教学法到建构主义,什么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面世”,他就去了解、观察、思考。他并不讳言一些前辈在理论上的拘泥和守旧,在教学方法上的缺陷。但他很认真地从中汲取好的东西,为己所用,看哪些适合一线教学,适合老师和学生。也正因此,宜兴实验中学的教学改革才能做得扎扎实实,悄无声息却成效愈显,声誉日隆。


点评:城市学校原创课改的一个样本
亚里士多德曾说,求知是人的本性。然而,人生有尽而知识无穷,在有限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呢?19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他自己的回答是“科学知识”。此后的世界教育史大体遵循了这个方向。但对于这个答案,后世一直存有争议。

如今,宜兴实验中学校长王俊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王俊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两类结构”,即“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通过“两类结构”,宜兴实验中学的教师教给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用“方法”来统帅“知识”,真正实现了“举一反三”,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中国传统教学重视“体味涵泳”,而忽视理性的分析;重视知识灌输,而轻视方法训练和能力培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读”达到自悟。这种做法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做效率太低了。
当没有章法,效率低下时,人们就开始拼时间,拼体力。古时有“三更眠五更起”,甚至“头悬梁锥刺股”,今天则有千千万万师生争先恐后地投入“题海战术”。教师教了一遍又一遍,学生学了一遍又一遍,却收效甚微。因为他们忽略了学习最本质的核心:思考。没有思考,知识就是孤零零的,僵死的,缺乏在相互联系中产生的活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师生的压力和负担永远也不会减轻,而只会越来越重。师生愈益成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奴隶,本应成为师生智力发展舞台的课堂反过来变成了扼杀师生智力的牢笼。
宜兴实验中学课改的意义正在于它彻底打破了这种教学传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出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发展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学习效率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质的飞跃。
 
 
附:一个课例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郑发健

[设计意图]
有位名家说得好,学好写作的前提,首先要学会阅读与欣赏。因为只有读懂别人的文章,才能使自己有话可说。因此我就确定了作文教学的一个分支:景物描写。因为景物描写在各类文体运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景物描写的要求,我确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学会欣赏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描写景物的能力。
设计这样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为:运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采用尝试学习的模式。
[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多媒体呈现语文知识树。整体把握学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欣赏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描写景物的能力。

2、
自学指导,感知方法。
(一)以“春草图”描写为例子:探寻景物描写的概念、作用及写法,并用知识树展示。
1)概念: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自然景物(如季节变化、风花雪月、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进行具体的描绘的一种表达方法。
2)写法:1、抓住事物的特征2、运用空间顺序(总分、远近、高下、内外、点线面等)。3、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对比等)4、运用感觉器官(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5、动静结合6、虚实相生(虚写,即运用想象与联想手法)。
3)作用:1、借景抒发感情。2、烘托人物心情。3、渲染某种气氛。4、深化作品主题。5、暗示社会环境。 6、推动情节发展。7、交代季节时令。8、增加文学色彩。 
               

(二)尝试欣赏片段一:(以“春草图”景物描写为例子,探究写景的具体描写方法)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请尝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欣赏以上文段。

欣赏如下:首先准确抓住景物的特征,如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用词准确;其次,作者运用一定的空间顺序:先写草,后写人,这样写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第三作者动用了感觉器官,生动鲜明地写出了春草的美景:“嫩嫩的,绿绿的”,色美;“草绵软软的”,形美;“钻”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的春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还有运用了正面侧面结合等等,在此不多举例了。
3检查点拨,感悟方法。
尝试欣赏片段二:(“春花图”为习题,创设学习方法感悟场,运用描写景物方法,培养欣赏景物描写的思维能力)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尝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欣赏以上文段。
 

欣赏如下:作者首先准确地抓住春花特征,如桃花是红的、杏花是粉的、梨花是白的;其次运用空间顺序,从花树写到花下再到地上,层次井然;第三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生机勃勃;第四作者运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春花闹春图;第五还运用了想像与联想的手法,写得摇曳多姿,使我们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4深入探究,掌握方法。
尝试欣赏片段三:(再以“荷塘月色图”为习题,进一步创设学习方法感悟场,运用描写景物方法,培养欣赏景物描写的思维能力)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请尝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欣赏以上文段。

欣赏如下:作者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荷塘是“曲曲折折的”,叶子是“田田的”、荷花是“白的”是“清香的”;运用了空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下至上,即从河面到荷叶到荷花,层次井然;此外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荷花的亮,荷叶的美……
5、尝试写作,运用方法。
学会欣赏景物描写的能力不是终极目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以致用,因此学习的最佳方案是教会学生如何写好景物描写。
模仿“春草图”景物描写格式,描写《校园一角》
(试题:运用欣赏景物描写的思维方法培养描写景物的能力)
提醒学生在写作中,以防陷入景物描写的误区:
误区之一:景物描写不真实、不典型。(未抓住景物特征)
误区之二:环境描写详略不当,喧宾夺主。(切忌列清单)
误区之三:人物的思想感情没有渗透到环境描写之中 。(景中未有情)
6、交流心得,培养能力。
如果在选好材料之后适当的景物描写,无疑能锦上添花,即使材料一般,如果加以适合的景物描写,也会达到雪中送炭效果。当然运用景物描写的写作技法,贵在如何运用方法。
[教学感言]
这只是一堂景物描写课,推而广之,我们还可以建构其他的写作方法,例如人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训练;题材与体裁的训练;修辞与语言的训练、中心与结构提炼的训练等等,我认为都可以运用类似的课堂结构进行尝试训练,这也是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的精神之所在。(多媒体展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