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的“模糊语法”策略-心理无忧网

 明天更@美丽 2011-02-18
《庄子山木》中记载:庄子和众弟子出游,行至一片森林之中,看见一位农夫在砍伐树木,令他们奇怪的是有一棵树特别高大,枝叶茂盛,但农夫却对它视而不见跳过不砍,庄子便问农夫是何道理。

  农夫说:“这棵树虽然看起来枝叶茂盛,但它却外实内空,没有用处。”

  庄子马上借题发挥对弟子说:“你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了吧?那些树由于有用处而丧失生命,这棵树却因为没有用处而得以苟且偷生,你们要记住这件事,做人也要虚无一些,否则便保不住性命。”

  众弟子齐声说:“记住了。”

  由于出游时天气炎热,庄子便率弟子们到一位朋友家里歇息。

  由于他们远道而来,热心的主人特意决定杀一只鹅招待他们。捉鹅的时候,主人的小儿子问父亲捉哪一只,慈祥的老者便吩咐小儿说:“就捉那只不会叫的鹅吧!”

  庄子在旁边马上补充说:“你们看到了吧!这只鹅因为没有用处而保不住性命,这和你们做人的道理一样啊!在这个社会里,优胜劣败,谁没有用,谁就连性命也难保。”

  弟子中一位头脑比较聪明的,见老师教诲的方向忽东忽西,便问庄子:

  “老师,树木由于没有作用而保存性命,家禽因为没有作用而丧失性命,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庄子明白自己的言语逻辑出现了失误,让学生抓住了把柄,他灵机一动,用“模糊语言”策略回答说:

  “做人应该中庸一点,有时候要视环境决定做人的标准,不能拘泥固执,该表现的时候就表现,不该表现的时候就把自己伪装起来。”

  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被奸相秦桧陷害入狱,受审时就受到主审官这种模糊语言的攻击,一句“莫须有”便使他走上风波亭的断头台。

  大千世界中,你无法以一种固定面目去面对每一件事物,有些事物需要你去搪塞,有些目的需要你去掩饰,有时候说话不能太肯定,有时候又不能说得太明白。

  在这些条件限制下,你在运用说话术时就要闪烁其词,含糊带过。在商业活动或家庭生活中,如果你发现某些问题,自己不能坦诚相待,但又无法回避时,就可以运用这种语言策略,让对方无法按照固定刻板的思维模式和你争辩,不过这种“两面人”的说话术应慎用为妙。

  综观高明政治家的说话技巧,可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含糊其辞,出言谨慎,甚至话中语意互相矛盾,例如一位政治家面对记者说:

  “这是一件急需解决的重要事件,应该深思熟虑,认真处理。”

  他说话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是应该要马上处理呢?还是需要缓一缓,需要长时间的深入研究?谁也不明白。

  在你的周围,经常会发现一些成天叫嚷要辞职不做的人,背地里却拼命工作以搏取上司的好感,不让被炒鱿鱼的事降临在自己头上,这也是不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完整明确的印象,企图蒙骗他人的手段。

  英国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写过一部名叫《亨利四世》的喜剧,剧中有一名惯贼,被警察捉住后,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然而他出狱后,一些从前的黑道伙伴再次拉他下水时,他一下子就答应了。有人问他为何言而无信,他却理直气壮地反驳说:“喂,哈尔!这是我的职业,不是吗?你们都知道忠于职业无罪。”

  这显然是一种厚颜无耻的狡辩,他将职业和恶习混为一谈,用来欺骗自己。

  这种说话术通常巧妙地把事物的两方面混为一谈,藉以达到混淆视听、迷惑别人的目的,对于言语混乱、思路不清的说话者,人们往往无法迅速有效地将其谈话内容归纳出一个统一的印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关于诱导别人失误的反面例子,也许大家会对这些人嗤之以鼻,但还是可以从中归结出一些说话技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