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虚大师论周易之八卦重卦总义

 逍遥帮主 2011-02-19

八卦重卦总义

  

  单言八卦,每卦但有三爻,今周易所载干、坤等八卦,是六十四重卦中之八卦,非单位八卦也。单位八卦仅三爻者,论其事、则伏羲时民但知三数,故伏羲自用可有重卦,其教民者始单位八卦耳。其义、则仰观为天,俯观为地,人处其中;依天而观象化,依地而取物用,人事粗备,书契未作,知相而不知名,意识未通种种,故以三为成数,此三才之义也。三才皆材,而干与坤则为二性遍于三才;三才皆干性,故三卦有三画;三才皆有坤性,故卦亦有三画。非性无以呈材,非材无以见性,材姓同现,材性并存,未有无材之性,亦无无性之材。语其相、则材性有分,语其体、则材性同物,故干之三画即三才,而三画即乾坤等三画,其例同也。故八卦之材,不出三才,八卦之性,不出乾坤。乾坤者,在星气则为阴阳──案、天本无物,不过为日月星辰风电云露之都名耳。日月星辰皆星,风电云露皆气,一消一息之变,则皆曰阴阳耳。系辞上曰:阴阳之义配日月,此盖偏举而近正者。故阴阳家亦曰日者、星者,有时举阴阳二字代坤干,则名同而实异矣。行之健者,于天为着,故乾象天。受之顺者,以地为着,故坤象地。此但举乾坤可象之一端名之者,必曰天阳为干,地阴为坤,斯则泥矣。岂可天无坤性,而地无干性哉?天无坤性,天象应有消无息,地无干性,地象应无茁唯藏,则万象无由而着,万化无由而成矣。明乎天地人为才,而乾坤为天地人之二性,期砉然矣──,在数理则为奇偶,在势则为动静,在行则为健顺,此大公例随物随事可加察者。其动也直,干之正例也。其静也翕,坤之正例也。然乾坤二性之所存,非异处而同处者也。干不离坤,故其静也专,以专为静,乃即动之静,所谓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犹观波流,相续恒一则不见其流,有如止水耳。坤不离干,故其动也辟,以辟为动,但指静有所辟者而曰动,而非其所以辟,所以辟者干也。不观夫礁石之于止水无所激,唯湍水遇之则浪花喷发乎。故有干无坤,虽动而不成异,有坤无干,虽异而不成变,二性倚伏隐显而相为消长,则其变易繁矣。干静而专,坤静而翕,异者可为一矣。干动而直,坤动而辟,一者可为异矣。专之、直之,贯其一异,故大生焉;翕之、辟之,炽其一异,故广生焉──广、多义──。大生广生,原始彻终,不离三材二性,交待为变,则所谓周易也。震、巽、坎、离、艮、兑,则由三材二性互错交媾而成象者也。雷、风动乎上,天之属也;山、泽凝于下,地之属也。故喻之以长、中、少之三男三女。其变既着,其象既章,犹夫男女既生,则离父母而有自体,虽男女皆由一牝一牡生,各有父性、母性,而自验之男性女性,亦有分定,不相混合,亦终不得复与父母合为一体。故三男三女,则与父母并为八人;而震、巽、坎、离、艮、兑,亦与乾坤并列为八──取象类乎譬喻,故雷、风、水、火、男、女、父、母等,皆不得泥执也!至夫重卦,则犹男女更生男女,男女亦转为父母矣。重卦之乾坤卦,子对之则父母,孙对之则祖父、祖母,或是臣对之为帝后,民对之为君吏,故成二重。否、泰二卦,在自则为夫妇,对于子则为父母,故亦二重。皆由交待异功殊分,可推知矣。其生生也弥蕃,其存乎也弥异,要以三材二性之交变为共依;犹夫草木依山,山复依地,纵更分离,亦复贯彻,若地气亦彻草木之支叶花果也。

  此八卦、重卦之例,可以斯宾塞尔之天演例观之也。其说曰:天演者,翕以聚质,辟以散力。其所谓天,体即太极,德即两仪;其所谓演,体即三材,德即二性;冒言天演,则周易也。翕以联质,干之坤也,辟以散力,坤之干也。又、质者材也,力者性也,物负阴而抱阳,即负质而抱力也。非力无以翕聚辟散,非质无可翕聚辟散;非质无以保神定仪;非力无以保神定仪;翕聚辟散之力,以翕辟散乎质者,无物不然,无时或息者也;特有隐显消长而已,息则天演之道穷矣。又曰:方其用事也,物由纯而之杂,由流而之凝,由浑而之画,则由两仪而四象、而八卦、而六十四卦也。又曰:质力杂糅,相剂为变,则即所谓交易变易也。故天演者,即周易之别名耳。夫近世以生物学,地质学,历史学之进步,而天演家所取证,以成其说者,其繁博奥衍,诚非周孔所及;伏羲、神农,更无论矣。至其所著天演公例,则此例在智者观之,眼前粗象无不具足,本不待繁征博引而后喻。盖夫物化大例,固弥纶远近,非存乎远而亡乎近者也。少观则少得,多观则多得,其境有广狭,其理则平均。犹夫拊火知热,拊一炉之火,与拊万灶之火,诚较一炉之火为多,然则所知之热则同,不得以其仅拊一炉而斥为妄也。且万灶之火虽多,以穷火量则不足,一炉之火虽少,以知热性则有余;在量则同为不足,在性则同为有余,夫何足矜异?唯其无异,故此例虽伏羲亦知之且审矣,况周孔乎?故周易之八卦、重卦,衡观万事万物之大公例也,不得拘墟于证成此公例之若干变象而自封,若应用之以观方物,则可得而隅举之耳。

注:三画卦的八卦是“天”、“地”、“人”三才的符号化表现,三才的模式是对世界的最高概括。在太虚看来,三才皆是“材”,而乾与坤则为普遍存在于三才的“性”,三才皆有乾性,亦皆有坤性。“非性无以呈材,非材无以见性,材性同现,材性并存,未有无材之性,亦无无性之材。语其相,则材性有分;语其体、则材性同物,故乾之三画即三才,而三画即乾坤等三画,其例同也。故八卦之材,不出三才,八卦之性,不出乾坤。”八卦的形式构造反映了三才的不同关系结构以及乾、坤二性的不同展开与力量对比。

按:《周易》的两个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两个哲学命题,讨论的不是一个范畴的内容。“一分为三”《周易》称之为“三极之道”,是对时空的划分,是宇宙的生成论,研究的是事物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秩序;“一分为二”《周易》称之为“一阴一阳之为道”,是事物的属性论,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既不能把阴阳学说中的阴阳平衡作为“一分为三”的立论依据,也不能把事物的空间结构和时间过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割,二者不能混淆。

说什么:“一分为三”是对阴阳学说“一分为二”的补充和完善,是矛盾的统一,是阴阳的平衡,是物质存在的第三态……这种把“一分为三”纳入阴阳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周易•系辞上》说:“变化者,进退之象,刚柔者,昼夜之象,六爻者,三极之道也”。有了时间、空间、属性,运动着的物质就形成了宇宙间的万事万象。这一思想在《老子•四十二章》也有论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包阳,冲气以为和。”它不仅指出了万物的三极结构层次的划分,也指出了三极之中各有阴阳二性的对立统一思想和阴阳属性上的区别。结构是功能之本,无结构也就无所谓功能。

周易•系辞云,“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又云:“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极上中下,三才天地人,是《周易》结构层次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离开了三极结构,阴阳将无有依托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