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改理论学习

 西葛镇中学 2011-02-22

新课改理论学习

         辅导:冯永利(2010.12

1、教师在课堂上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是否只能表扬而不能批评学生?

    我们习惯了过去的学生守纪律,井井有条的课堂,但这是过度控制的结果。现在教师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孩子真正的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小学生本身就很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散漫,这种天性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该允许的。要改变过去的观念。教师应该设计好课堂活动,把课堂营造得宽松愉快,解开束缚学生的枷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潜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去。当然不是说只能表扬学生,现在我们强调表扬是针对过去的老师对学生贬损性的评价而言的。获得鼓励、欣赏和认可是所有人特别是儿童的一种需要!批评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如果带着期望的、呵护他的自尊和自信的态度去批评也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在这点上教师要运用教育的智慧和艺术。

2、教师专业以何为基点?

     教师专业化是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推进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教师专业被替代的现象屡屡发生,许多没有接受教师教育的人同样能够当教师,甚至当得也很好。如此一来,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究竟体现在哪里?教师职业是不是一门专业呢?当前,人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放在了学科知识上。这是因为:首先,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传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每个受教育的人都应该基本掌握的知识,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上的差异,并不存在像医生和律师的专业那样,如果不是从事这项专业的人就对其专业知识一无所知。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会成为每个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基本的、必备的素质,它们不再是人与人之间在素质上有差异的部分,更不会成为专业之间不可替代的立足点。所以,正是把“学科知识”作为支撑教师专业的基点,因而任何一个接受普通教育的人都可以当教师,都有可以自由地从事教师“专业”。

    其次,由于当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很大一部分地区仍处于师资馈乏的状况,因此对教师只有量的要求,在质上的要求较低,只要能够具备教授各学科基本知识的水平就可以了,至于在教育科学、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尚没有硬性的要求。这就更加为大批没有受过教师教育的人进入教师队伍提供了现实的环境。

    把学科知识作为基点是对教师专业特殊性的蒙蔽,缺失了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和维度,无法使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中的特殊性知识得到凸显,而这种特殊性知识恰恰在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中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此,笔者认为,直接把“‘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专业的基点较为妥当。

    首先,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大体上包括教什么如何教两类,学科知识属于教什么的范畴,而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教育的实践知识等知识都属于如何教的范畴。后者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随着时代对教师要求的发展,以“‘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专业的基点的表述,就可以以其无比的开放性囊括这些发展性的变化,使教师专业的基点不僵化、不过时,永远具有坚实的基础。其次,“‘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专业不可替代的基点,是由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以培养人为天职,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和研究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原理,从而掌握培养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知识;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来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师也必须掌握如何将知识更好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即学科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说,教师专业的特殊性要求以“‘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作为基点。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在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和教育实践知识等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比重远大于学科知识的比重,而且这种趋势将随着教师专业的不断成熟而加强。所以说,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知识,而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等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教师专业的标志性基点。

321世纪教师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知识和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快、社会深刻变革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教师要为这个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

    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反思教育的能力。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教。因而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

    三是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21世纪网络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最新资源也将以最快捷最优先的方式上网储存传播。谁不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谁就将成为文盲。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基于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四是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变革和创造将是21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如同芝麻开门的暗语能打开宝库一样,人的创造潜力必须通过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21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五是心理辅导能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1世纪的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向合作又要求人们能相互理解和扶持。无论是竞争与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通过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