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如何干预学生网瘾:家庭学校是主战

 致知书苑 2011-03-06
如何干预家庭学校干预是戒“网瘾”主战场   家庭干预:家长要“认识”自身和孩子的“心病”   除了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外,戒“网瘾”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家庭干预和治疗。包括:家长要认识网络;认识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特点和危害;认识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及孩子的心理问题;学习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协助孩子解决孩子的问题。(一)认识网络:认识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特点、用途和危害;(二)认识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及孩子的心理问题;(三)增加正性社交行为。正性社交行为有:懂得轮流、倾听别人、将自己的事情告诉别人;能分享、赞美别人、公平地玩;表达感觉、接受赞美、适当时候能不在乎;合作、遵守游戏规则、询问别人的兴趣或愿望;眼神接触、拒绝同流合污、简明扼要地说事情;开启话题、能向别人道歉、询问别人需要什么;自我肯定、能发问、帮助别人、学会沟通。   学校干预:对学生和家长都要进行治疗和辅导   杜亚松建议要对学校班主任、心理老师和计算机老师进行培训。对正常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以班级为单位,让教师面向学生教授有关网络知识和正确使用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以家长会形式,让教师面向家长教授有关认识和运用网络的基本知识,达到正确指导孩子应用网络的目的,并学会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对网络成瘾学生、家长,前者由心理老师进行团体治疗(6到10人一组),后者由儿童精神科医师进行团体辅导。   干预后网络成瘾发生率减少0.76%。干预前每周上网小时数大于等于38.5小时有101人,占7.31%;干预后每周上网小时数大于等于38.5小时有22例,占1.8%,选择率显著降低。上网玩游戏的例数由806例降到647例。[热议话题2]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表现在哪里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网络的不正确使用则会引发许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学生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青春期)。未成年的学生面对这多种转型,他们的社会道德和人格完善如何实施?如何关注学生真正的所思所想,如何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为此,同济大学一附中开展了市级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高中学生基础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该校心理教师刁宁对学生做了一个“高中生网络道德现状的心理调查”。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共372人参加了调查,回收372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