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鸭脖产业产值60亿 带动10万人就业

 资源分享大叔 2011-03-06

武汉鸭脖产业产值60亿 带动10万人就业

发表:2011-2-24 12:21:20

来源:中国吃网

浏览次数(162)

字体大小: T |  T

标签:鸭脖  
[摘要] 拆迁前的精武路有40多家经营鸭脖子的中、大规模公司,年产值60多亿元。由于产业链条很长,拉动禽畜养殖、物流等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逾十万人。

  武汉的城市建设正掀起新一轮高潮。连日来,驰名中国的鸭脖子一条街武汉精武路一片繁忙。几台勾机轰鸣着,将精武路上的几家鸭脖店夷为废墟,腾起几米高的尘土。

  随着大范围旧城改造,有80年历史、因出产鸭脖子而闻名的精武路,以及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都将面临拆迁。昔日车水马龙,如今拆迁正忙。根据规划,精武路片区将崛起一片高档商住区。

  精武路的拆迁,让武汉人对作为“城市名片”的鸭脖子深感担忧。“基地”没了,武汉鸭脖子会不会元气大伤,辉煌就此终结?

  对此,武汉精武鸭脖协会秘书长刘世平表示,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都很关注武汉鸭脖的命运。精武路搬迁对武汉鸭脖来说是一次转型升级的好机会,“拆迁是把双刃剑,武汉鸭脖子不能总围着几十平方米的小作坊转。”

  武汉鸭脖子的命运究竟如何,还有很多变数。

  截至1月27日,精武片区第三阶段的拆迁改造告一段落,自去年3月起开始的拆迁逐渐进入尾声。

  一条鸭脖路

  产值60亿带动10万人就业

  根据公告,精武路片区拆迁总面积415793平方米,作为武汉市市政府的储备用地,精武路将在2011年8月之前全部拆除,所有鸭脖子经营店也将全部搬迁。

  据负责规划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亢德芝介绍,精武片区实际改造范围20.17公顷,改造原因一是区内面貌和武汉商圈定位很不协调,另一个是该片区严重的交通堵塞。

  在鼎盛时期,1公里长的精武路上有大大小小100多家鸭脖子加工店。

  今年47岁的丁老二已经在精武路经营鸭脖近30年了。在他看来,鸭脖子之所以能成为武汉在国内外响当当的“名片”,根本原因是品质过硬。正宗的精武鸭脖,制作方法十分考究用产自福建、四川等地的上等辣椒,外加陈皮、八角、党参、草果、桂皮、木香等十多种中药材经过近2个小时的煎煮成汤,再将本地土鸭鸭颈放入汤中卤制两个小时。同时,各店多数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

  武汉这座城市为何会和鸭脖子结缘?

  据祖孙四代都居住精武路的赵伯介绍,精武路真正与鸭脖子联系在一起是上世纪80年代末;1997年,武汉足球冲甲A,精武路与新华路体育场仅一路之隔,每天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到该路上吃夜宵。此外,2002年6月,陶红主演,改编自武汉作家池莉原着《生活秀》的电影火爆全国,斩获多个大奖。武汉“鸭脖子”因此借光,风靡全国。

  鸭脖子对武汉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精武路为江汉区工商分局新华工商所管辖,所长刘世平说,如今已有40多家经营鸭脖子的中、大规模公司,年产值60多亿元。由于产业链条很长,拉动禽畜养殖、物流等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逾十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