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产简介-刈草堂-搜狐空间

 书香斋主 2011-03-08

子产简介

分享
标签: 子产  2009-03-14 20:21

子产(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22年),名侨,或公孙侨,字子产、子美,郑穆公之孙,子国之子,死后谥“成”,后人称之为公孙成子。
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外交家、哲学家。
子产于公元前554年开始担任卿(大夫)的职务,12年后升任正卿,执国政。在他执政以前,郑国经常地、反复地遭到晋、楚这两个大国的讨伐。与此同时,郑国还经常与宋、陈、卫、蔡、许等小国发生战争,兵戈频仍,国无宁日;国内公室衰微,强族林立,矛盾激化,内讧连连,国势日渐衰落,小霸地位不复存在。子产执政以后,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整个国家“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他铸刑鼎,作丘赋;他提拔使用人才,使之各尽其能,为国效力;他采取打击、安抚和举逸继绝的策略治理贵族世家,实现了国家的稳定;他采取宽猛相济的执政手段,施惠于全国百姓;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渊博知识,特别是周礼,发挥辞令强辩的特长以及卓而不群的人格魅力,多次周旋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护和争取了国家利益。同时,他利用晋、楚两国发生内乱,中原地区出现晋、楚并霸的大好时机,积极参与和推动“弭兵运动”,争取并实现了较长时期的和平,从而使郑国得以生存和发展。
一、子产首先是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勇于开拓、大胆改革,创新制度、敢为天下先。一是行政管理改革:“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就是让城市和乡村建立规章制度,按照尊卑贵贱穿戴不同的服装衣饰,重新划分田疆地界,人口则按照5户相保的制度进行管理。他正确处理国内贵族世家之间的关系,抑强扶弱,举逸继绝,团结了贵族的大多数,实现了政权的稳定。执政三年后,就连曾经反对过他的人也歌颂道:“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二是选拔人才,实行文明政治。在用人上,他坚持“择能而使之”,选拔任用了子太叔、冯简子、公孙挥、裨灶等一批有才能和专长的人,让他们参与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是以鲜有败事”。郑国的老百姓喜欢在晚上空闲的时候聚集在乡校,大家一起议论子产施政的好坏得失。有人担心这对子产的影响不好,就建议他下命令拆毁乡校。子产坚持把乡校留给人们作为议论国家大事的地方,他说:“我把听到的议论,看成是治病的良药。”三是“作丘赋”,以改革旧的赋税制度。这项改革在鲁国的“初税亩”之后,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改革之一,意义重大。“丘赋”制度的实施,使郑国增强了国力。不久,就被其他诸侯国家所仿效,成为各个诸侯国家的常法。四是“铸刑书”,即铸刑书于鼎。在子产之前,中国没有成文法,奴隶主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从来不预设法律,也就是说从来不把法律公开,这样就可以保持法律的神秘性,使其“威不可测”。子产敢为天下先,开中国成文法之先河,表现了政治家、改革家的过人胆识。他的这一做法后来被许多诸侯国家所效仿。推动了刑法公开运动,使刑法由不成文的野蛮时期向刑法的成文、公开的文明时期过渡。
二、子产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子产从小就勤奋学习,博闻强记,精通天文、地理、历史、《周礼》和祭祀等礼仪,他风度翩翩,一表人才,是个地道的谦谦君子,加上口齿伶俐,能够言善辩,惯于察颜观色,见机行事,所以,子产出使外国,经常以口舌接战,且战无不胜。有一次他辅佐郑简公到晋国去朝贡,晋公找借口推托不见,子产就让手下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晋国的官吏前来质问,子产便借题发挥,义正辞严发表演讲,褒扬晋文公如何礼待各诸侯国的宾客,挖苦晋平公对宾客没有礼貌。晋平公听了汇报后说:子产“辞顺,犯顺不祥”。不但没有追究子产的责任,还加倍地赠送给子产礼物。还有一次,晋平公得了病,怎么也不见好转,这时候子产到晋国聘问,晋国的大夫们就请子产为晋侯看病。子产不是医生,但是他却高谈阔论,大谈养生学,说得晋平公心服口服,称赞子产是“博物君子”,还重赏子产。子产曾经两次要求晋减少郑国的贡赋,都达到了目的。一次是给晋国的执政范宣子写信,阐述了德才是国家的基础,晋国缺少“有德”这样的好名声,而不缺少物质财富的道理。很快晋国就减少了郑国等小国的贡赋额度。第二次是在“弭兵运动”之后,晋、楚并霸,象郑国这样的小国必须同时向晋、楚两国纳贡,沉重的贡赋让郑国难以承受。子产在参加平丘会盟的时候,再次直接向晋国提出减少贡赋的要求,从中午一直辩论到傍晚,晋国才答应了子产的要求。孔子感言:“子产于是行也,足以为国基矣。”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楚国去参加会盟,楚国命令所有参加会盟的诸侯国都要筑起高高的土台子(坛),子产拒不筑坛。楚国派人来咭问,子产回答说:“筑坛是为了宣传光彩的事情。郑国来拜谒楚王,向他进贡,这样的窝囊事也值得筑坛大事宣传吗?”子产以其仁者智者的风范影响着一批人,由此推动了“弭兵运动”和“赋诗运动”,子产利用和平的机会,对晋、楚两个大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处理具体事务时,知己知彼,礼貌谦和,以《礼》为理,讲究策略,避免对抗,防止矛盾激化,从而能够在外交舞台上充分展示他的才华和风采,纵横捭阖,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三、子产是个有影响的思想家。第一、子产的民本思想。子产年轻的时候向然明询问如何执政,然明告诉他:“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子产听了非常高兴。他执政以后,认真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他坚决反对暴政,他教导郑国大夫们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他还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后来,大夫子太叔向他询问如何执政,他回答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第二、子产的爱国主义思想。子产的许多改革措施都是为了避免郑国衰亡,实践证明,改革促进了郑国的发展,生产力得到解放,人民生活得到提高,国防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子产的每一项改革,都曾经遭到激烈反对,子产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坚持改革,他说:“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意思是:怕什么,如果对国家有利,生死都由它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心。晋国试图干涉郑国卿大夫的人选,被子产严词拒绝,他说,这是把我们郑国当作晋国边界的县城了,还算是什么国家?晋国执政正卿韩起有一只玉环,另一只在郑国商人的手里,韩起求子产帮忙,子产拒绝说:“是以弗与,忠信故也。”另外,子产的德、礼思想也值得称道。子产认为:“德,国之基也”。“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他说:“唯有德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他主张为政要宽猛相济,达到社会稳定、和谐。他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子产精通《周礼》,他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意思是:礼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民众行动的依据。子产主持安葬郑简公,他宁肯多走路也不为贪图方便而拆毁游氏的家庙。还有一次,子产决定举行祭祀活动,并且要检阅军队,派人去扩大场地,场地的一头是负责此项工作的大夫之家庙,一头是他的宅院。大夫宁肯拆毁自己的家庙也不愿意拆除自己一小部分宅院。子产来到现场,果断地命令拆除一部分宅院而保护其家庙。当时人们评价子产:“子产于是乎知礼。礼无毁人以自成也。”
四、子产是个哲学家。在哲学上,他是个人本主义者,他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认为天道离我们很远,人道离我们很进,凡事要以人为本。当时的著名星占家裨灶经常根据天象的变化预测人世间将要发生的变动,由于有时候裨灶的预言与事实巧合,人们都对裨灶迷信。只有子产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在当时的条件下,医学相当落后,就连晋国君主得了病,也去祭祀祈祷, 子产认为:“山川星辰之神,又何为焉?”就是说,大山大川之神与人患病无关。子产是祭祀专家,但是他反对滥搞祭祀。晋国执政韩宣子问子产:“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子产回答道:“其何厉之有?昔尧殛繇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晋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也乎?”在这里,子产主动让韩宣子去祭祀繇。当有郑国人号称看见了龙在打架,请子产祭祀龙时。就遭到他的拒绝,他说:“吾无求于龙,龙也无求于吾”。同时,子产认为祭祀只是祈祷的仪式,所以务必遵守礼仪。有一次,子产让三位大夫去山上禳雨,这三位大夫胡作非为,违反了《周礼》的有关规定,把山上的树木都砍伐了。子产说,我们到山上求雨,是有求于大山,就应该很好地保护大山,让树木很好地生长繁育。你们把树砍光了,山成了秃山,损坏了自然。于是就罢免了这三个人的职务。
子产是较早提出人性论和形神论的人。他说:“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他对形神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晋国的赵成问子产:“伯有犹能为鬼乎?”子产解释说:“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以为淫厉。”子产介绍说,伯有“三世执其权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冯厚矣。而强死,能为鬼,不亦宜乎?”
公元前522年(郑定公8年)子产去世,终年57岁。子产一生经历了郑成公、郑僖公、郑简公和郑定公四世。他25岁时当了大夫,参与国政,35岁时开始执掌国家政权,执政共计22年,辅佐了郑简公和郑定公两位国君,政绩显赫,内外赞誉。资料说: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挚,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长期不令而治。孔子与学生谈论起子产说:“其行正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学生子游问孔子:“夫子极言子产之惠也,可得闻乎?”孔子曰:“夫子产者,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弗能教也”。子游曰:“其事可言乎?”孔子曰:“子产以所乘之舆济冬涉者,是爱,无教也。” 由此可见,子产执政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得到长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子产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他死的时候“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孔子评价子产:“古之遗爱”。意思是说,子产是继承并实践古代仁爱思想和传统的人。齐国的晏婴评价子产是“善人”。意思是好人。
子产死后葬于邢山(今河南新郑市西南17公里陉山顶上)。《水经注》介绍陉山说:“山上有郑祭仲冢,冢西有子产墓,累石为方坟,坟东有庙,并东北向郑城。庙际旧有一枯柏树,其尘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成林,列秀青青,望之奇可嘉矣”。《新郑县志》载:“子产墓累石为方坟,东有庙”。现在,庙与柏早毁,庙围墙基础轮廓尚存。
本书所介绍的子产的故事,主要参考、引证《春秋经传集解》和《史记》,而民间流传的子产的故事,如《子产晨出》,《子产蓄鱼》等,因其真实性受到怀疑,故本书没有收入。


王  振  兴
2005年4月2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