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年龄的吟咏 人生旅途的年龄, 犹如树木的年轮, 标志着生命前行的里程, 反映着身心发育的特征。 人们还为自己的宝贵生命, 规定了长短不一若干进程: 不论划为婴、幼、少儿的年月, 还是界定青、中、老年的年龄。 客观上用以标志, 不断变化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主观上则是为了, 维护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前者侧重于人的自然属性; 后者偏重于人的社会属性。 法律上又分成年和未成年人, 其界线仍然是人的年龄, 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宽容。 这不等于十七、八岁的小伙, 没有任何社会和家庭责任, 他们应是扶老携幼的生力军。 这些都与他们的自然属性有关, 这恰恰体现了文明社会的公平。 我们都来自幼儿和少年, 知道天真活泼是他们的天性, 然而一旦我们为父做母, 就把这些忘得一干二净。 有些父母望子女成龙成凤, 近来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优待近于生命黄昏的老年人, 他们体力一年年的衰弱, 而心理却一步步反扑童心, 老龄化的问题相当严峻, 两个子女要面对四位老人。 他们需要人文的关怀, 他们需要社会的爱心。 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 提高着“衣食住行”的质量, 改善着“生老病死”的处境, 物质文明正在铸造一种条件: 老年人可以争做长寿的“明星”。 精神文明正在构建一种共识: 让老年人受尊敬地度过人生旅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