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太溪治疗咽干、肾虚头痛、腰酸腿软 作者:金伯华
位置: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取穴。
作用:滋阴退热,壮阳温肾。
主治:1.咽干;2.肾虚头痛;3.腰酸腿软。
操作:令患者平卧,宽衣解带,用1.5寸毫针,取双侧太溪,沿内踝骨高点后陷中向昆仑方向直刺,从天部刺至地部,左右捻转,得气后拇指向前捻转,是患者自觉针下酸,胀,麻,留针30分钟,头痛即止。如腰酸腿软者次日见效。
治疗经验:用此法治疗上述诸证50余例,轻者1次,重者7次即愈。
病案举例: 例一 王某某,男,48岁,初诊1987年4月10日。 主诉:头痛荒辍?/FONT> 现病史:头痛自颈项沿后脑至前额成全头痛,双目昏胀,心烦,伴腰酸腿软,夜寐不安,口渴,喜饮,恶风寒。1年来服中西药均无效,工作难以胜任,恳求医治。 望诊:抱头,面色黯,倦怠,舌质淡,苔白。 闻诊:无异常。 切诊:脉弦细。 辩证:肾元亏虚,脑窍失养。 立法:补肾益气,温养脑窍。 取穴:太溪 操作:见上。 治疗经过:进针15分钟后,头部即感舒适继续留针30分钟,起针后患者述说入拿掉一块石头,很感轻松,疼痛消失,两目清亮,高兴而归。二诊乏力好转,头痛未作。以前法6次治愈,观察1年,未复发。
例二 李某某,女,21岁。初诊1987年5月6日。 主诉:咽干一月余。 现病史:口舌干燥,喑哑,经多方治疗无效,五官科查未见器质性病变,咽干难忍,常用水润咽则舒适,口内无唾液分泌,夜寐不宁,纳可,二便调。 望诊:舌质黯,苔白,少津。 闻诊:略闻哑音。 切诊:脉细,微数。 辩证:肾阴不足,咽喉失润。 立法:滋补肾阴,濡润咽喉。 取穴:太溪 操作:见上。 治疗经过:进针后提插捻转片刻,令患者吞咽,口中有唾液分泌,继续提插捻转,直至咽喉自觉濡润,而后拇指向前捻针,留针30分钟,令患者不断吞咽,起针后咽喉滋润,自感舒适,治疗2次,痊愈。
分析: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原气输注之处,既可益阴,又可补阳。阳虚者灸之可助阳以摄纳。因此太溪可用治肾虚头痛,咽酸腿软等证。 肾经直行之脉从肾上通肝过横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因此太溪可治疗咽喉干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