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小袤 2011-03-11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公元前637年,我国春秋时期,晋国宫廷内乱,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跑到楚国。楚成王预见到重耳有可能回国获得王位,从楚晋两国的长远关系着想,不仅不歧视重耳,反而更加热情地对待他。 

 

一天,楚成王举行宴会,酒席之间,他问重耳道:“公子,你如果返回晋国主持国政,将用什么方式报答我呢?”重耳略加思索,说道:“你们楚国美女侍从,金玉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晋国,我只想到一种报答方式。如果将来晋国和楚国发生战争,那我一定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古时一舍为三十里)“好,一言为定”楚王高兴地说。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了晋国,终于夺得了王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发生战争。开始时,晋文公为了实现早先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以示不愿与楚国交战。

但是楚将不肯罢休,晋文公便举兵攻击,结果使楚军大败。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成语“退避三舍”,原意是指恪守信用,后来用来比喻退让、忍让,回避对方的锋芒,以求避免发生冲突。“退避三舍”为褒义词, 近义词有委曲求全,反义词有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