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刿论战

 深山林 2011-03-12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

  春秋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但也有可能不是左丘明而是其他战国时人编写。

  【1】《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uò),故又称长勺之战。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4 伐():讨伐,攻打。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根据鲁史《春秋左氏传》而写,故称鲁国为

5 公:诸侯的统称,这里指鲁庄公。

  【6】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7】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8】间(jiàn):参与。

  【9】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0】乃:于是,就。见:觐见

  【11】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1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的意思。弗,不。 专,独自专有。 

  【13】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于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4】对:应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5】徧:通遍及、普及。

  【16】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17】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18】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处理。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19】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20】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1】狱:案件。

  【22】虽:虽然。

  【23】察:明察。

  【24】情:(以)实情判断。

  【25】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一类事。

  【26】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7】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8】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9】于:在。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

  【30】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之,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31】败绩:大败。

  【32】驰:驱车(追赶)。

  【33】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34】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35】逐:追赶、追击。

  【36】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37】故:原因,缘故。

  【38】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 实在意义。

  【39】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鼓,击鼓进军。

  【40】再:第二次。

  【41】竭:(士气)枯竭。

  【42】测:估计,推测。

  【43】伏:埋伏。

  【44】靡():倒下。

    【45】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禀报神。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弄清楚,我也必定按照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曹刿说:可以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准备驾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在那儿有埋伏。但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追击齐

古今异义

  1.又何<>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

  6 肉食者<>,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 {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通假字

  1.小惠未():,普遍,遍及。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段意

第一段

  总: 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第二层(到段末) :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

  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三段

  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是介词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的宾语必以之分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后面省略了动词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文章赏析

  战争题材在《左传》中写得最好,详略得当,而且都有声有色,这篇文章就是一例。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即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他的深谋远虑开始的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所以他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而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这属于对百姓忠心,可以一战。

  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才建议击鼓,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长勺成为以弱胜强的典范。《左传》对这场战争没有细致的描绘,简单地用曹刿的未可”“可矣概括了战争的经过,以便使战前战后的论战更加突出。如果说战前论战体现了曹刿的以民为战争之本的基本战略思想,那么,战后论战则体现了他的神机妙算,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一鼓作气成为作战打仗的经典理论。不过他不是只凭借勇力,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则体现了他谨慎的态度。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文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

  鲁国能够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政治清明,民心所向。这一点在鲁庄公和曹刿战前对话中表现得十分清楚。曹刿见到庄公以后,开门见山地问其何以为战。庄公讲,生活中的衣服食物,不敢独享,必定要分给身边的人。曹刿却认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庄公又说,祭祀时所用供品必定如礼,从不敢擅自更改。曹刿同样不以为然,认为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直到庄公讲到他在处理案件时,无论大小,总是根据实情、慎重处理时,曹刿才表示赞许,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从这番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政治优劣和民心向背为基石的。鲁国抵御齐国不义之师,本来就是正义之举,加上国人支持,取胜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第二,上下团结,君民一致。面对强敌压境的紧张形势,鲁国上自国君庄公。下至平民曹刿,均以国家利益为重,精诚团结,奋起抗敌,其势当然难以被击败。曹刿出身卑微,平素生活困苦,面对乡人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困惑,毅然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动力,尽力报国。鲁庄公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不固执武断,他唯贤是举,将有才能却出身卑微的曹刿引为谋臣,关键时刻又能从谏如流,屈身听命于曹刿,明君风采令人钦佩。曹刿如有才而不出,庄公就无从得一贤辅;庄公如有贤而不用,曹刿亦无从发挥其才智。所以说,曹刿和庄公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第三,避其锋芒,后发制人。临阵而斗,用智为上。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未盲目追击,因为他深知兵不厌诈之道,惟恐中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高度警惕,时刻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知己知彼,运筹帷幄,表现出一位军事家的卓绝风采。他谋略得当,正是鲁军战场取胜的关键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