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导学案附课后练习

 滕训超 2020-02-22

20.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曹刿论战》。本文记述的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其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二、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始学界推其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中常见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神弗(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一词多义】

①故:公问其(原因,缘故) 逐之(所以)

②以:何(凭、靠) 必(按照) 必分人(把)

③之:肉食者谋(代词,代齐国攻打鲁国这件事)

公与(代词,代指曹刿)

故克(代词,代指齐军)

小大(结构助词,的)

公将鼓(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古今异义】

①又何(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②肉食者(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

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④必以(古义:诚心;今义:感情)

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

目标导学三:疏通文义,整体感知

1.本文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两条。(1)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2)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讲了哪些事,请做简要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先讨论了“何以战”,再记叙了胜战过程,最后评战。

目标导学四:详细解读,体会“论战”智慧

1.阅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

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位卑未敢忘国忧”。一句“肉食者鄙”,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弊端;而“未能远谋”表现出对自己深谋远虑的自信,而“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3.“何以战”引出了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明确: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对于鲁庄公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6.阅读第二段,说说在进行具体的反攻战时,鲁庄公与曹刿做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反攻,被曹刿阻止,等待齐人三鼓之后才肯发起反攻战;在鲁军刚获胜时,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作了充分的判断后才发起追击战

7.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自己决策的原因。请你阅读第三段,结合曹刿的解释,谈谈你对他战略决策的认识。

明确: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把准了两个时机,一是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谓兵不厌诈,不可不提高警惕。直到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目标导学五:把握人物形象

请你结合上述分析,说说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

曹刿形象: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出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出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出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形象:鲁庄公作为国君的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这是他政治思想上的缺陷;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没有很好的军事指挥能力。但他又并非昏君,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出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的美好德行。

三、板书设计

                      20.曹刿论战


?四、
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

2.以提问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关注曹刿在整个论战过程中的智慧表现,感受先民寓于战争中的智慧。

不足之处

本文笔法精练,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多加探讨。



                    
20.《曹刿论战》课后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guì)  又何焉(jiàn
B.)  登shì)  小信未
C.j  )  小惠未piàn
D.zhé)  败)  战,勇气也(
2.对下列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何以战?(倒装句)      B.战于长勺(倒装句)
C.必以分人(被动句)       D.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肉食者谋       B.公将驰之    C.公与       D.小大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忠之属也   B.神弗福也      C.下视其辙   D.齐师伐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长勺    受地先王       B.公将鼓   环而攻而不胜
C.克之   患有所有不辟也        D.败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其辙乱,望/其旗靡
C./大国,难/测也                   D./与之乘,战于/长勺
7.下列关于《曹刿论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左传》,又称《左氏春秋》,这本书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它是根据鲁史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B.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不懂得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D.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军事上善于把握时机,详察敌情。
8.阅读下列文段,完成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活动。
?                   
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就谈风流这项讨论活动进行讨论发言,想象你将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你对风流的认识,写发言稿。要求:运用举例论证或者道理论证的方法;不超过150字。
【材料一】风流人物
    
毛泽东:少年立志为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毕生执着,心胸坦荡,为中国解放事业奋斗不止,终领中华儿女建立新中国。
   
司马迁:忍辱负重,用一支笔书写坚定人生,写出史家之绝唱——《史记》。
    
苏轼:一生起伏如潮,仍改变不了他的是非曲直;人生东西南北,却造就了他的旷达豪情。
?
【材料二】风流概念
   
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二、
古文阅读。(1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又何焉   力拉崩倒之声   B.忠之也   引凄异
C.战则  俟其欣悦,则又                  D.逐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肉食者谋  莲出淤泥而不染           B.一战   君之力
C.长勺  所恶有甚死者                        D.登轼望之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13.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3分)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
   
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 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
1)肉食者    鄙:           
2)小惠未     遍:            
3)望其旗  靡:      
4)再之,必走  鼓:              
5)势如雷不及掩耳 疾: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


1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鲁国采取了
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就了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3分)


17.【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
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3分)



参考答案 :
 
1.C 2.C 3.D 4.D ]5.C 6.B 7.A 
8.(示例)风流是尽情挥洒胸中的豪情,就像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千世界,皆为友的豪情;风流就是在历史的浪潮中慷慨执着,创下一番伟业,就像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和胸怀;风流又是在苦难的人生中,忍辱负重,志向坚定,就如司马迁,受腐刑忍辱偷生,写下不朽的著作《史记》。
9.D   10.B 
11.1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能诚心判断。
2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12.B 
13.鲁国取胜的原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曹刿战场上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
1鄙:目光短浅  
2遍:遍及、普遍  
3靡:倒下
4鼓:击鼓进军  
5疾:快,急速
15.鲁军全体安静,充耳不闻,齐军只好再次后退。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或彼竭我盈,故克之)。
17.【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