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学澜与双塔影园

 苏迷 2011-03-14
袁学澜与双塔影园

  发表日期:2006年6月15日          共有 843 位读者读过此文  


袁学澜与双塔影园

江澄波

      吴中园林,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有数百之多,历经兴废,绝大多数已逐渐沦为民居,原貌如何鲜为人知,双塔影园就是其中之一。

    双塔影园(官太尉桥15号至17号)在冷香溪旁,紧靠双塔,面临官太尉桥,原为卢氏旧居,“堂构宏深,屋比百椽,其东北隅有厅事三楹,颜其楣曰:‘郑草江花室’,为罗列文史,会聚朋友谈艺之所。”清代咸丰二年,元和县诸生袁学澜斥资买下,修建双塔影园,增广庭园、种植名花异卉、构筑高楼,因为“邻寺双塔影浮南荣丁位”,据堪舆家的说法,“主居者多寿,娴于文艺,以塔之秀气所聚也”,昔日文基圣(肇祉)于虎丘筑塔影园,满族诗人三桥题诗有“篱豆花香、塔影悬桥”之语,所以“余今所辟之园,亦袭‘塔影’之名,特别以双数,聊记其实”。

    双塔影园建成后,袁学澜写了一篇《双塔影园记》,记载了自己建园的过程和命名的由来,称自己的“双塔影园”:无雕镂之饰,质朴而已。鲜轮奂之美,清寂而已。不过是雪泥鸿爪,偶然留迹,正如雀巢萍寄,托兴焉耳,感叹说“余得居之,有深幸焉”。

    袁学澜原名景澜,字文绮,号春巢,清元和(今苏州市)人,诸生。世居葑门外尹山乡袁村,先世系京西提刑观察使袁珦,随从高宗南渡迁吴。玄孙袁枢为郡马,元兵南下时殉节。五世孙袁易,为元代著名文学家,隐居吴淞之滨,构“静春堂”于苏州葑外蛟龙浦。九传至洪愈,于明代隆庆、万历之间,任南京礼部尚书。祠墓俱在尹山赭墩,子孙繁衍,聚族成村。

    袁学澜幼聪颖,少年时师从吴江殷寿彭,以能诗著称于吴下,构“静春别墅”,更字春巢,人以“诗虎”称之。袁学澜著有《苏台揽胜词》《虎丘杂事诗》《姑苏竹枝词》《田家四时诗》《吴俗讽喻诗》《吴门新年杂咏》《吴门岁暮日咏》等,总名《适园丛稿》,长洲徐康为其题写书名,有同治十一年(1872)香溪草堂自刻本。另著有《吴门岁华纪丽》十二卷,在顾禄《清嘉录》的基础上,增补内容,以岁时节令为序,记叙吴地风俗民情、山川景色、物产工艺,以及行春游嬉、秦楼楚馆、酒肆茶寮、舞台歌吹诸事,后附诗作,详征博引,触类旁通。据民国《吴县志·艺文考》称:“后人以五百金售其稿本与美利坚人”。另外,近人董康所著的《书舶庸谈》中说到:“民国十六年(1927年)二月二十二日,在东京……田中复出示《适园诗》二十四册,凡五十二卷,中或称《杏花春雨楼集》,亦称《天香楼集》,元和诸生袁景澜(后半作学澜)撰。文绮尚有《吴郡岁华纪丽》引证繁博,为美国图书馆以五百金购去。”版本学家王重民在《中国善本书提要》中,说他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见到此书,并考证说,售于美国人的,是日本东京书商田中庆太郎,非袁氏后人。书的标价为四百元,而不是五百元,《吴县志》有误。

    《吴郡岁华纪丽》的原稿本长期藏于苏州民间,直到建国初期方始散出。书首有咸丰六年(1856)董兆熊序,同治三年(1864)亢树滋序,同治十年(1871)俞樾序及道光二十九年(1849)自序。例言称:“……偶取吴中岁时风俗,拉杂记之,编成十二卷,名曰《吴郡岁华纪丽》……是书止载郡城三邑岁时风俗,与王元美《苏志备遗》统纪一府之例不同。”全书用《三十六鸥亭丛稿》及《适园丛稿》格纸行书书写。前后钤有“袁景澜印”“巢史”“春巢”“景澜”“臣澜私印”“城中僻如沈尤村”“心好沈博绝丽之文”等印记。笔者与此书之间还有一段因缘。记得该书由我经手售于南京图书馆,成为馆藏江苏地方文献中的精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由苏州博物馆资料室的甘兰经先生和吴琴女士点校,江苏古籍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传世。

    双塔影园的建筑分南北两路,袁氏衰落后,双塔影园的南路于抗日战争前归吴县商会会长程幹卿所有,大厅取名“眉寿堂”,面宽三间10.8米,进深8檩10米,木构件雕刻精细。厅前砖雕门楼,额为乾隆进士、著名史学家钱大昕手书的“云开春晓”四字,挺拔中饶姿媚,很是耐看。北路五进为庞氏所有,两厅三楼建筑时间较南路为晚,东北隅有“花篮厅”三间,梁枋、垂篮、挂落等雕刻精细,厅后有方形更楼,高高耸峙,显得卓荦不群,乃古建中奇葩。后来双塔影园再度易主,终于成为一个大杂院。

    1997年苏州街坊改造,大杂院中居民悉数迁出,双塔影园得到全面修缮和保护,现有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已经成为一处具有深厚的古代人文内涵的古建筑群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