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德育工作--郑丽静

 西葛镇中学 2011-03-17

浅谈德育工作

在学校教育中,批评是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的一种手段,如能科学运用批评,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       少批评,多引导

             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教育者                                                                                                                                                                               要善于把批评转化为引导。如有的学生贪玩,再三批评收效甚微。如果我们结合他的爱好,理想,告诉他贪玩是一种坏习惯,会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制造许多障碍,影响他自己理想、梦想的实现,那么他就会主动去改掉这个坏习惯。再如个别学生上课时常做小动作,不能集中注意学习,如果我们在他做小动作时盯他一眼,他会立即领悟,坚持一段时间就自然改掉了坏毛病。这此现象告诉我们,合理的引导、提示比批评更直接有效。不仅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还能增强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批评要适度

我们都有体会,在开会中前几分钟都会认真听,再过几分钟就会没意思,再后来就会厌烦,这种情况在学生中更为突出,如因为一点小事,教师就花大量的时间翻来覆去的批评,学生就会十分反感,产生抵抗心理,心理研究表明批评过重步、频繁,会使学生对批评变得无所谓,对老师的教育充耳不闻。因此,批评的时间不应过长,轻重也应适度,尽量做到“点到为止”。

三、       批评时要注意控制情绪

只有亲其师,才信其道。老师要对学生热情友好,态度和善、挚诚,学生才会坚信不疑的接受老师的观点或建议。无论学生犯了多大错,老师都应该理智对待,控制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这心悦诚服。相反,如大发脾气,一味训斥,就会使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产生恐惧或把批评教导拒这门外,使学生心理产生偏差,影响了健康成长。

四、       批评中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的自尊心很脆弱,在老师严厉批评下会受到挫伤。有的学生会被批评吓倒,变得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不敢回答问题,不敢与老师接触,影响了师生勾通。有的学生在严厉批评下会变得不思进取,一落千丈。因此,在批评的同时指出他好的一方面给予肯定,维护其自尊,另外,老师还应明白挖苦讽刺更是自尊的大敌。

五、       及时掌握批评效果

批评之后,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反思,在适当时机再沟通,让他们有机会与老师“辩理”,事实证明,这样既可缓解学生的对抗心理,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忌老师唯我独尊,说一不二,或者批评完了事,任其自然。对于思想上有疙瘩的要及时讲明道理,使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同时转变。

教师要充分运用爱心,耐心和一颗诚心,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体察学生心理变化,把握住批评的方法,让学生在行为上和思想上都向进步的方向发展,真正成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浅谈德育工作

 

 

 

 

 

 

 

 

 

 

 

西葛中学

郑立静

200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