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产科 河北保定071000
【关键词】:产科护理;护理工作 【分类号】:R473.71 【DOI】:CNKI:ISSN:1009-6647.0.2007-06-185 【正文快照】: 自2005-03以来我科调整了班次,重新制定岗位职责,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传统的护士排班及存在的问题1.1传统的护士排班由于产科的特殊性,我科分为病房班与产房班。病房班有护士18人(含护士长1人,见习护士5人),产房班有护士6人。原班次安排病房班上午班、下午班、夜班各为2名护士。责任班、药疗班、办公班、总务班各1名护士。产房班主班、夜班各1名护士。护士按规定的排班进行班次轮转。上午班8:00~15:00,下午班15:00~22:00,夜班22:00~次日8:00,产房主班8:00~19:00,夜班19:00~次日8:00,其余班次均8:00~12:00… ...... 者:任小英 赵光红 王桂兰 刘义兰 喻姣花 骆秋芳 陈冬娥 宁玉萍 张福芝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课题(No.005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 武汉430022 ![]()
【摘要】 目的 了解护士对排班方式的评价及对改进排班的具体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376名临床护士,调查她们对当前排班方式及6种改进方式的态度。结果 不同科室、年龄、职称、学历的护士对各种排班方式的选择各异。结论 以人为本的护理排班应考虑工作需要及护士生活需要,在不断的渐进性改进过程中实现科学排班。 【关键词】 护士 排班 数据收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valuation of nurses to onduty modes and the investigations of improving onduty mode. Methods By us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376 clinical nur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evaluation of them to the onduty modes and the 6 kinds of improved mode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Different sections, ages, technical titles and educational levels of nurses individually selected the onduty modes. Conclusion Nurses’ onduty should take account for the nursing care and life needs of the nurses. Scientific onduty would be obtained in the practice. Key words: nurses;onduty;data collection 科学合理的护士排班有助于整体护理的开展,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我院是一所拥有1 3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在整体护理实践中,我们感到深化整体护理难度较大,决定从转变护理观念入手,以改革传统的排班方法为切入点。为此,我们对排班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00年5月随机抽取我院临床护理人员376名,均为女性。年龄:≤30岁199名,~35岁82名,~40岁46名,~45岁12名,~50岁35名,>50岁2名。职称:护士120名,护师180名,主管护师76名。学历:中专133名,大专238名,本科4名,硕士1名。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课题组成员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护士个人资料,如年龄、职称、学历等。第二部分为护士对排班的看法。包括排班对整体护理的实施是否重要,当前的排班是否适合整体护理,护士长排班是否合理,护士长在排班前是否应了解护士需求及护士长在排班前是否征求护士的意见5项。第2、4项的被选答案为肯定(1分)与否定(2分),其它均为1~5级评分,分值越小,表明肯定或满意的程度越高。第三部分为小组成员收集的省内外改进排班的方案。①方案1。早班7:30上班,进行晨间护理,由工作3年以内的护士承担;双连班;双中夜班(19:30~8:00,由2名护士同时上),工作较少时交换休息,若忙则2人共同协作,第2天由护士长酌情补休半天。②方案2。4人包中夜班(18:00~8:00),每班1人,轮流休息;长期由住院内的高年资护士承担6:00~9:30、18:00~21:30的班;病房有两个稳定的护理小组,工作具体落实到人。③方案3。中夜班加1名主管护师值二线班。④方案4。周班,即2人包1周的中夜班(3中4夜、4中3夜)。⑤方案5。为三层级,即将病房床位分为2~3组,每组设1名小组长,在2~3名小组长的上面再设1名大组长,组长可考虑上白班。⑥方案6。为二层级,即将病房床位分为2~3组,每组设1名组长,不设大组长,组长可考虑上白班。6个方案均设1~5级评分,分值越小,表明受欢迎程度越高。问卷最后请调查对象提出对排班的新设想和建议。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6份,有效回收率94%。 1.2.2统计方法: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及KruskalWallis检验。 2 结果 2.1 护士对排班的认知情况 2.1.1不同科室护士对排班的评价:不同科室护士对排班对整体护理实施的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8.87,P>0.05),而对当前的排班是否适合整体护理及对护士长排班合理性的认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8.51,P<0.01;χ2=11.90,P<0.05),妇产科护士对当前排班评价较高,见表1。表1不同科室护士对排班的认知情况比较(略) 2.1.2 不同年龄、职称、学历护士对护士长排班的要求与评价:对护士长在排班前是否应了解护士需求及排班的合理性两项,不同年龄、职称、学历护士的评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对护士长排班前是否征求护士意见的认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96、8.56、8.92,均P<0.05),见表2。表2护士对护士长排班前是否征求其意见的评价比较(略) 2.2 护士对排班方案的评价 2.2.1不同科室护士对排班方案的评价比较:不同科室护士对方案4、5的评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34、10.38,均P>0.05),而对方案1、2、3、6的评价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18.59、13.67、27.34、20.44,均P<0.05),见表3。表3不同科室护士对排班方案的评价比较(略) 2.2.2不同年龄、职称、学历护士对各种排班方案的评价:对于方案1,不同职称护士评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76,P<0.05);对方案2、3、4,不同年龄、职称、学历护士评价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对方案5、6,不同年龄(χ2=16.01、11.12,均P<0.05)、职称(χ2=17.77、6.91,均P<0.05)护士评价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见表4。表4不同年龄、职称护士对方案5、6的评价比较(略) 2.3 护士对排班的建议 ①加强中夜班力量:有57人明确提出此建议。其方案有中夜班均由双人上,增加1人上17:30~23:00 、6:00~8:00的班;3人包中夜班等。② 加强连班力量:有83人提出要加强连班力量。方案有7:30~15:30或13:00~21:00均由2人上。③适时弹性排班:有21人表示,由于护士编制不足,无法彻底改变排班现状,可打破全院统一的僵化的排班方式,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弹性排班。 3 讨论 3.1 重视护士对排班的评价是改进排班的重要基础 运用适当的护理人力为病人提供高品质的人照顾并能有效地控制预算是今日护理行政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考验[1]。护士常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对本病房护理特点及各班次的相对忙闲等情况体会最深,对于排班对落实整体护理的重要性的回答普遍持肯定态度,但对当前排班是否适合整体护理及护士长排班的合理性的回答有差异,此情况与护士长排班是否有利于临床工作有关。如妇产科护士长将高年资护士安排轮流上18:00~8:00的班,缓冲了中夜班护士上班的压力,因此该科的护士普遍认为比较适合。儿科与门急诊科的护士认为排班不适合整体护理的人数较多,这与目前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其科室夜诊多于日诊,中班工作量大而人员安排相对不足有关。不同科室、年龄、职称的护士对各种方案的评价各有差异。提示排班方式应依病区的医疗专业、病人特点及护士具体情况而定,全院统一的排班方式不适合所有病房的护理工作。 3.2 提高护士长的排班水平和能力是改进排班的关键 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指管理活动要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本[2]。护士长是护理的基层管理者,是护士排班方式的决策者,首先应注意收集护理人力安排是否适应工作的信息,注意护士的客观反应与要求,包括满足病人的要求和满足护士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要求,使排班在工作需要与护士生活需求间达到平衡。表2示,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护士对护士长排班之前是否征求护士的意见的认识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护士长经常征求30岁以下的中专护士的意见,说明护士长满足年轻护士业余学习、社交活动的需求较多。另外,部分护士在对护士长排班是否适合整体护理及是否合理两项的选择有矛盾,既认为排班不适应整体护理,又认为排班比较合理,说明处在传统排班向科学排班过渡时期,大家体谅护士长排班的难处,同时说明护士对改革排班紧迫性认识不足。启示护士长应对护士加以引导,在征求意见时应更全面。以人为本还应表现在注意关心护理发展的需求方面,要重视征求有关改进护理质量及提高护理水平的意见。 3.3 认可是激发护士潜能的重要激励手段 结果显示,这次调查活动激发了护士改进排班的责任心,她们在调查表上认真地写出自己的建议。汇总这些建议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改进排班的建议是在不增加人员的基础上。②将单位时间内工作量少的人力分配到忙的单位时间内。③因自发的排班方案对护士造成的精神震撼较小,护士普遍乐于接受。护理部肯定了护士的积极性,并将改进排班的实践探索纳入2001年护理计划。经过1年实践,我院大部分病房实行了双连班(7:30~15:00或13:00~21:00),中夜班加18:00~8:00班等排班方式。此类排班方式体现了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过渡时期的特点。 3.4 小结与建议 调查后,首先护理部尊重护士的意见,采纳了护士的方案,使护士感到被信任与支持,从而使改进排班的舆论变为护士的热情。继之,护士长抓住护士的热情,因势利导,进行摸索性改进。但此仅为起步,护士长应具备科学头脑和发展的眼光,研究国内外护理排班方式的背景及发展动态,进行更高层次的排班改革。护理部应抓典型、组织学习新的思维方法,研究激发并保持护士发展护理的热情;将改革动态及时向院领导汇报,以得到精神鼓励和编制补充等综合支持,使全院护士排班在不断的渐进性改进中逐步适应病人及护理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