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掌握16种标点符号的作用与用法 教学重难点:顿号、冒号的用法,分号与逗号的区别;括号、引号及破折号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训练 课时安排:3教时(点号总结1课时,标号总结1课时,巩固训练1课时)
一、考 点 透 析 1.考点要求: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种类,明确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2.考题回眸:高考中的测试题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在前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涵盖了七种点号和七种标号,除了着重号、间隔号没有考查过外,其余标点符号都己考查过。 前几年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 ①问号的使用 ②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 ③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 3.题型设置:一般标点符号的考查,涉及这样几种题型:选择题、辨别题、改错题。 要辨析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恰当,一要牢同地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二要注意分析具体的文章和语气。
二、知 识 网 络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作用:a表停顿,b表语气,c表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见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分号、 逗号、顿号、冒号7种。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句末点号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中点号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9种。
三、复 习 方 略 第一, 明确考什么 标点符号的使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二是正确书写标点符号。高考考查主要是指前者。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修订并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一文,它对16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作了说明,这都在高考考查范围之内。从1994年至今年的考查情况看,涉及了引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重点考查标号与点号的综合使用。 第二, 明确怎么考 从四年的考查方式看,多是Ⅰ卷中以客观选择题形式出现,一般是1题3分。有时Ⅱ卷语言表达主观题也涉及标点,多是以综合改错题形式出现,一般仅涉及一处。 第三, 复习思路指导 (一)在学生明确高考考查形式后,让学生认真研读1990国家语委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见人教社版高语三册附录),明确7种点号和9种标号的作用、性质及使用规则,且了然于心。 (二)明确点号与标号的综合运用 (1)点号与引号的关系。要辨别其使用恰当与否,应仔细分析文意和语气。引号的使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①直接引用。引用的话若是直接照录人家原话,原来的标点不能作任何改动,引文末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它又分三种情况。 a﹒说话人在前的。例如: 张刚说:“我毕业后要自办企业。” b﹒说话人在中间的。例如: “唉!”作家叹到,“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说话人在后的。例如: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嫂慌忙地说。 ②间接引用。引用的话若是作为引用者文句的一部分,则引文句末不用点号,内部标点保留(问号、叹号除外)。若文句须停顿,则标点放在引号后。例如: 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话”。 ③重要的或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也可以加引号。例如: 1919年的“五四”运动,第一次以彻底的不妥协的精神,亮出了“科学”和“民主”的旗帜。 ④若是转述,则不用引号。例如: 大多数律师都承认:他们和委托人对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很敏感,容易闹别扭。 (2)点号与括号的关系。行文中若有注释性的文字要用括号标明,括号又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点号与它们的关系比较复杂,要辨别其使用是否恰当,主要取决于对文意的理解。 ①句内括号。句内括号是解释句中某个词语的,因此括号要紧挨在被注释的词语后。若须停顿,点号要放在括号的后边;若括号内注释语中有标点,中间的须保留,最后一个标点(问号与叹号除外)应省去。例如: 他撰写的《上古音的声韵配合规律》(载《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在学术上颇有创见。 ②句外括号。句外括号是解释某一个完整句子的,因此括号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括号内的注释语若是完整句子,句末标点不能省。例如: 革命文学家至少是必须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的。(最近,“左联”提出了“作家的无产阶级化”的口号,就是对于这一点的很正确的理解。) (3)顿号、逗号、分号在表示句中停顿时的区别。顿号是并列词语间的停顿,逗号是句间(或短语间)的停顿,分号是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例如: a.图书馆内收藏的小说可多了,有古代的、现代的,文言的、白话的,中国的、外国的,长篇的、中篇的、短篇的。 b.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4)掌握几个特例。 ①倒装句,无论是什么语气都在句末表示,中间用逗号。例如;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②选择问,只在最后一个分句后用问号,中间分句为逗号。例如: 我们是到图书馆去借书,还是到资料室去查资料? ③约数间不用顿号。例如: 他十七八岁! ④须强调主语或主语较长或宾语较长时也用逗号和谓语隔开。例如: a.梦,就是理想。 b.一位到广州旅游的美籍华人,被广州交通运输职工医院的青年外科医生治好了疾患。 c.我的日本朋友告诉我,樱花一共有300多种,最多的是山樱、吉野樱和八重樱。 (5)分清几个区别。 ①省略号与破折号都可表示语音中断,其区别是破折号表示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则表示馀音未尽。例如: a.鲁大海: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b.穿长袍的问:“这一位是……” ②括号和破折号都可表示注释前文,其区别是括号内的文字不是正文,只是注释,一般不必念出来;破折号内的内容是正文的一部分,在朗读时要读出来。例如: 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三)辅以练习加以巩固。在复习该知识点时除掌握以上标点符号的用法外,还要精选一部分练习进行强化,以便巩固。
四、标 点 符 号 歌
标点符号真重要,各位考生莫小瞧。 句子点号有七种,另有九种是标号。
句内点号表停顿,性质不同看需要。 逗号顿号和分号,还有一种是冒号。
它们位置在句中,句子末尾见不到。 句内主语谓语间,需要停顿用逗号。
句内动词宾语间,宾语复杂逗号断。 状语太长要前提,提至句首逗隔离。
复句内部有分句,若非并列逗可以。 句内并列词语间,顿号分开很明显。
转折因果多重句,关系如果非并列, 首层前后两部间,习惯也用分号切。
分行列举各项间,使用分号更显然。 称呼总说及解释,冒号用来表提示。
总括话语放末梢,前面也可用冒号。 句末点号更需要,句号问号感叹号。
陈述句子话说完,句号画上才完全。 祈使语气若舒缓,使用句号是习惯。
疑问反问句子末,十有八九问号多。 感叹反问祈使句,语气强把叹号使。
常用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 省略连接加着重,间隔书名带专名。
直引着重特殊意,需用引号来标示。 引号里面套引号,外双内单莫混淆。
括号用来表注释,使用位置要注意。 若注句内某词语,括注紧贴被注词。
如若注释全句子,句末点后括注释。 破折号,不简单,几种用法要记全。
文中解释要说明,话题突然要改变, 象声词后声音延,列举分承各项前。
省略号,六圆点,省段诗行十二点。 引文省,列举省,说话断续也可省。
连接号,连相间,时间地点数目间。 产品型号常运用,递进项目要相关。
间隔号是小圆点,人名分界用它连。 书名较长篇章卷,间号标示易分辨。
书名号,分双单,用于书篇和报刊。 书名里边套书名,外双里单才能行。
专用名,一短线,常用古籍文史间。 人名地名朝代名,专名下面画横线。
以上标点十六种,经常见来经常用。 读书看报与写作,正确与否须分清。
五、标 点 符 号 的 位 置
句问逗顿分冒叹,七种点号都一般。 大体站位一个字,一行之首不出现。
引括书名前一半,行末不许它出现。 一行之首也要紧,不许出现后一半。
破折号,省略号,俩字位置够它占。 一短横,六个点,一气画成不间断。
连接号,间隔号,一字位置就够占。 破省连间四种号,占的位置居中间。
着重号,专名号,根据情况定长短。 行末行收不讲究,随字移行可随便。
六、常 见 标 点 差 错 举 隅
1. 概数中间加顿号。 例: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解析〕: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领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其间不能用顿号隔开。此题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概数,如果是数字表示的是确数,则需要加顿号。例如句子:
今天下午一、二组的同学打扫教室,三、四组的同学打扫清洁区。
2. 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例如:
小道理,是指站在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上看,有道理;而大道理,是指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上看有道理。
〔解析〕:从顿号的概念可知,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因此,“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这三个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下句中的“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之间也应用顿号。注意区分的是较为复杂的句子中,有的看似词语,实则是独立分句,中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隔开。例如: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3. 非疑问用问号。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解析〕:从问号的概念可知,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中)才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该句是陈述语气,因而该句中的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需要注意的是反问句的答案就在问句中,即无疑而问,但常需要表示强调,所以,句末要用问号。例如: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4.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解析〕: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5.“某某说(道、讲、问、答)”后标点滥用。其滥用的情形有以下两种类型:
(1)在引用话语间插入动作神态,其后用冒号。例如:
“他说得到做得到,”拿侬嚷道:“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解析〕:在一个人的话语间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说(道、讲、问、答)后要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2)在话语的最后用逗号等。例如下面的对话:
他(霍永诚)问:“有事?”
“有事。”高旭初答,这两个字吐得很重,像两块石头,砸得霍永诚有些发蒙。
〔解析〕: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它标点符号。
6.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句号位置不对(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有两种情形:
(1)全引句,句号放在引号外。例如: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解析〕:这是全引句,句号在引号内部。
(2)部分引用句,句号放在引号内。例如:
抽签的结果,辩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
〔解析〕:这是部分引用句,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部。
还需注意的是:句末是问号或感叹号,都应放在引号内。
[补充说明]
“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句“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则应放在引号外。一般来说,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独立成句的。
7.倒装成分之间用句末点号。例如:
①多美啊!济南的冬天。(主谓倒装)
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没精打采的。(定语和中心语倒装)
③你到哪儿去了?今天上午。(状语和中心语倒装)
〔解析〕: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所以①中叹号改为逗号, ②中前一个句号改为逗号,③中的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
8.标点与同它功能相同的字词并用。有两种情形:
(1)省略号与“等”“等等”并用。例如: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解析〕:有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2)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例如:
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解析〕: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9.随意加引。常见的有两种情形:
(1)加引范围不清(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解析〕:此题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从此句来看,加引的应是俗话“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另一处是“熟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2)滥用加引。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解析〕: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
10.滥用书名号。例如:
①试以《鲜花与鸦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解析〕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以及影视剧片名、电视栏目和法律、规章、规定、合同等文书的标题用书名号标示。但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科技成果名、课程名、会议名还不能用书名号而要用 引号,如“中国金属年鉴撰稿人会议”、“化学品氧化铝”、“第三届超级女声海选大赛”等。
报刊中的某个栏目或将要写的文章题目,不能用书名号。因此,①中的书名号去掉,换为逗号。
{ 补 充 类 型 }
1. 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2.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3. 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或、和、及、与” 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4. 集合词语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
5. 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6.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7.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
8.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胃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9.不是书名用书名号
“《丽达公寓》即日发售……”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
七、几种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引号和其他标点连用:
1.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
如: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的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
如: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前引号处如果是冒号,后引号用在其他标点外面。否则,后引号用在其他标点前面。——前冒后内,前无后外]
(二)括号和其他标点连用:
1.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前括号前不用点号),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外面(后括号内不用标点)。
如:唐朝懿宗的时候,有一个“优人”(相当于外国的fool),名字叫李可及,最会说笑话。
2.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补充如果与前文关系特别密切,用法相同于句内括号;如果与前文关系不是特别密切(作为一个单独的句子存在),前括号前用标点,后括号内用标点。
如:但是今天,假如时代能尖叫的话(我们的时代当然像是能尖叫的),那么机器时代正尖叫着要停下来。
文字流传到各地,在长远的期间发生了区域性的差别。(例如在今天广东还有“冇”字和“乜”字之类。)
[前有后内,前无后外。]
(三)省略号前后的标点:
①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问号(句末点号)、冒号,说明前面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号、叹号、冒号应保留。
如: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②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句中点号),要省掉。
如:一群马,在公孙龙子眼里是“非白马”,是黑马、青马、黄马、棕马……的综合。
③省略号后的点号一般应去掉。因为连文字都省了,点号自然也不必保留。
如: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那壮丽的廊柱,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
(四)破折号的基本用法:
1、破折号表示文中需要解释说明的语句。
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破折号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提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3、破折号表示话语的中断。
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4、 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破折号表示事项列举分承。
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6、 破折号表示引出下文。(这种由破折号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
如:在一篇题为《论气节》的文章里,他对“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与现实处境作了这样一番总结——
如: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
7、破折号用在副标题的前面。
如:语言与哲学
——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8、破折号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A、破折号和括号都有表明补充说明的作用,但是破折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是正文的一部分,比较重要,需要读出来,而括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不是正文,一般可以不读出来。如:每当肝疼发作时,他就采取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肝部,从来没有因为肝疼影响工作。]
[B、解释说明或补充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如: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如: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八、几组易混淆的标点符号的用法辨正
(一)顿号(、)和逗号(,) 顿号和逗号都属于句中点号,都表示并列关系。但前者主要用于句子内部成分或短语间(主要是并列的词或词组)的停顿,后者主要表示一句话中间的短暂停顿。两者所彰显的层次不一样,语气停顿长短不同:逗号>顿号。两者用法容易混淆,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较长的并列成分或词组间用逗号,不用顿号。如: 1) 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2) 这翻滚的麦浪,这潺潺的溪水,这百鸟的鸣唱,这热闹的劳动场面,使我深深陶醉了。 2、 顿号表示词语间的停顿,但当词语用作句子谓语和补语的并列时,用逗号不用顿号。如: 1)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2) 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历史进步的结果,人类智慧的结晶。 3) 你这话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3、 名词加了语气词“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如: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4、 表示强调突出或插入成分或有同位语时,用逗号不用顿号。如: 1)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2)老王,我们的党委书记,我们的好领导,昨天进京开会去了。 5、相邻数字(大写数字)表概数时,数字间不加顿号;相邻数字(大写数字)表序数时,数字表并列关系,其间要用顿号。如: 1)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 2) 市长向退居二、三线的老干部详细介绍了我市明年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 6、一些约定俗成的短语或集合名词之间不用顿号。如: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这个例子中,“公安干警”是一个集合名词,“干”即干部,“警”即警察。集合名词和约定俗成的短语是凝固结构,其意义是不能用标点断开的。类似的短语如:“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公检法三家”,“中外合资企业”等等。 (二)引号与其它标号的连用 在标点符号运用中,引号与其它标号连用时易混淆出错。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时的区别。若引文独立成句,引文意思也完整,句末标点应置于后引号内;相反,引文不完整或不能独立成句,它只是一句话里的某个成分时,句末标点应置于后引号外。一般说来,凡是前面用了“某某说”和冒号,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独立成句。 2、 句中插说后用逗号不用冒号,若只把别人话的大意转述出来,这时句子不用引号。如: 1)“这题实在错得冤枉!”他恨得跺了一下脚说,“下次再不能‘大意失荆州’了。” 2)在清华读书的弟弟来信说,他学习很好,生活也习惯,一切叫我们放心。 3、 引文末尾处用的是问号或叹号的句子,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应把问号和叹号放在后引号内。如: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三)冒号与破折号的区别 1、 二者表示的总说和分说的关系不同。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分项说明或列举时,则用冒号;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解释,则应用破折号。如: 1) 今天晚会上将表演以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小品。 2)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2、 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部分删去,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和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冒号后的内容删去。 3、 从语气方面看,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稍长些,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相当短促。 (四)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二者都有对句中成分解释说明的作用,但用法上又有差别:当解释说明的内容比较重要,属于正文的一部分,对句意有很大影响,需要读出来时,就应当在解释说明的内容前后都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如: 1)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2) 原子弹由高浓度(>93%)的裂变物质(主要是铀—235或钚—239)和复杂精密的引爆系统所组成。 (五)关于问号使用的几种情况 1、 表示疑问语气的选择复句,中间不用问号用逗号,句末用问号。如: 这件事,是你去办,还是他去? 这件事,是你干的,还是他干的,抑或是你们合伙干的? 2、 在句子中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怎样等),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或祈使语气,句末用句号。如 我不知道他去火车站到底接谁。 请你问问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认真阅读课文,简要回答课文的中心观点中什么,又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3、 若一句话中的几问,是从不同角度发问的,并不是选择关系,则每句都用问号。如: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你干得了吗? 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另外 ,在标点符号运用中,还要注意几种标点号与功能性文字滥用的情况。如省略号与“等等”连用,破折号与“就是”“即”连用。 总之,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在判定其用法时,不能仅看标点而已,要结合语境来判断,更要了解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易混淆标点间的细微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