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推进福州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建议(刘敖宁)

 榕上行 2011-03-21

关于推进福州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建议(刘敖宁)

(2010-01-05 19:10:04)

构筑省会中心城市人才高地,推进福州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

刘敖宁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到机会难得,时不我待。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为福州市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赢得了难得而关键的契机。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和最显著标志。因此,能否抓住这个契机,走大幅提升福州市综合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立足福州市科教优势特色、持久增强城市自身活力、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实质性之举。

 近几年,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这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福州今后的科技创新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加了可行性。

  从政府层面来说,只有通过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平台,才能成千上万地涌现出大量的优质创造性人才,这是创新链的源头;有了创新人才,还要有让其发挥作用,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激励环境、措施和舞台,以得到丰富和高质量的创新成果,这是推动创新成效的最显著标志;最后,要甄别、珍惜、重视、留住一切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促其与市场结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其价值最大化,达到创新推动的终极目的。可见,在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推动过程中,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构建三个环境与平台(即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与平台、成果产出环境与平台、成果转化环境与平台),以支撑创新链的三个关键环节,促其创新资源源源不断地从源头到目的的流通与转化。如何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打造创新人才培育高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更新人才观念,将我市的学历人口优势导向创新人才优势。

 我市的明显优势在于科教优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数量众多、精英集聚,学历人口比例在全国位居前列。从我国的传统人才统计口径来说,用学历来统计人才,我市确实具有学历人口优势。但这种学历人口优势还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创新优势和生产力优势。

 现代人才的核心标志在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市具有学历人口优势,还不能说具备创新人才优势。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得到证明:据这几年我市的年专利量统计,只是千件上下;而国内发达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的年专利量都在万件左右。

 因此,在我市的科技创新试点市的建设过程中,应花大力气将学历人口优势转化为创新人口优势,这才能真正体现我市的科教优势魅力。为此建议:

  1更新人才观念,重塑人才评价标准。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贡献三大要素做为人才的核心标准。不论什么人,只要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和业绩,就是福州市所欢迎和重视的人才。要在福州的全社会形成一种浓厚而持久的新型人才理念,将福州的学历人口优势导入创新人口优势。创新人口的数量、比例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备创新优势的重要指标。

 2重用一切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价值。是创新型人才,就要充分让他们发光、发热和发挥作用,给他一个创新活动的舞台;否则,就会埋没或流失这类宝贵的人才。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另一重要指标是创新成果的产出量,而这种成果的源头主要来自于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动。我们千万不能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又不珍惜和使用现有的创新型人才”的傻事。

  3宽容人才,保护人才。大凡创新型人才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如特立独行的个性、独立自主的意识、敢作敢为的风险行为、与众不同甚至是令人感觉古怪的思维方式等,这些特征往往让普通人群感觉到在出格,甚至是不讨领导喜欢;再说,创新型人才也不是完人,往往是才华越出众,缺点越明显;他们会成功,但也会经历失败。所以,全社会上下要有宽容人才的个性、失败和缺点的雅量,不能对其求全责备,更要善加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其所长,用其所能,因其人所拥有的创造力是我们当今时代最为紧缺和宝贵的资源。

 二、建设一支与科技创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创新型领导队伍

 就现实国情而言,我们的政府是强势政府,我们的各级领导也是强势领导。各级主要领导都不同程度的握有一定的决策权、资源配制权和政策制度建设权。因此,能否在全市上下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鼓励创新、争抢创新的氛围,领导是关键。要又好又快地推动福州科技创新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必须立即着手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领导队伍。为此建议:

 1加大现任各级领导创新意识与素质的提升力度。领导的创新意识与素质极大地影响着其周围的氛围和环境。创新型领导的周围有利于形成一种充满创新活力的事业氛围。所以,在领导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创新知识与素质的学习、培训和考核,提升各级领导的创新意识与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2不断将创新型人才充实到各级领导队伍。建议各级组织部门要特别关注在实践活动中那些开拓进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已经做出创新成果和业绩的创新型人才,在不违背干部使用的原则前提下,大胆使用和提拔,以点带面式的营造良好的创新领导环境,改善领导队伍素质和结构。

 3将创新元素注入到干部的评价和使用制度中。鉴于各级领导干部对所领导的范围和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建议将创新的表现和影响作为极其重要的内容及指标纳入到干部评价、考核体系中去。尤其是要重点考核与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在所领导的范围与领域里所涌现出的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数量与比例,以判断其是推动了创新,还是阻碍了创新,或是停滞不前。

 三、建立创新人才培育实验基地

 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的事业,创新的事业呼唤大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来自教育。“导弹之父”、“火箭之父”——钱学森同志,生前说过,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现行的传统教育,由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尚无担负起有效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因此,建设以探索、实践、有效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教育,就成为现实中急待突破的教育瓶颈。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呼唤这种突破,福州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需要这种突破,福州科教优势的地位理应实现这种突破。为此建议:

 1在福州市中小学和高校各建立一个创新人才培育实验基地。建议中小学培育实验基地,选定在中职工科类学校或某个专业;高校选在闽江学院或某个院系。基地应有良好的硬件设施。

 2选拔、组建实验基地领导团队。由市委组织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选拔有创新教育理想、追求、热情和能力的专家型干部,组建领导核心团队,并赋予高度的办学自主权。

  3选拔、招聘相应的专家型教师队伍。由实验基地领导团队自主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年富力强的创新型教师,政府应给予编制、待遇和人才流通方面的支持和方便。

 4保证充足的创新教育实验经费。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极富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工作,是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因此,要取得显著的进展和成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付出超常的心血和努力,为了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特殊的实验经费保证。

  5积极开展国内外有关创新教育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将一切有关高效培训创新人才的成功经验和最新成果为我所用,走开放、合作、研究、实效的办学之路,办好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教育实验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