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新论

 石开九穴新闻学 2011-03-21
 

新闻理论是随着近现代书报业的兴盛而逐渐成型的,由于新闻理论形成时间短,所以到目前为止,关于新闻定义、新闻本质、新闻要素、新闻价值等等,这些最基本的新闻理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定论。实际上,属于社会科学的新闻理论,也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形成一个普遍认同的公理或定论。

由于笔者对传统新闻理论存有一些质疑,所以想就此做一番理论思考。为与已经广泛流行的传统新闻理论相区别,将本文所探讨的基本新闻理论暂定为新闻新论。当然,是否真的新,或新得是否有价值,这些都还是不可知之数。

 

一、新闻定义

何谓新闻?先看一下传统新闻的定义。

按照陆定一的说法,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还有一个近乎成为定论的定义: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这两个新闻定义大同小异,主要强调了两点,一是新闻在时间上是新近的,二是新闻来源于事实。可以看出,这两个定义完全是从新闻的客观性出发,丝毫没有提到受众。

那么在实际的新闻传播过程中是否可以忽略受众呢?可以通过例子来验证一下:某地出了车祸,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新闻,对于有的人来说却是旧闻。事件本身没有变,为什么却有新旧闻之分呢?传统的新闻定义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笔者以为,新闻能否成立不仅仅取决于事实本身,还取决于受众。下面再通过例证做进一步的分析论证。某银行刚刚遭到抢劫,这算不算新闻?凭直觉判断这是新闻。可是对于遭抢的银行职员来说就不是新闻,因为他们对亲身经历的遭抢事件再熟悉不过,绝对不是新闻。所以某银行刚刚遭到抢劫,只对并不知晓的人是新闻,对于亲历者,或者已经知晓此事的人来说不是新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事件是不是新闻并不是简单地由新闻事件本身来决定,还必须考虑到接受对象这个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闻不是一元的客观存在,而是二元的主客观共同构成,也就是说,新闻之所以称其为新闻,既指向事件本身,也指向接受者。所以,笔者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相对特定接受者的陌生事件。

 

二、新闻本质

关于新闻本质说法很多,有的说新闻的本质是信息,有的说是事实,有的说是新近性。到底新闻的本质是什么,笔者以为,新闻的本质是事件的陌生性。

(一)新闻因陌生而存在

将新闻这个词分解来看,“新”带给受众的是“生”,这里的“生”是“陌生”;“闻”则是事件传播。将“新”和“闻”合起来就是传播陌生事件。

新闻之所以被传播是因为对受众来说,具备陌生性。文艺作品可以被反复观摩欣赏,新闻则不应遭受这样的命运,一旦一个事件对受众进行反复传播,那么要么是宣传教材,要么是具备了什么研究价值,但一定不是以新闻的理念去传播。因为新闻传播过后,接受者对事件就失去了陌生性,曾经的新闻对于已经接受过的接受者来说就不再是新闻,也正因此,必须是对特定接受者具备陌生性的事件才叫新闻,新闻因陌生而存在。

(二)新近性是陌生性的表象

传统新闻理论在谈及新闻本质的时候都强调新闻发生的新近性。确实,新闻传播需要新近性,因为新闻不能成为历史回顾。但新近到何种程度才叫新近呢,新近性和陌生性又是什么关系呢?

1.新近性是个模糊词汇

“新近性”并不是一个准确化的量词,而是一个模糊词汇,诸如冷热、胖瘦、新旧、快慢,在词汇学上都叫模糊词汇。什么才叫新近,无法做出具体限定,有的事件过了一天对很多人来说就不新了,但有的事件尘封了很长时间,报道出来还是新的。那么如何判断新闻是否具备新近性?要想将模糊问题清晰化,只能从受众角度去做判断。

2.新近性应从受众角度作判断

新闻是相对特定接受者的陌生事件,时间上的新近性是相对接受者在接受上的新近,而不应是事件发生的新近。下面通过事例对此进行论证。

《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误入桃花源,桃花源里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对于朝代已经更迭了500多年的事件,用新闻工作者的眼光来看,不是新闻,而是历史,但这个消息若在桃花源里传开就是新闻。因为虽然事情不是新近发生的,但对于桃花源的接受者来说,却是新近知道的。所以新闻的 “新近性”不应着眼于事件的发生时间,而应着眼于特定受众的知晓时间。

《桃花源记》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类似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美国解密50年前的国家档案,对于不知道内幕的多数人来说,依然是新闻。玛丽莲梦露已经死了几十年,她的死因一直是个谜,现在如果谁把谜底彻底揭开,那么毫无疑问,肯定是个新闻。

新闻能够被尘封,但即使已经成为一坛老酒,对于不了解它的接受者来说,依然是新闻。所以新闻在时间上的新近应当理解成接受者在接受上的新近,而不是事件发生时间的新近。当然,在实际的新闻传播中,往往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接受者的接受时间都是新近的,对于这种双重新近,人们总是习惯地理解成新闻发生时间的新近。而事实上,人们在判断事件是否有新近性的时候,潜在的判断却是从受众出发的,因为只有认为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才能判断事件有所谓的新近性。

3.新闻抢时间实质是抢陌生性

新闻工作者为什么要抢时间呢,为什么各种媒体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新闻发布出去呢。因为等到很多人对事件都知晓了的时候再发布,事件的陌生性就会丧失,事件的新闻性也随之消失。所以新闻抢时间实质抢的是受众对事件的陌生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近性的潜在指向是对受众的新近性,不是事件发生时间的新近性;新近性只是受众陌生性的一个表象;就新闻本质来说,应当用陌生性来置换新近性。

 

三、新闻要素

传统新闻理论的新闻要素有六个: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有了这六要素就是新闻了吗?如果从“新闻是相对特定接受者的陌生事件”这个定义出发,很显然还不够,因为缺少“陌生性”这个要素。另外,传统的新闻六要素应该统一概括为“事件要素”。所以笔者以为,新闻要素有两个,一个是事件要素,另一个是陌生要素。

(一)事件要素

新闻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没有时间的流动和事件的演变就没有新闻,每一个新闻都是一个事件。具备完整的事件形态是新闻的要素之一。说事件是新闻的要素,首先就是因为新闻是流动的事实,而不是静止的物件。孤立的人或环境不能称其为新闻,新闻是在时间之流上的延伸。

其次,说事件是新闻的要素,是因为新闻要把事实的变化讲述完整,完整的标志就是必须形成一个事件。传统的新闻六要素实际是事件完整六要素,但完整的事件并不足以构成新闻,因为新闻还必须有另一个要素:陌生性。

(二)陌生要素

如前所述,新闻之所以能被称为新闻,是因为接受者对事件感到陌生,事件失去了陌生性也就失去了新闻性。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也必然要强调陌生性,大量的新闻导语依靠什么吸引受众呢,很多就是依靠新闻本身最富有吸引力的陌生要素。

从以上分析看出,事件要素与陌生要素相结合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所以,根据新闻体裁的不同,短消息可以看做是表层的陌生事件,专题报道可以看作是深层的陌生事件。在时效上落后的事件,要想加强新闻性,就必须挖掘事件当中更多的陌生质素,如此才能维持住新闻的本义。

四、新闻价值

为什么有人把人咬狗当成新闻,有人却认为这样的新闻毫无价值?为什么有的媒体热衷于猎奇,有的却注重社会效益和舆论导向?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事件会有不同的新闻价值判断?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说,新闻价值是因人而定的,不同的传播者或不同的接受者,由于价值观不同,对同一条新闻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一)传播者的新闻价值判断

不同的传播者由于代表的利益集团和管理者不同,对新闻价值就会有不同的认定。对于把新闻当作喉舌的传播者来说,新闻价值体现在能够主导舆论导向,能够达到特定的宣传目的。对于商业化的新闻集团来说,往往把能够吸引更多受众作为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也就是说,越是能够吸引更多受众越是能够使传播者的利益最大化的新闻,其价值也就越大。

(二)受众的新闻价值判断

一条鱼对猫来说是有价值的,对于牛来说则是没有价值的;股票新闻对于股民是有价值的,对于农民来说是没有价值的。与此相类似,由于兴趣和需求不同,受众对新闻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受众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是,陌生质素越多、越符合受众兴趣、越能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新闻价值就越大。

(三)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判断

新闻工作者在判断新闻价值的时候,要兼顾所在的传播机构和假想的受众,在综合考虑双方价值立场的基础上做出职业判断。当然,在具体的综合判断上,新闻工作者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一个事件发生后,新闻工作者对事件的突发性、陌生性和可能产生的轰动性会有自己的判断和推测。其中,记者的采访经验、新闻敏感、知识积累和价值观,都将影响对新闻价值的最终判断。

 

五、新闻文本

最好的摄影师用最好的摄影机拍下的照片,和实际拍照对象也有很大差距。如果把拍照对象比作新闻事件本身,那么照片就是新闻文本。

新闻文本不是事件本身,只是在事件基础上形成的信息集合。新闻文本永远不能复原事实,只能记录部分事实,部分事实的形成样态就是新闻文本。由于新闻体裁、传播媒介和传播角度不同,同一个事件会形成非常多样的新闻文本。

新闻文本和文学文本、历史文本有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从表现手法上看,新闻文本向文学文本借鉴的多;从形成原则上看,新闻文本和历史文本有相通之处。

(一)新闻文本与文学文本

新闻更古老还是文学更古老呢?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自从人类有了语言表达就有了口头文学创作,同时也必然有了口耳相传的新闻。文学文本和新闻文本也随之产生,只是容易消逝,无法保存。

不同的传播媒介会产生不同的文学文本和新闻文本。在文学上,有口头文学文本、纸面文学文本、广播电视文学文本、网络文学文本。同样,也有类似的口头新闻文本、纸面新闻文本、广播电视新闻文本、网络新闻文本。文学能涉足的媒介,新闻也能够涉足,两者完全可以并驾齐驱。

不但在媒介传播上新闻文本与文学文本有着共同的领地,而且在文本的内在构成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文学的消遣和新闻的猎奇、文学的悬念构思和新闻的悬念设置、文学的结构技巧和新闻的行文风格,所有这些,都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尤其是在叙述事件、讲述故事方面,新闻文本和文学文本就更为接近,惟一的鸿沟是,文学可以虚构和想象,新闻却只能依照事实说话。

(二)新闻文本与历史文本

新闻说的是当前,历史说的是过去,时间把新闻和历史拉开了距离,但在文本书写原则上,新闻和历史最为接近。历史文本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新闻文本也是如此。所以,新闻文本和历史文本的创作者都要有秉笔直书的精神,有尊重事实的书写原则,有记录客观事实的行文规范。

从文本体裁来看,历史事件与新闻消息有很多相通之处,因为都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因果等诸方面,都要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从文本形式来看,历史著作《春秋》就像是现在的新闻标题或新闻提要;而如今的新闻标题结集起来过去多年以后就是另一本《春秋》。可以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六、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说新也新,因为它是在现代传媒业充分发达后才兴盛起来的;新闻传播说老也老,因为人类自从有了语言的沟通,就有了新闻信息的传递。古老的新闻传播不是通过报纸,更不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最古老而且流行至今的新闻传播是通过口耳相传。原始社会,分别去打猎的男人和去采摘野果的女人回家后,一定会交流一下各自的新闻,可以说,口耳相传是自古及今从未停止过的一个新闻传播渠道。与口耳相传类似,聋哑人的手语、普通人的肢体语言都能成为新闻传播的手段或媒介。

口耳相传和肢体语言所形成的新闻文本难以固定并且容易消逝,现代新闻传播的文本则可以长久保存。并且,现代新闻传播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是面向公众进行更广泛的传播,现代传播已经是无孔不入。

无论是原始的传播方式,还是现代的传播方式,在本质意义上是相同的。因为新闻是由传播者向接受者传播的陌生事件,所以,新闻传播要具备四大要素,一是陌生事件,二是文本作者,三是传播行为,四是接受者。这四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新闻传播才能完成,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新闻传播。

 

七、结语

本文所谓的新闻新论与传统新闻论的主要区别,一是在新闻定义中引进了受众,二是将陌生性认定为新闻的本质,三是认为事件是新闻的必备要素。由以上三点可以提出这样的新闻传播理念:一是心中要有受众,不应仅有新闻。二是提供尽可能多的陌生质素,力避老调重弹。三是力求事件的相对完整,避免虎头蛇尾。

 

2007-12-17

2007-12-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