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姜大源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课程结构——学科知识系统化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课程结构——工作过程系统化 工作过程的定义: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的特点: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表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综合、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结构相对固定 综合:三个维度,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技能、知识、态度) 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 结构相对固定:六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工作任务分析: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行动领域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 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 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 行动领域: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采用工作过程描述的方式,体现了职业的、社会的和个人的需求。 学习领域: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 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简单——复杂,新手——专家的工作过程 平行——递进——包容的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设计:横向3+1原则 1.每一学习情境都为完整的工作过程 2.各学习情境应该为同一范畴的事物 3.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 4.特定情况可设计部分公共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设计:纵向3+1原则 1.每一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2.各学习领域排序遵循职业成长规律 3.各学习领域排序符合认知学习规律 4.特定情况学习领域可为功能性步骤 学习情境载体 形式:项目、案例、模块、任务… 内涵:设备、现象、零件、产品… 学习情境载体具有可迁移性、可替代性、可操作性。 可迁移性——范例,可替代性——开放,可操纵性——实用 学习情景模式:并列、递进、包容 哲学观层面:潜在与实在——空间与时间集成 方法论层面:行动与思维——变与不变跃迁 教育学层面:解构与重构——技能与知识整合 变动的是构成工作过程的要素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工具 不变的是实现工作过程的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现实的职业资格——具体的工作过程:职业能力 强化:普适性的工作过程 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其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 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质量发生变化,不是空间的物理位移而是融合 未来的职业资格具体的工作过程(六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具体、个性 普适的职业资格抽象的工作过程(六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抽象、共性 现实的职业资格具体的工作过程(六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具体、个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