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激心理咨询案例 内容提要:案例中的王某是一个情绪容易失控,行为偏激的学生,但他的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在咨询中主要适用了心理上的行为治疗方法,通过与他本人的咨询,以及与其家长 关键词:偏激行为 人际关系紧张 咨询过程 一、 一般资料 王某,男,13岁,初二年级学生,身高大约
来我校后,王某表现:学习兴趣不大,课上不能集中精神学习,脾气很大,情绪非常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近来表现,与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打架,他的被子湿了,同学告诉他是某某给弄得,不加思索的,就在某某的被子上尿尿。 二、心理测验结果: 为了更好的帮助他,深入的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十分必要,所以我为他做了仔细的测评: 1、《EPQ少年版》测验结果: E 60分 P70分 N65分 2、《韦氏智力测验》测试结果: IQ分值 120分 3、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他不是和每个同学都说话,但与关系较好的,话又非常多,并且手舞足蹈的,情绪激动起来容易动手打人。十一放假期间,上网吧,有夜不归宿现象,不敢回家,怕父亲打自己。有欺负同学的现象。 4、 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资料收集的结果看,该同学王某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强,属于外向情绪不稳定性格,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该同学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二个方面: 1、 偏激行为(往同学被子上尿尿,动手打同学等); 2、人际关系紧张(总想让其他同学听他的,受他领导); 三、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对王某的评估与诊断,我同他的家长和该同学经过协商,确定了如下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他的偏激行为;改善其与同学的关系(尽量做到融洽)。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其人格,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善于与人做到良好的沟通)。 四、 咨询方案的制定: 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应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该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父母离异,父亲无固定工作,为生活所累容易发脾气,喝醉酒后动手打孩子),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普校一个班学生较多,老师难免忽略到个别学生的不良转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之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学生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性人格的养成。 另外,该同学目前的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较适宜采用以上咨询方法。为了达到较好的咨询效果,我和他制定了双方应遵循的权利和义务: 2、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a)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进行心理咨询; b) 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更换咨询老师; c) 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的有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c)学生应该尊重咨询老师,按照预约时间,做到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老师。 2咨询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30分钟; 五、 咨询过程 (一)咨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 目的: (1) 了解该名学生的基本情况; (2)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 确定主要问题; (4) 探寻其改变意愿; (5) 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1) 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 向父亲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 做EPQ和智力测验,将测验结果反馈,并做出初步分析,让父亲与孩子了解行为结果的原因。 (4) 与该名学生交谈,搜集资料,了解他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 确定咨询目标。 (6) 布置咨询作业: a、 填写和行为技术相结合的质疑扭曲式调查表,使学生澄清自己头脑中有哪些不合理的情绪和想法。 b、 让该生找出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法。 c、 回家主动帮父亲做事。 第二次: 目的: (1) 加深咨询关系; (2) 突破“偏激行为”应对策略。 方法:会谈法、角色扮演法 (1) 反馈咨询作业: a、 该生表示愿意用日记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情感,觉得向日记倾诉之后,心理舒服了好多。 b、 主动帮助父亲做事后,感觉父亲并不那么讨厌自己了,父子关系开始有所改善。 (2) 角色扮演法:重现尿同学被子时的情景,让其表达当时是如何想的,当时的感受如何,目的一是让求助者进行宣泄;二是便于因势利导。 (3) 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 布置咨询作业: a、 继续写日记。 b、 按“行为契约”行事,如: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每天帮别人或班级做件好事,不主动打架、骂人等。 c、 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三次: 目的: (1) 学会合理评价; (2) 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3) 加强与同学 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 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感觉到父亲开始关心自己了,并在班上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自己很开心,感觉好多了)。 (2) 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其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 (3) 咨询作业: a、 填写认知家庭作业——自助量表。 b、 收集别人特别是同学对自己的“好话”与“微笑”。 第四次: 目的: (1)继续巩固咨询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方法:会谈法、行为训练法 过程: (1) 反馈作业:学生顺利完成。 (2) 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的策略。 (3) 注意力训练法,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 布置作业: a、 填写注意力时间表(即每次注意力注意时间长短,注意力分散原因,应对方法等) b、 每天记好课堂学习笔记按时完成作业。 c、 适着向班主任提出班级建设合理化建议。 第五次 :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 反馈作业:笔记认真、能够完成作业,班级建议有两条被班主任采纳。 (2) 指出努力方向:继续加强自我约束,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 (3) 进一步巩固与同学的关系。 (4) 结束咨询。 六、 咨询效果评估 1、 学生及家长评价: “其实老师,同学都挺好的”,“爸爸开始喜欢我了”,“我现在的情绪好多了,也爱笑了”。 2、 班主任评价: “王某现在懂事多了”,“也不爱发脾气了”,“当军体后对工作特负责。” 3、 咨询老师的评估: 通过自己的回访和跟踪,咨询目标基本达到了,该名学生改善了偏激行为,与同学关系趋于正常了,父子关系融洽了,班主任反映该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担任军体委员后还为班级体争得了课间操优胜奖的荣誉。该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咨询效果比较好。 通过这个咨询个案,我了解到工读学生容易情绪失控的在一个班级里至少有3至5名同学,为了稳固班级以及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作为一名心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方面的教育与帮助,指导学生作到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如何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同学,自己与集体,自己与社会上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等,帮助学生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