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结肠炎(泻痢)秘方(方8首)

 kaixin100sc 2011-03-23

治结肠炎(泻痢)秘方

72.1 乌梅败酱方

【来源】路志正,《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9克(后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1)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2)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配匀,烘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日服2~3次。

【功用】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其病理,既有湿毒滞肠的一面,又有久病入络脾虚的一面、虚实夹杂。故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施。所以,方中以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之职,不止泻而泻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且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治泻剂;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秦皮、大黄炭、炒槟榔片等清肠导滞之品;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白蔻仁。

【疗效】多年使用,颇具效验。

 

72.2 姜莲养肠汤

【来源】胡翘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干姜3克,毛姜、阿胶(另炖烊化)各10克,旱莲草20克,当归10克,黄连6克,白术10克,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每日早、晚空腹分服。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以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功用】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方解】慢性腹泻,机因复杂。因其经久不已,阴阳亏虚,精血不足自不待言;气血郁滞、寒热湿浊壅遏不化更为习见。肠腑既失气阴阳精之温煦滋养,又遭内蕴结邪之侵扰,彼此互为因果,虚实两极分化,传导失职,变化不及,腹痛便泻有增无减。本方以干姜、白术、炙甘草温中健脾益气,合补肾温阳、暖土止泻之毛姜温补脾肾、煦养肠腑;阿胶、旱莲草、当归滋阴清热养血,其中阿胶必不可少。杨士瀛尝谓:“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阴精耗伤之慢性腹泻,非此无以滋填厚肠、如斯阴阳燮理,益气养血,虚损肠腑始有补益之望。毛姜、当归尚能活血行血,与行气止痛之木香为伍,可使郁滞日久之肠腔脉络流畅、气血通运;黄连清热泻火、燥湿厚肠,与辛热之干姜同用,久结之寒热可得清散,内困之湿浊亦能于苦辛通降中消化;更佐风中润药之防风,升散调运于胃肠间,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结者能散、郁者能达,醒脾悦胃、活泼气血,若此气血两调、寒温并投,壅遏之客邪可消,故用之效佳。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症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黏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末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黏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临床以病程久远,形体消瘦,面容憔悴,腹痛隐顿、按之不减,畏寒肢冷,唇红口干,不甚喜饮,便泻鹜溏为主症者即可投治。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72.3 扶正祛邪汤

【来源】汤承祖,《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党参、黄芪各20克,苍术12克,广木香、肉豆蔻、制附子各10克,骨碎补12克,荜拨10克,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脾、温肾清肠。

【方解】久泻,其因可由感受外邪泄泻失于调治转化而来;亦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起居不慎、发于痢下之后;又可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所致,命门火衰、肾虚火不生土,土失温暖而成五更泄泻等。脾主一身之运化,肾寓一身之真阳,故脾虚运化无力非温其肾阳不可。因此,方中以党参补中益气,善理脾胃诸疾;黄芪补气升阳,为扶正之佳品;苍术燥湿健脾,且有强壮之效;木香行气止痛,为疗肠胃气滞之要药,功专温里止泻;肉豆蔻性涩,以温中涩肠为主效,用于久泻;制附子功能温中止痛,性纯属阳、走而不守,内则温中焦、暖下元;骨碎补温肾阳;荜拨温中止痛,且能温肾;败酱草活血、散瘀、解毒,为消炎排脓之要药;白花蛇舌草为清肠之品。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健脾、温肾、清肠之功,以达扶正祛邪之效。

【主治】慢性结肠炎,久泻虚实夹杂者。

【加减】湿重者、去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加川厚朴、槟榔各10克;肾阳不振者,加仙茅12克;纳谷不馨加炒谷芽30克;血便者,加仙鹤草20克。

【疗效】临床长期使用,治验甚多,疗效颇著。

 

72.4 治慢性结肠炎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木香(后下)、川黄连各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米、云茯苓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颇佳。

 

72.5 清肠饮

【来源】来春茂,《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仙鹤草30克,广木香9克,黄连6克,谷芽、麦芽各30克,炒白芍15克,炮姜3克,乌梅炭、肉豆蔻各9克,太子参1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理气清肠、固涩调营。

【主治】慢性结肠炎。症见反复泄痢,时而泻下黏冻不爽,时而大便干结为颗粒,努挣难下,肠鸣腹痛,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72.6 溃结汤

【来源】林鹤和,《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组成】①太子参15克,白头翁,白芍各30克,木香、秦皮、焦山楂、川厚朴、黄芩各10克,黄连5克,焦白术10克,肉桂5克,制附子9克,甘草5克。②党参、白术、茯苓各12克,木香6克,炮姜5克,山药18克,黄芪15克,莲肉1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方①每日1剂,水煎服,病程短、病情轻,以口服即可(日服2次);如病情较重、疗效较差的患者,头煎口服,用二煎(取汁约100~150毫升),点滴灌肠(每分钟60~80滴),疗效可以提高,而且药液在肠道保留时间愈长,疗效愈好。方②共研细末、水和为丸,每服5~10克,日服2~3次。丸以缓之,以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

【功用】①清热燥湿、温补脾肾、健脾抑木。②健脾益气、理气温中。

【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泄泻日行数次、腹痛腹胀者。方①可使腹痛、腹胀、泄泻、便血等症缓解、大便次数为1~2次。巩固疗效用方②。

【加减】肾虚者,加巴戟天、枸杞各10克;血虚者,加当归10克,熟地18克,砂仁5克。此为方①加减法。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验之临床,常收良效。又方药中教授用自拟方氏肠炎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颇佳。药用:党参、黄芪各30克,苍术、白术、陈皮、柴胡、升麻、五味子各10克,当归、麦冬各15克,甘草6克,伏龙肝60克。每日1剂。伏龙肝先煎,取上清液煎上药两次,取汁混合(约300毫升),每日早、晚空腹分服。

 

72.7 结肠溃疡效方

【来源】刘瑞堂,《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败酱草30克,藿香10克,茯苓、白芍各15克,木香10克,金银花30克,大腹皮10克,肉豆蔻6克,黄连、没药各10克,炒扁豆15克,甘草10克,白芷6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置容器内,加冷水3碗,煎取半碗去渣,如法再煎1次,两汁混合,空腹温服,早晚各服1次。连服7剂为1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理气活络、缓急止痛。

【主治】结肠部溃疡病、炎症疼痛、腹胀等症。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一般1~3个疗程痊愈。

【附记】治疗期间忌食生冷。

 

72.8 双补止泻汤

【来源】栗德林,《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补骨脂、肉豆蔻各15克,党参20克,茯苓15克,白术20克,薏苡仁25克,淮山药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服150毫升,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临睡前)各服1次(温服)。

【功用】健脾、补肾、止泻。

【主治】肾泻(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7~10剂见效,多服可愈。

【附记】又名医于作盈用自拟治五更泻方治疗五更泻(肾泄),药用:黄芪30克,肉桂15克,制附子15克,补骨脂15克,益智仁10克,白术30克,干姜10克,巴戟天20克,肉豆蔻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口服2次。功能补肾止泻。用之效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