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

 平平网 2011-03-23
【英文题名】 A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f Self-strengthening: Theory and Empiricism
【作者】 郑剑虹;
【导师】 黄希庭;
【学位授予单位】 西南师范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基础心理学
【学位年度】 2004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西南师范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4-07-14
【关键词】 自强; 总体自强意识; 社会取向自强意识; 个人取向自强意识; 动机强度; 自立; 自信; 自尊;
【英文关键词】 self-strengthening; total self-strengthening; self-strengthening of social orientation; self-strengthening of individual orientation; motivational intensity; self-supporting; self-confidence; self-esteem;
【中文摘要】 自强是个体不断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努力进取,克服困难的一种人格动力特质。迄今未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报道。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此种人格特质进行理论与实证探讨,对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研究、人格心理学的中国化、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公民道德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采用历史文献分析、传记内容分析、相关研究以及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对自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共包括11项研究。首先,纵向考察了从《周易》、儒家到近代的自强心理,调查了当代公众的自强观,分析了90名现当代中国学术界、文艺界和商界自强式人物的人格特征,剖析了自强特质的构念结构。其次,根据理论构念和前期研究,编制了自强意识问卷。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当代大学生的自强意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实验者在场的情况下,不同自强意识水平的大学生在完成困难性任务上的表现,和实验者不在场的情况下,个人成败经验对不同自强意识水平的大学生从事后续难度性作业的影响。获得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 自强是一个蕴涵丰富的中国文化历史内涵的本土概念,具有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具有传统性与...
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
中文摘要 6-9
英文摘要 9
1 前言 13-15
2 文献综述与思考 15-48
    2.1 国内典籍文献对自强的论述与研究 15-22
        2.1.1 中国历史文献典籍对自强的论述 15-16
        2.1.2 其它学科对自强的研究 16-22
    2.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 22-48
        2.2.1 自我的研究 22-29
        2.2.2 自我实现的研究 29-37
        2.2.3 成就动机的研究 37-43
        2.2.4 黄希庭教授及其学生对自立、自信、自尊的研究 43-48
3 中国历史上的自强心理研究 48-66
    3.1 《周易》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48-56
        3.1.1 引言 48-49
        3.1.2 自强者的人格特征 49-52
        3.1.3 自强人格养成的途径与方法 52-54
        3.1.4 自强意识及其培养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心理原则 54-56
    3.2 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56-62
        3.2.1 自强者的人格或境界 56-59
        3.2.2 自强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59-62
        3.2.3 小结 62
    3.3 中国近代的自强心理及其特点 62-65
        3.3.1 近代自强是一种群体性自强 62-64
        3.3.2 近代自强是一种外压性自强和防御性自强 64
        3.3.3 近代自强与民族自尊、自信紧密关联 64-65
    3.4 本部分总结 65-66
4 当代公众自强意识的调查研究 66-77
    4.1 自强意识的调查研究(Ⅰ) 66-70
        4.1.1 引言 66
        4.1.2 方法 66-67
        4.1.3 结果 67-68
        4.1.4 讨论与分析 68-70
        4.1.5 结论 70
    4.2 自强意识的调查研究(Ⅱ) 70-76
        4.2.1 引言 70-71
        4.2.2 方法 71
        4.2.3 结果 71-74
        4.2.4 讨论与分析 74-76
        4.2.5 结论 76
    4.3 本部分总结 76-77
5 自强者人格特征的传记分析研究 77-88
    5.1 引言 77
    5.2 方法 77-78
    5.3 结果 78-83
    5.4 讨论与分析 83-87
    5.5 结论 87-88
6 自强的初步理论构想 88-92
    6.1 自强的概念 88-89
    6.2 自强的类型 89-90
    6.3 自强的结构 90-92
7 自强意识问卷的编制 92-106
    7.1 预试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92-100
        7.1.1 目的 92
        7.1.2 方法与程序 92-94
        7.1.3 结果与分析 94-99
        7.1.4 小结 99-100
    7.2 自强意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100-105
        7.2.1 信度检验 100-101
        7.2.2 效度检验 101-102
        7.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102-105
        7.2.4 小结 105
    7.3 本部分总结 105-106
8 大学生自强意识的特点及相关研究 106-123
    8.1 大学生自强意识特点研究 106-116
        8.1.1 目的 106
        8.1.2 方法与工具 106
        8.1.3 结果 106-113
        8.1.4 讨论与分析 113-115
        8.1.5 结论 115-116
    8.2 大学生自强意识与成就动机、父母抚养方式、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116-122
        8.2.1 目的 116
        8.2.2 方法与程序 116-117
        8.2.3 结果 117-120
        8.2.4 讨论与分析 120-122
        8.2.5 结论 122
    8.3 本部分总结 122-123
9 自强的实验研究 123-136
    9.1 实验1 不同自强意识水平的大学生在完成困难性任务上的表现 123-128
        9.1.1 目的 123
        9.1.2 方法与程序 123-124
        9.1.3 结果 124-126
        9.1.4 讨论与分析 126-127
        9.1.5 结论 127-128
    9.2 实验2 个人成败经验对不同自强意识水平大学生的影响 128-135
        9.2.1 目的 128
        9.2.2 方法与程序 128-129
        9.2.3 结果 129-133
        9.2.4 讨论与分析 133-134
        9.2.5 结论 134-135
    9.3 本部分总结 135-136
10 总的讨论与结论 136-145
    10.1 总讨论 136-141
    10.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课题 141-143
    10.3 总结论 143-145
参考文献 145-155
附录 155-162
后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