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分析的边缘化

 采尺书庐 2020-08-13


精神分析的边缘化

                              弗洛伊德)                                                               

二十世纪,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这可以说是冯特使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以来的一件标志性事件。

弗洛伊德学说不仅在心理学的理论层面和研究方法上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想法,更是一举出圈”——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人们运用弗洛伊德学说进行心理治疗、文学批评、乃至社会问题分析。

但是,相比于文学艺术界的追捧,在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却日益边缘化,行为科学、脑研究等成为心理学的主流。这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叛徒频出

                                                                                                     

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的学说的提出可以说是心理学的一大创新,其独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众多的学说中独树一帜,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形成了精神分析学派。

但是由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的缺陷,学派内部也不断分化瓦解。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是精神分析学派内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心理学家。他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认为社会因素在个人心理层面具有突出作用。

1912年,荣格和弗洛伊德因为学术和个人关系上的原因发生了决裂,随后著书立传,在精神分析领域自成一派。可以看出,在弗洛伊德生前,精神分析学派中就存在不同的声音。

二战后,心理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为主义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抗抑郁药物、精神稳定剂等药物投入到精神疾病的治疗,这使得弗洛伊德的理论陷入了危机,一批精神分析学者进一步地反对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泛性论和悲观主义,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卡伦·霍妮,她反对弗洛伊德关于阴茎羡妒、女性受虐狂等和女性心理有关的学说,针锋相对地提出子宫嫉妒等理论,摒弃了女性心理学研究中的男性立场。

可见,随着学派内部的理论更新,弗洛伊德的某些观点逐渐被淘汰和否定。学派理论在逐渐的发展中获得改进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同时,学派内部频繁否定与分化也一定程度削弱了学派理论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内部否定者的不断涌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理论局限的不断暴露。

实证的难题

(艾森克)

20世纪20年代,以罗素的哲学思想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成为了西方科学家最主要的方法论,心理学在实验和观察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化。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实证方面的难题就在于概念的模糊和理论的模棱两可。

心理学家们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验证主要集中于心理治疗和性心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艾森克在分析了7000多名患者的病历后,认为精神分析治疗对于神经症患者的康复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艾森克的研究数据显示:66%的完全用精神分析治疗的患者获得了很大改善或治愈,但是72%的没有经过任何正式治疗的患者在发病两年后同样有显著的改善或康复。[1]如果用药物的双盲实验作类比的的话,精神分析疗法的疗效和空白组的安慰剂没有太大区别。

在性心理理论领域,一些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一致,但是他提出的生殖器人格和生殖人格,在研究中没有得到证据的支持。[1]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心理学家全盘吸收了这部分内容。某些关于人格的病因学分析现在被认为是并不科学的。

结语

心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导致一些旧的理论被淘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在这种内忧外困的局面下逐渐被边缘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弗洛伊德学说完全没有价值。

对于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来说,他的理论都是值得挖掘的宝库,他使得心理学家注意到了对无意识的研究,也使人们注意到心理活动的生物性,人不是永远理性。虽然他的理论涉及生物、性等自然科学的词汇,但是却掩盖不了其中深刻的哲学社会科学色彩,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精神分析理论至今仍会在艺术、文学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资料

1]人格理论 第八版 Richard M.Ryckman

文字来源:苍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