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孝堂:浅谈开放大学的课程平台建设

 昵称132254 2011-03-23
杨孝堂:浅谈开放大学的课程平台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这对于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学校或者机构来讲,要实现“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育时空、开放教育方法、开放教育观念”,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目标,建立拥有丰富课程资源的课程平台网络系统或者学习平台网络系统是一种必然选择。

  作为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的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把搭建“课程平台”作为其“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已经提出要“搭建不断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和自我设计需要的课程平台”,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课程,让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权利。

  但是,建立或者搭建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平台,才能符合开放大学的需要?这是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课程平台的内涵、外延是什么,明确开放大学课程平台的需求,提出搭建课程平台的建设思路和技术路线,我们才能少走许多弯路。

  一、课程平台的内涵和外延

  如果你用“教学平台”、“学习平台”或者“课程平台”在网络上搜索一下,你可能会看到人们对“教学、学习、课程平台”的各种各样的理解,此外还有“学习”、“学习中心”等。有的只是一门课程的平台,有的是多门课程的平台,有的只是学习信息平台或者只是资源平台……因此,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课程平台的内涵和外延。首先要理解“课程”和“平台”两个词的含义,或者说,我们应当给出一个要搭建的课程平台中“课程”和“平台”的定义。

  1.课程的含义。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含义多重的术语,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里,课程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情(施良方,课程定义辨析)。翻开各类教育专著,极少有不提及课程的,对课程的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课程的一个基本定义是我们沟通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我们搭建课程平台不可缺少的工具。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JIGoodlad)认为人们对课程有五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第四种是实行的课程,即指在课堂里实际实施的课程;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从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平台搭建的角度出发,我们理解的课程应当是古德莱德所提到的第一种或第二种课程。

  为此,我们将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平台中的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或者为实现学校特定的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作为一门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应当包含课程的名称、教学大纲(教学主要内容)、教学(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材料或称学习材料以及课程的学习支持、学习评价等。据此,课程平台中搭载的课程,应当将课程包含的全部内容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或者说,学习者通过课程平台可以获得课程包含的全部内容。

  2.平台的含义。翻开辞源、辞海找不到“平台”一词,但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平台”一词其中的一种比较贴近我们需要的解析是: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

  我们也很难追溯“平台”提法什么时候开始在IT行业甚至在全社会风行,不过,最初的平台大多指基础软件,之后是应用软件,尤其是管理软件充当主角,现在许多和网络有关的系统都冠以平台,也就是说平台是由软件系统变化而来的,是与网络系统相关的,网络软件系统是平台的主要内容。

  IT专家认为,缤纷的平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技术层次的基础架构平台,一类是基于业务模型的应用平台。“基于业务”的应用平台可以有两种实现方法:一种做法是从管理业务出发,深入分析管理应用需求,提出管理模型,再建立技术实现的平台,比如可以建立人员组织模型、流程管理模型等,这是与IT技术无关的,然后通过软件建模满足不同的个性化管理需求;另一种做法是把管理应用的共同技术特征抽象出来,基于组件式的开发技术,建立平台,亦称之为“组件式”应用开发平台。举例来说,是把ERPCRMOA等模块均需要的一些技术,如工作流引擎放入平台中,通过底层调用简化开发。

  3.课程平台的内涵和外延。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流程进行分析,课程平台的主要用户包括:学习者、课程内容提供者(大学、教师等)和教学教务管理者,而且学习者是课程平台的主要用户。

  从学习者应用平台的角度出发研究我们要搭建的课程平台,应当是从学习者的“活动流程”分析出发,深入分析学习需求,提出管理模型,实现学习者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服务;从课程内容提供者和教学教务管理者应用平台的角度出发研究我们要搭建的课程平台,课程平台应当提供业务框架、标准应用模块和必要的开发工具等。因此,课程平台是一个基于课程学习业务的应用平台,是以学习者应用需求为主,结合课程提供者和教学教务管理者应用需求,提出管理模型,再技术实现的平台;是要组建一个统一技术支撑的网络环境,把学习者、课程提供者和教学教务管理者的活动流、工作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内容管理和个性化报表工具等组合在一起,提供一个支持学习、服务、管理应用的平台。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我们搭建课程平台的目的和我们的教学业务流程,不难看出,课程平台的内涵和外延如下:

  课程平台的基本内涵:以全方位、多层次适应学习者学习需要为目的,以课程为基本单元,以课程分类管理为基础,应用课程学习规则、证书获取规则和专业毕业规则,以及相应的课程规范和标准,能够呈现课程基本信息及其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评价和非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评价等服务信息;学习者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获得良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服务和学习评价等,能够方便地定制非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课程(内容)提供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导入课程并提供学习服务和管理课程,教学教务管理者能够有效地管理学习者选学课程学习情况、能够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学习内容的网络系统。

  课程平台的外延:课程平台还应当能够支持学习者电子支付并管理学习者交费情况,能够有相应的服务系统及时提供学生定制的数字化和非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评价等的服务。也就是说,在课程平台之外,要有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学习评价(考试、考核)组织系统、课程教学资源物流系统、证书物流系统等来支撑课程平台的顺畅运行。

  课程平台的特性: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需要是目标,规则、规范、标准是基础,课程是核心,教学教务管理是保证,网络系统是载体。

  二、课程平台的组成

  通过对课程平台内涵和外延的分析,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结合远程教学的过程,我们可以把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平台的基本组成描述为如下图所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