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仲

 月上澄天 2011-03-28
                   杜仲

 
 


杜仲 Duzhong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历史]

杜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韩保昇曰:"生深山大谷,所在有之。树高数丈,叶似辛夷。"苏颂曰:"今出商州、成州、峡州近处大山中。叶亦类拓,其皮折之白丝相连,江南谓之棉。"李时珍曰:"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据其描述及附图,认为古今所用药一致。

[原植物]

杜仲 别名:丝棉皮、扯丝皮(湖南)。

Eucommia ulmoides Oliv.--杜仲科Eucommiaceae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叶、果折断后有白色胶丝,小枝淡褐色或黄褐色,有皮孔。叶互生,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8cm,宽37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生于小枝基部,雄花具短柄,有雄蕊510,花丝极短,花药条状;雌花子房狭长,无花柱,柱头2裂。翅果狭椭圆形,扁平,长约3.5cm,先端下凹。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

分布于长江中游各省及西南地区。

[采制]

春季清明到夏至采收,以年久皮厚者为佳。选择粗大树干,根据一定长度(80cm左右)将树皮周围锯开,再用刀纵切后,剥取树皮,内皮相对层叠,严密埋藏于稻草内,合之发汗,经57天,至内皮呈黑褐时取出,晒干,再刮去外面粗皮。

[药材及产销]

杜仲Cortex Eucommiae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河南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亦产,销全国并出口。

[化学成份]

含杜仲胶[gutta-percha(C5H8)n]为硬质胶。全株含桃叶珊瑚甙(aucubin)。又含降压成分松脂醇二-β-D-葡萄糖甙(pinoresinol-di-β-D-glucoside)。含卫矛醇(dulcitol),近报道枝皮含二十九烷、二十八醇(l-octacosanol)β-谷甾醇、白桦脂醇(betulin)、白桦脂酸(betulin acid)、乌苏酸(ursolic acid)。叶含杜仲醇 (ulmoprenol)、杜仲甙(eucommioside)、京尼平甙(genoiposide)、京尼平酸(geniposide acid)。此外,尚含树脂、鞣质,还原糖等。

根据北京中医学院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桃叶珊瑚甙的含量:皮含1.70%,叶含2.5%,种子含7.45%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树皮呈板片状,两端稍内卷,长短不一,厚16mm。外表淡灰棕色,未去粗皮者表面粗糙,有不规则槽沟及裂纹,有的附有灰绿色地衣,去粗皮者较平坦,有明显的纵皱、裂痕。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平滑。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后有细密的银白色丝状物相连,丝富弹性,能拉至1cm以上才断。气微,味微苦,嚼之有胶状残留物。

 

显微鉴别

横切面:最外为厚的落皮层,落皮层内侧有数层木栓细胞,排列整齐,壁厚,木化。其下可见栓内层。皮层细胞形状不规则,内含色素,且木化,壁亦增厚,无细胞间隙。韧皮部占大部分,有57条横向排列的石细胞环带,每环带35列石细胞,细胞壁厚,木化,胞腔小,有放射状孔沟及环形层纹。射线宽23列细胞,接近木栓层处,往往向一方偏斜。随处可见白色丝状团块,尤以韧皮部内方为多。


石细胞及橡胶丝团(×180
杜仲横切面简图(×12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粗粉10g,加入乙醇100ml,回流提取,回收乙醇至成膏状,加入蒸馏水搅拌,滤过,滤液加数滴爱氏试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加热煮沸10分钟,溶液变蓝色。(检查桃叶珊瑚甙)

2. 取上述乙醇提取液浓缩成膏状,加入蒸馏水提取,将提取液放入蒸发皿内,在水浴上浓缩蒸干,加入乙酸酐-浓硫酸(1:1),产生红色。(检查皂甙)

3. 取本品粗粉10g,加入水100ml,煮沸,滤过,取滤液浓缩后加入费林试剂,在水浴上加热10分钟产生红色。(检查糖类)

4. 薄层层析。检查桃叶珊瑚甙:样品制备:取本品粗粉1g,加入乙醇30ml,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加入0.5g活性炭(50℃加热30分钟),滤过,将滤液浓缩至10ml,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G。展开剂:甲醇-氯仿(8:2)。展距10cm。显色剂:喷爱氏试剂后,于100℃加热10分钟斑点为蓝色。(图左)

检查绿原酸:样品制备:取本品粗粉5g,加水煮提,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调节PH3,用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乙酸乙酯液,浓缩至10ml,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G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展开剂:氯仿-丙酮-甲醇-乙酸(6:2:2:1)。展距10cm。在紫外光灯(365nm)下显亮蓝色斑点。(图右)


杜仲薄层层析图谱
S1
:桃叶珊瑚甙 S2:绿原酸 1.杜仲

[性味及功效]

味甘、微辛,性温。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功能。用于肝肾不足,腰漆酸痛,阳痿,尿频,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以及高血压等症。

[药理作用]

1. 降压作用:杜仲皮、叶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及制剂对狗、猫、兔等有急性降压和扩张血管作用。降压时有急性耐受现象,其降压成分为松脂醇二葡萄糖甙。炒用比生用作用更强。

2. 利尿作用:杜仲的各种制剂对麻醉犬及大鼠有利尿作用,作用持久。

3. 抗炎作用:杜仲制剂对蛋清性脚肿有抑制作用,同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降低和幼鼠胞腺萎缩。说明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

4. 能激活机体非特异免疫反应。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5. 对环核苷酸代谢有调节作用,可引起小鼠血浆cAMPcGMP含量升高。

6. 镇静及镇痛作用:杜仲制剂经口服后,对小鼠及犬有安静及嗜睡现象,经皮下及腹腔注射时,对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反应有镇痛作用。

[附注]

1. 据研究杜仲叶与杜仲皮所含成分近似,药理、临床方面有近似的作用,有的地区用二倍量的杜仲叶代替杜仲皮用于临床。

2. 目前由于杜仲供不应求曾出现一些混淆品:广东、广西省部分地区使用的"红杜仲""杜仲藤"为夹竹桃科植物树皮混作杜仲用,其中有:杜仲藤Parbarium micranthum (A. DC) Pierree,毛杜仲藤Parbarium huaitingii Chun et Tsiang等,性状为卷筒状,长短不一,厚12.5mm,外表栓皮多已刮去呈红棕色,未刮去栓皮的呈灰褐色,可见横长皮孔。质硬而脆,折断时有白色橡胶丝相连,但橡胶丝弹性差,拉之即断。味涩。浙江、贵州、江西等地以"土杜仲"混用杜仲,为卫矛科一些植物的树皮,如白杜Evonymus bungeana Maxim.的树皮。其性状与杜仲不同,外表灰黄色,板片状,折断时有白色橡胶丝,但拉之即断。江西湖南等地以夹竹桃科植物紫花络石Trachelospermum axillare Hook f.混作杜仲用。性状多为卷筒状,外表灰褐色,并杂有黑色斑,有皮孔,折断时有胶丝相连,拉之即断,味微苦。

 杜仲

别名:
    
思仙、木棉、思仲、石思仙、丝连皮、丝楝树皮、扯丝皮、丝棉皮。
概述:
    
杜仲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其树皮为强腰壮肾的名贵中药,在国内外市场久享盛誉。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90年版收载。

    
杜仲入药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记述:"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以后在历代药书中均有记载。明代《本草纲目》考证了杜仲名称的由来:"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1937年我国树木分类学家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对杜仲形态特征、生产情况作了较详细的记述:"……中国特产,但野生者,均因用其皮供药用,多滥行剥皮而尽行枯毙,故今除栽培外,未见之也。"
产地分布:
    
杜仲分布于北纬25-35゜,东经104-119゜的广大区域。

但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引种情况看,树木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较多,这可能与当地气温过高、空气湿度过大及土壤偏酸性有关。从上述自然分布及引种情况来看,杜仲耐寒性强,而温度偏高却往往是杜仲分布的制约因子。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0-12米。枝、叶、树皮、果皮内含橡胶,折断后有很多银白色细丝,故俗称"扯丝皮"。树皮灰色,小枝淡褐色,具细小而明显的皮孔。芽近卵形,有鳞片。叶互生具短柄。叶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3厘米,宽3.5-7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锯齿,有时略呈钩状。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春季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生于小叶基部。雄花苞匙状倒卵形,雄蕊6-10,花药条形,花丝极短;雌花具短花梗,子房窄长,顶端具二叉状花柱。翅果扁而薄,长椭圆形,先端有缺刻。种子1粒。
生态环境:
    
杜仲生长于海拔300-1300米的中低山丘陵地区,最多为800-1200米,偶见于2500米的滇东北高山处。土壤多为中性、微酸性及微碱性土。伴生植物有油桐、漆树、栓皮栎、麻栎、棕榈、柏木、乌柏、梧桐、核桃、红豆杉、杉木、马尾松、枫香、板粟、槐等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树种。

但杜仲叶形大,枝叶生长茂盛,遇到6级以上大风时,树枝易被折断。故利用杜仲在平原地区营造林网时,要进行多行配置,以增强树株群体抗风的能力。在北方冬季多风的地区,容易使当年生枝梢发生抽干现象,影响来年春季的生长。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并通过剥皮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生物学特性:
    
杜仲要求雨量充沛、湿润气候、具有喜光、喜温、耐寒力较强的特性。对温度适应幅度较宽,年均温11.7-17.1,绝对最高温度33.5-43.6,绝对最低温度-4-19.1下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以年均温151月均温57月均温25,绝对最高温度40,绝对最低温度-5下生长发育最为适宜。杜仲耐寒力较强,在新区可耐-22.8的低温。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地区也可生长,但冬季气温过高,缺乏休眠条件,生长发育不好。杜仲耐荫性差,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杜仲的生长发育影响较显著;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为好。

    
据天然杜仲林树干解析材料,树高生长初期缓慢,速生期出现在10-20年,年均生长量0.4-0.5米,20年后渐次下降,至35年约0.3米,35-400.1米,50年后发生自然枯萎,树高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胸径生长初期缓慢,年均生长量0.8厘米,25年后逐次下降,至40年为0.5厘米,50年仅0.2厘米,以后更加缓慢。树皮生长过程与树干生长过程一致,即缓慢--迅速--缓慢。杜仲实生苗6-10年开花结实,20-30年树龄为结实盛期,30年后渐次下降,50年后结实量很少,百年以上虽能结实,几乎全部为空籽,种子千粒重71.4克,种子寿命为半年至1年。

1
、采收
    
1)传统方法:选择生长15年以上,树围60厘米以上的杜仲树,在4-6月间树液流畅时期进行采伐,伐后进行剥皮。砍伐中注意伐大留小,间伐,边伐边造及伐树蓄蔸,让其再生,尽力做到保护资源。

    
2)环剥技术:在树生长旺盛的春夏季,选15-20年树龄的强健树,在气温稳定、一般20-35,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光照不强的条件下进行。环剥前1-2个月不施化肥,干旱时提前3-5天浇水以增加树液流动,易剥皮,成功率高。环剥时间:四川6-7月,河北4-6月,山东6-7月。在树干分枝处以下绕茎环割一周,再与之垂直呈丁字形纵割,在树干基部离地面20厘米左右处横割一周。深度要掌握割断韧皮部,不损伤木质部。割后沿纵处用刀把皮撬起,一边撬一边把皮自上而下撕下。剥皮时动作要轻、快、准,忌手、刀等触及已剥皮的树干,也应避免其它机械损伤,否则影响新皮长出。剥皮后24小时内防止阳光直射,不要喷洒化学药物,保护木质部上的粘液不干、不污染。一般剥皮后3-4天表面呈现淡黄绿色,示该处不能长新皮,若黑色部分呈点状、片状其他部分仍可长出新皮。若环绕树干一周均呈黑色,则预示整株死亡。剥皮时,若空气干燥可用透明塑料薄膜包裹剥皮部位,薄膜要略长于剥皮的实际长度,树围也要略宽一些。不要使薄膜贴在树干上,以利新皮生长,包裹后用细绳扎紧薄膜的上部和下部。15天后,当剥皮部位表面由果绿色逐渐加深时,解开下部绳子,使其透气;表皮呈褐色时,去掉薄膜。从剥皮到去掉保护薄膜大约20-30天。有的地方环剥时不用薄膜,而用剥下的原皮轻轻盖在环皮处,用绳扎捆进行保护处理,其效果也很好。一般情况下,环剥后3-5年新皮可长到与原生皮大致相同的厚度,又可再次剥皮。在四川、湖北、贵州等地发现再生新皮坏死的现象,在夏季高温多条件下发生。新皮表面出现囊状皱折,逐步扩大成囊泡,破裂后流出黑褐色液体,内部组织解体而死,多因操作时污染及细菌浸入,严重时新皮死亡,因此要选择适宜的剥皮时间,既有利于新皮再生,又要避过环剥后一个月内的高温多湿季节。一旦发生病斑,及时除区发病组织,使健康的组织尽快形成新皮。杜仲环剥后第1年秋天落叶较早,次春展叶较迟,株高生长和剥皮处上下面加粗生长受影响,但剥皮后第2年树木各方面生长均趋正常。1年后新皮厚达5-6毫米,3年后再生新皮与原皮的厚度基本相同。危害新皮的害虫有:柏夜蛾、樱桃双斜带卷叶蛾,幼虫咬破包扎薄膜,为害新皮。防治方法:向包扎薄膜上喷洒溴氰菊酯(敌杀死),氰菊酯乳液50005毫升;140050%的西维因可湿性粉掖剂或用15050%西维因浓液,加一定量牛胶(约0.5%)涂制在新皮上下两端的树干上,形成保护圈,防止害虫虫蛀蚀。

    2
、加工 树皮剥下后,内皮相对叠放在垫好稻草的平地上,使之发汗,经6-7天,内皮呈黑绿色或黑褐色时,取出晒干。晒时注意压平,再将表皮的粗皮剥去即可。

(3)
炮制:
    
未经炮制加工的杜仲皮称为原药,杜仲皮入药前多加工成生杜仲或炒杜仲。

    1
、生杜仲加工
    
将原药洗净,用钢丝刷刷去粗皮,厚薄分开,切成4-6mm的宽条,晾干备用。

    2
、炒制与蒸
    
杜仲自古以来有着传统的炮制方法,主要是用武火将杜仲块炒成炭黑,这种炮制方法药材损失率高。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对杜仲的炮制方法开展了许多实验研究,在传统加工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改进。

    (1)
砂烫杜仲
    
将杜仲切成2-3mm宽的细丝片,将干净砂加热到200,把杜仲丝片置锅内炒至杜仲断丝为止,表面呈黑褐色,内焦黄。

    (2)
盐砂烫杜仲
    
杜仲皮切丝后,用含盐量为2%的盐水喷匀,闷润1小时,再倒人200热砂中,炒至断丝为止,500g杜仲用盐约l0g左右。

    (3)
蒸杜仲
    
取杜仲丝片用盐水润透后,放一夜,再蒸1小时晒干,用盐量与盐砂烫相同。

    (4)
杜仲功能保健菜肴、食品的烹饪加工
    
杜仲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杜仲的皮、叶、雄花还是很好的保健型调味品,配方烹饪或加工成各种功能性保健莱肴、食品等。美味保健菜肴烹饪的菜肴可用杜仲雄花茶、杜仲叶茶或杜仲皮用水浸泡后的浸提液。
性味功效:
    
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病。
    
主要成分:
    
含杜仲胶约20%,杜仲醇也树脂,卫矛醇,绿原醇,维生素C及微量生物碱。
    
主要药理作用:
    
杜仲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对胆固醇动脉硬化家兔的降压作用比正常家兔更明显,且更缓慢而持久,并对动物的降压作用产生快速耐受性,其中盐炒杜仲较杜仲降压作用大,杜仲煎剂较酊剂降压作用强。大剂量杜仲煎剂能使试验动物安静和嗜睡,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亚急性实验看出,杜仲煎剂使大白兔、豚鼠、兔和狗的肾脏组织出现轻度水肿变性,但对心、肝、脾组织无害。再生皮(3年)与原生皮在毒力、降压、镇痛以及对小鼠胸腺和大、小鼠离体子宫肌的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基本相同。
混淆品种及真伪鉴别:
    
杜仲藤: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Parabarium micranthum (Wall.) Pierre]、毛杜仲藤(P. huaiting Chun et Tsiang)和紫花络石(Trachelospermum axillare Hook.f.)的茎皮和根皮。多呈卷筒状态和块皮状。外表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断面红棕色,白色银丝微有弹性。紫花络石外表为灰褐色,有突起的疙瘩,内表面淡黄白色,白色银丝拉至5-11厘米时仍有部分不断,断面黄白色,味苦。

    
丝棉木:为卫矛科植物白杜(Euonymrus bungeanus Maxim.)的树皮。呈板状,卷片状或半圆筒状,外表灰黄色或黑色相同,粗糙,具纵裂或纵横裂纹,内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具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微有白色胶丝,拉之易断,微臭,味微甘。

    
冬青卫矛:为卫矛科植物冬青卫矛(习称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的干燥树皮,外表面灰褐色,具点突起的皮孔,内表面浅棕色,微淡而涩,断面丝状物密无弹性,拉至0.3厘米即断。
(2)
杜仲的药理作用
    
根据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认为杜仲的医疗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降压作用
    
杜仲有持久的降压作用,炒杜仲的煎剂降压作用更显著。杜仲对粥样动脉硬化家兔的降压作甩,比健康者明显,但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因此,兼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应慎用杜仲。其降压作用与心、血管的关系不大,可能是中枢神经被抑制的结果。

    2
、利尿作用
    
杜仲对实验动物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而且无"快速耐受"现象。

    3
、抑制作用
    
杜仲能改善高血压病人头晕、失眠症状,较大剂量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使之安静、嗜睡,自发活动减少。

    4
、其他作用
    
杜仲煎剂对结核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3)
杜仲的单验方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之一,人们从长期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用杜仲治疗疾病的单验方。

    (4)
杜仲的中成药加工
    
如:1、天麻丸;2、膏娥丸;3、狗皮膏等。

*辞典》:杜仲

【出处】《本经》

【拼音名】 Dù Zhònɡ

【别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树皮。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20米。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具片状髓。皮、枝及叶均含胶质。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12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的子房,子房1室,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此外,江西、甘肃、湖南、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毫米,长约40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

【炮制】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杜仲,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

②《本草述钩元》:"杜仲,用酒炒断丝。"

【性味】甘微辛,温。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温,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

【归经】入肝、肾经。

①王好古:"肝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①《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②《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③《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⑤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⑥《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⑦《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⑧《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附方】 ①治腰痛:杜仲一斤,五味子半升。二物切,分十四剂,每夜取一剂,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滤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服顿服。用盐、醋和之亦得。(《箧中方》)

②治腰痛:川木香一钱,八角茴香三钱,杜仲(炒去丝)三钱。水一钟,酒半钟,煎服,渣再煎。(《活人心统》思仙散)

③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锉),丹参二两,芎藭一两半,桂心一两,细辛三分。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两沸,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杜仲散)

④治中风筋脉挛急,腰膝无力:杜仲(去粗皮,炙,锉)一两半,芎藭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上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风。(《圣济总录》杜仲饮)

⑤治小便余沥,阴下湿痒:川杜仲四两,小茴香二两(俱盐、酒浸炒),车前子一两五钱,山茱萸肉三两(俱炒)。共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⑥治妇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计多少,去粗皮细锉,瓦上焙干,捣罗为末,煮枣肉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糯米汤下。(《圣济总录》杜仲丸)

⑦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去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为末),以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简便单方》)

⑧治高血压:㈠杜仲、夏枯草各五钱,红牛膝三钱,水芹菜三两,鱼鳅串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㈡杜仲、黄芩、夏枯草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中华本草》:杜仲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草图经》:杜仲,江南人谓之檰,初生叶嫩时采食,谓之檰芽。花实苦涩,亦堪入药;木作屐,亦主益脚。

【拼音名】 Dù Zhònɡ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

采收和储藏:栽培1020年,用半环剥法剥取树皮。67月高温湿润季节,此时杜仲树形成层细胞分裂比较旺盛,在离地面10cm以上树干,切树干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注意割至韧皮部时不伤形成层,然后剥取树皮。经23年后树皮重新长成。环剥法,用芽接刀在树干分技处的下方,绕树干环切一刀,再在离地面10cm处再环切一刀,再垂直向下纵切一刀,只切断韧皮部,不伤木质部,然后剥取树皮。剥皮直选多云或阴天,不宜在雨天及炎热的晴天进行。加工:剥下树皮用开水烫泡,将皮展平,把树皮内面相对叠平,压紧,四周上、下用稻草包住,使其发汗,经1星期后,内皮略成紫褐色,取出,晒干,刮去粗皮,修切整齐,贮藏。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褐色,粗糙,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幼枝有黄褐色毛,后变无毛,老枝有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长圆形,长6-15cm,宽3.5-6.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老叶略有皱纹,边缘有锯齿;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无毛;雄蕊长约1cm,无毛,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花梗长约8mm,子房1室,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翅果扁平,长椭圆形,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500m的低山、谷地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强。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温度13-17℃,年降水量500-1500mm。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粘质壤土栽培为宜。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呈扁平的板块状、卷筒状,或两边稍向内卷的块片,大小不一,厚2-7mm。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平坦或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纵裂槽纹,未刮去粗皮者有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内表面暗紫褐色或红褐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粗糙,有细密银白色并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

以皮厚而大、粗色刮净、内表面色暗紫、断面银白色橡胶丝多者为佳。

【炮制】 1.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

2.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取杜仲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但须存性,用盐水喷洒,取出,防止复燃,晾干即得,每杜仲块100kg,用食盐3kg,或取杜仲块,先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置锅中,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存性,用水喷灭火星,取出晾干。每杜仲块100kg,用食盐3kg

【性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 1.

2.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3.《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4.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附方】 1.杜仲丸(证治准绳·女科),治妊娠二、三月,胎动不安。2.杜仲散(《圣惠方》),治卒腰痛不可忍者。3.青蛾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温肾阳,止腹痛,治肾虚腰痛如折,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4.右归丸(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治元阳不足,命门火衰。5.杜仲汤(伤科补要),治腰脊伤痛。6.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功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痹不仁,畏寒喜温。7.温胞饮(傅青主女科),治妇人下部寒冷不孕。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2.名医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药性论》:主肾冷JI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5.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6.《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7.《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8.《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9.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按庞元英《谈薮》:一少年得脚软病,且疼甚,医作脚气治不效。路钤孙琳诊之,用杜仲一味,寸断片折,每以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琳曰,此乃肾虚,非脚气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

10.李中梓:杜仲,虽温而不助火。

11.《本草经疏》:杜仲,按《本经》所主腰脊痛,益精气,坚筋骨,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者,盖腰为肾之府,经曰,动摇不能,肾将惫矣。又肾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二经虚,则腰脊痛而精气乏,筋骨软而脚不能践地也。《五脏苦欲补泻》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杜仲辛甘具足,正能解肝肾之所苦,而补其不足者也。强志者,肾藏志,益肾故也。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者,祛肾家之湿热也。益肾补肝,则精血自足,其主补中者,肝肾在下,脏中之阴也,阴足则中亦补矣。

12.《本草汇言》:方氏《直指》云: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然色紫而燥,质绵而韧,气温而补,补肝益肾,诚为要剂。如肝肾阳虚而有风湿病者,以盐酒浸炙,为效甚捷;如肝肾阴虚,而无风湿病,乃因精乏髓枯,血燥液干而成痿痹,成伛偻,以致俯仰屈伸不用者,又忌用之。

13.《药品化义》:杜仲,沉下入肾,盖肾欲坚,以苦坚之,用此坚肾气,强壮筋骨,主治腰脊酸疼,脚膝行痛,阴下湿痒,小便余沥。东垣云功效如神应,良不爽也。牛膝主下部分,杜仲主下部气分,相须而用。

14.本草求真》:杜仲,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且性辛温,能除阴痒,去囊湿,痿痹瘫软必需,脚气疼痛必用,胎滑梦遗切要。若使遗精有痛,用此益见精脱不已,以其气味辛温,能助肝肾旺气也。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功与牛膝、地黄、续断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补肝肾,直达下部筋骨气血,不似牛膝达下,走于经络血分之中,熟地滋补肝肾,竟入筋骨精髓之内,续断调补筋骨,在于曲节气血之间为异耳。独怪今世安胎,不审气有虚实,辄以杜仲、牛膝、续断等药,引血下行。在肾经虚寒者,固可用此温补以固胎元。若气陷不升,血随气脱而胎不固者,用此则气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脱不已

《本草思辨录》 > 卷四

杜仲

本经杜仲主腰脊痛,脊有误作膝者,注家即以腰膝释之。不知杜仲辛甘色黑,皮内有白丝缠联,为肝肾气药非血药。其温补肝肾之功,实在腰脊。性温化湿而甘能守中,不特腰脊痛可止,即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何不可已。别录谓脚中酸疼不欲践地。不俗之故,自在腰脊,与不能有异。总当以主腰脊痛为用是物之主脑。即后世治频惯堕胎,亦岂为脚膝事哉。

《本草便读》

杜仲(图缺)

气温而浓.味甘且辛.益肾培肝.腰膝虚疼用取治.除寒胜湿.筋皮连续类相求.(杜仲其树一名木绵.杜仲即其皮也.折之有丝不断.色紫独入肝经.味辛甘而温.善祛逐下焦寒湿.邪去则肝得温养.以遂其生发之性.乙癸同源.子实则母不虚.故又能补肾也.须知杜仲祛邪之力有余.补养之功不足耳.)

《本草新编》 > 卷之四(征集)

杜仲

杜仲,味辛、甘,气平温,降也,阳也,无毒。入肾经,补中强志,益肾添精,尤治腰痛不能屈伸者神效,亦能治足、阴囊湿痒,止小水梦遗。此物可以为君,而又善为臣使,但嫌过燥,与熟地同用,则燥湿相宜,自然无火动之忧也。

或问肾恶燥,而杜仲性燥,何以入肾以健腰?吾子加熟地尤宜,然亦似熟地之滋肾,终非杜仲之益肾矣。曰∶补肾原不必熟地,余用熟地者,不过取其相得益彰也。夫肾虽恶燥,而湿气侵之,腰即重着而不可俯仰,是肾又未尝不恶湿也。杜仲性燥,燥肾中之邪水,而非烁肾中之真水也。去熟地而肾中之燥不相妨,用熟地而肾中之湿亦无碍,盖杜仲自能补肾,而非借重于熟地之助也。

或问杜仲非燥药也,而吾子谓是燥药,何据而云然乎?曰∶论杜仲之有丝,其非燥药也。

然而杜仲之燥,正有有丝之不肯断。夫太刚则折,大柔则不肯折矣。杜仲之丝,经火炒则断,其中之柔软为何如,而独谓其性燥者,别有义也。杜仲不经火则湿,经火则燥。不断之丝,非火炒至无丝,则不可为未非受火气迫急而为燥乎。肾恶燥。而以燥投燥,遽入往往动火,我所以教人与熟地同用也。至于肾经中湿,不特宜同熟地并施,且宜生用为妙,并不可火炒。盖肾既有湿,得熟地则增润,反牵制杜仲。一加火,则失其本性,但补而不攻,而湿邪反不得遽散。夫杜仲不炒则湿,何反宜于治湿。盖杜仲燥中有湿,湿非水气之谓也。邪湿得真水而化,生用,正存其真气耳。

或问杜仲补肾,仲景公何故不采入八味丸中?不知杜仲补肾中之火,而有动肾气,动则桂、附不安于肾宫,恐有飞越之虞,故用桂、附,而不用杜仲。然则固不可用乎,肾中有湿气,正宜加用于八味丸中,取其动而能散湿也,又不可拘执不用而尽弃之耳。

或问杜仲补肾,世人竟以破故纸佐之,毋乃太燥乎?杜仲得破故纸,而其功始大,古人嫌其太燥,益胡桃仁润之,有鱼水之喻。其实,杜仲得破故纸,正不必胡桃仁之润也。盖破故纸温补命门之火,而杜仲则滋益肾中之水,水火有既济之美,又何必胡桃仁之润哉。虽杜仲得胡桃仁之相助,亦无碍其益肾之功。然而,杜仲实无借于胡桃仁也。或云胡桃仁滋破故纸之燥也。夫破故纸用之于他药之中,未见用胡桃仁之助,何独入于杜仲之中而加胡桃仁也。谓非因杜仲而入之,吾不信也。

 

 《本草从新》

杜仲

补腰膝.

甘温能补.微辛能润.色紫入肝经气分.润肝燥.补肝虚.子能令母实.故兼补肾.肝充则筋健.肾充则骨强.能使筋骨相着.(皮中有丝、有筋骨相着之象.)治腰膝酸痛.(经曰∶腰者肾之府、转移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筋将惫矣、一少年新娶、得脚软病不效.孙琳曰∶此肾虚也、用杜仲一两、半酒半水煎服、六日全愈.

按腰痛不已者、属肾虚、痛有定处、属死血、往来走痛、属痰积、腰冷身重、遇寒即发、属寒湿、或痛或止、属湿热、而其原无不有关于肾、以腰者肾之府也.)阴下湿痒.小便余沥.胎漏(怀孕沥血.)胎堕.(惯堕胎者、受孕一两月、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断丝、续断二两酒浸、山药六两糊丸、或枣肉丸、米饮下、二药大补肾气、托住胎元、则胎不堕.)肾虽虚而火炽者勿用.产湖广湖南者佳.(色黄、皮薄肉浓.)去粗皮锉.或酥炙、蜜炙、盐酒炒、姜汁炒、断丝用.恶元参.(川杜仲色黑、皮浓肉薄、不堪用.)

 《本草择要纲目》 > 温性药品

杜仲

(凡用削去粗皮.用酥油和蜜涂炙.细锉用.)

【气味】

辛平无毒.沉而降.阴也.

【主治】

腰膝痛.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脚心酸痛.不欲践地.润肝燥.补肝经风虚.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甘温则能补.微辛则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

【恶】(玄参)

杜仲在膏方中多与补肝肾之品如川断、补骨脂、桑寄生等一起煎用。杜仲可以与其他祛风湿药一起泡酒服,也可以与养血安胎药一起煎服,以治疗胎动不安。在食疗中,取其与腰花同炒以治肾虚腰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