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建议促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中国矿业网

 hansa 2011-03-30
五建议促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http://www. 2009年06月16日 作者: 编辑:孙宇浩 王宏坤

  本报讯 (记者孙宇浩   特约记者 夏 鹏)聚焦影响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地质找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着眼于“影响当前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问题,如何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提高基础地质支撑能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等4个方面,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在“大讨论”中展开研讨,并提出“求正、求全、求合、求变、求精”的建议。
  ——思想端“正”。要解决国土资源供需矛盾、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必须从组织领导、端正思想做起,加强交流学习,将其贯穿“大讨论”活动始终,正确认识我国国土资源的形势,把握资源开发和利用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明确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土资源问题是涉及国家发展安全的重大问题,从长期发展看,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现现代化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就是要使大家看到形势的严峻性。要解决这些难题,首先就要从组织领导、端正思想做起。无论是解决国土资源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是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的保障能力,推动地质找矿改革大发展,都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进行思考,从思想上端正对我国国土资源形势的认识,进而切实提高执行力,为促进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献策献力。
  ——制度健“全”。不断完善的机制和制度是推进地质找矿改革创新不断走向发展的根本承载体。全面构建和完善地调工作新机制是保障和促进地质找矿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健全地调工作的新机制,就要着力构建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大项目机制、找矿突破新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全面、系统、实效性的机制体系,进而上升为制度,切实加强科技和队伍建设工作,提升管理的权威性、规范性。
  ——资源求“合”。根据以往成功事例经验,要实现地质找矿宏观成果,必须整合局属各单位的优势,加强合作,切实提升整体地质找矿能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尽早完成和完善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通过公益性地质工作,带动商业性地质工作,凝聚全国的地勘力量。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纽带,加强局属单位的科研合作,如多种技术方法之间的合作,同种技术方法不同单位间的合作等。在项目的安排布置上密切各相关环节间的技术合作和支撑关系,形成较好的协同攻关能力。
  ——观念求“变”。要实现地质找矿的改革创新,观念求“变”先行。一要重视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地位,形成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有机结合的地质勘查机制,运用财政等经济手段,推进商业性地质勘查健康发展;二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鼓励外商投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鼓励国内陆质勘查单位到境外开展资源勘探,为国内企业境外开矿做好前期准备,缓解国内资源压力;三要解放思想,敢于提出大目标,提高硬件设备支持,并努力将大目标转为现实,如建议国土资源部发射专用国土资源地球卫星,提高全国地质填图找矿和土地管理的科学水平;加速地质勘查的发展,找准各个领域(地质、物化探、遥感、钻探等)的突破口,组建全面大提速的项目,以改变原有地质勘查落后面貌;开展深海地质调查,摸清我国海域(特别是黄海、东海、南海)的资源家底,为外交划界和开发海底矿产做好科学技术准备;开展数字化地质的研究,包括地质数字化信息系统,反映真实地质构造地层的整体及相关地质现象的虚拟地质。
  ——大项目“精”管理。实现大项目“精”管理,要求不断推进项目的规范化、细致化管理。大项目机制为地质工作带来了资金、人力等方面的突破,形成了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新格局,切实解决了国家的需求,但在项目设置上还存在主线不明确、关键技术不突出、推进太慢、队伍装备到位不及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实现大项目“精”管理,就要不断完善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项目实施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加强项目的质量、经费管理工作,加强地调项目力量建设,精心管理大项目,推进地质找矿事业在扎扎实实的改革创新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