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把课堂还给学生(董国丽)

 廖shengquan 2011-03-30
把课堂还给学生(董国丽)作者:调兵晓南学校

               ---听《有效课堂从哪来》报告反思

    2011年3月11日,在市文体中心聆听了钱志亮专家的报告《有效课堂从哪来》,感触颇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有效课堂应该完成课堂主体角色的顺利变更。”我的理解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充满兴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学生应该是学习、研究的主体,他应该得到的是猎渔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猎物和鱼。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学生群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应大于单个的老师。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表现,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真真正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不是老师可以袖手旁观了,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层次上,学生已习惯了被动地回答问题,一下把课堂教学以教师提问为主转为以学生发问为主,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实现转变的关键是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即应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古语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学生质疑问难并非易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办到的,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激励、引导和培养。那么,怎样激励学生质疑问难?怎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怎样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的知识。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在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时,应该创设适当的情景指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问,尤其是启发学生将知识与生活、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各项听﹑说﹑读﹑写的活动中,积极思维,善于表达,努力实践和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兴趣,磨励意志,增强信心与人合作,并认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遇到难题冷静思考和分析,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学会方法,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真正贯彻主体性原则,学习者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使学习者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和潜能。为此,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