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综合测试卷译文与答案-屠龙客-搜狐空间

 屠龙馆 2011-03-31
《孟子》综合测试卷译文与答案
 
一、梁惠王说:“寡人愿意安心接受您的指教。”孟子说:“请问杀人用木杖和刀,有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那么用倒杀人和用暴政杀人,有不同吗?”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③答:表现了孟子“施仁政,除暴政,安民心”的政治主张。
 
二、齐宣王问孟子说:“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征伐商纣,有这回事吗?”孟子说:“在古书上有这样记载的。”齐宣王就说:“照这样说来,是臣下弑他的君主了,这样做可以吗?”孟子说:“损害仁心的人称为贼人,损害义理的人称为残暴的人,残暴的贼人只能叫做独夫。我只听说过诛杀独夫纣罢了,没有听说过武王弑君啊!
   ③答:文中的“一夫”指残暴的独夫民贼。
 
三、孟子拜见齐宣王,说:“比如要盖大的房子,必定先要派工头去寻找大的木料。工头找到了大木料,那么大王您一定很高兴,认为他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后来工匠们在砍削这木料时,把它砍削小了,那么大王您看到了,一定很生气,认为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现在人家从小就学了那圣贤的道理,长大了想要实行这圣贤的治国之道。大王您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道理,按照我的意思去做。你看这样如何?又比如现在有块尚未雕琢的璞玉在这里,即使价值万镒,也一定要让玉匠雕琢它。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丢弃你所学的道理而听从我的。这为什么与叫玉匠雕琢璞玉不同呢?”
   ③答:旨在说明君主利用贤人治国应当发挥贤人所学的治国之道。
 
四、齐国人讨伐燕国,获胜了。齐宣王就问孟子说:“有的人劝我占领了燕国,也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我想我们凭着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讨伐那也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五十天就打败了它。恐怕光凭人力是达不到的吧?如果不占领它就一定会招来天怒的,占领了它怎么样?”孟子说:“如果占领了燕国而燕国的百姓高兴,就占领吧。古时有个榜样,那就是周武王征伐了。如果占领了燕国,燕国的百姓不高兴,那么就不占领它,古时也有个榜样,那就是周文王这样做了。凭着万辆兵车的大国去征讨也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的老百姓们拿着食物饮料来欢迎王师,难道有其他的原因吗?无非是要逃避陷于水火之中的暴政啊!如果大王您的暴政比水火还厉害。那老百姓就会转变念头,希望别的圣贤的君王来救他们了。”
   ③答:孟子没有对取燕置可否。他主张要取得别人的国家,必先获取民心。
 
五、滕文公问孟子说:“滕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之间,是服事齐国呢,还是服事楚国?”孟子回答说:“这种计谋,不是我能想得到的,如果不能不说,那只有一种办法:深挖护城河,高筑城墙,和百姓一同守卫它,到危急时,百姓能为国效死而不离开,那么国家方可有所作为。
   ③答:孟子主张兴国要自强,不能一味依赖他人。
 
六、孟子说:“每个人都有不忍心害人的心理。先王就因为有了不忍害人的心理,才能施行那不忍害人的政治。如果凭借这不忍害人之心去实行不忍害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像掌握在手中一样容易了。”
③答:体现了孟子施仁政,爱人民的思想。
 
七、孟子说:“用仁爱的语言去感化人比不上实行仁政的名声更深入民心。但政声好还是比不上用善良的教导去获得民心的。再好的政治总不免让百姓有害怕的心理,而善良的教导也使百姓产生敬爱的心理。好的政治可以让百姓得到财产,使国家富足,只有善良的教导才能得到民心。”
③答:孟子认为治理民众应当以善良的教导去改变民心。
 
八、孟子说:“聪明的人是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他一定会拿那最重要的事首先去做。有仁心的人,没有不普遍地爱人的,但他一定是把亲近贤人当作是最重要的事。因此象尧舜这样聪明的人,也不能普遍探究万物,也不过选那最重要的事去做。象尧舜这样仁爱,也不能遍爱天下之人,而首先去亲近贤人罢了。”
   ③答:做事情,要懂得先后缓急的道理。
 
九、孟子说:“诸侯的宝有三样东西:土地,人民和用以统治土地和人民的政治。而把珍珠美玉当作宝贝的君主 ,灾难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
   ③答:因为把珍珠美玉当作宝贝,则必定会搜刮百姓,失去民心,失民心者,定失天下。
 
十、孟子说:“读书人如果全部相信书上的话,倒不如没有书反而更好。我读《周书.武成》一章,不过只取其中的二三片竹简罢了。仁爱的人无敌于天下,凭着武王这天下最仁爱的人 去征讨商纣这天下最无仁道的人,为什么还要杀那么多人,以至于血流飘杵呢?”
   ③答:孟子主张读书要明了大义,不能拘泥于书中的死理。
 
十一、孟子说:“古时有贤德的君王,往往只喜欢人家的善行而忘记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古时的贤明的读书人,也何尝不是这样呢?因此也往往忘记他人的权势和地位,就是王公贵族,如果对自己不恭敬,不尽礼节,还不肯轻易地与他们相见。这些有权势的人想见一见贤人尚且不容易,更何况要让贤人臣服于自己呢?”
    ③答:赞扬了古之贤人自尊、自重的崇高品德。
 
十二、孟子说:“一个人如果不用学习就能做到,这是他先天的好才能;如果不用思考就能明白,这也是他先天的好智能。抱在怀中的儿童,没有不爱他的父母的懂得亲爱他的父母,这就是仁心;懂得敬爱他的长兄,这就是义理。没有别的了,仁心义理就可以通达天下了。”
    ③答:孟子认为仁心义理是人与生同来的,体现了饿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十三、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③答:说明修身治心要持久努力,不能半途而废。
 
十四、白圭说:“我的治水,应该是超过夏禹吧?”孟子说:“你错了,大禹的治水,是遵循水的规律,所以大禹把四海当作沟壑,导水入海。而现在你却把邻国当作沟壑,把水排到邻国去了。水倒流,叫做洚水,洚水也就是洪水,有仁德的人都厌恶洪水,你为邻国制造洪水,因此你错了。
     ③答:孟子认为白圭治水是以邻为壑,为邻国制造洪水,是不仁义的。
 
十五、孟子说:“从前羿教人射箭,一定期望所教的人把弓拉得满满的。而学习的人也一定期望自己能把弓张满的。那些好的工匠教导徒弟,一定要教徒弟们学习本行的规矩,而学习的人也一定要掌握那些规矩呢。”
     ③答:孟子这段话阐明了每一门学问都有一定的规矩(方法)这一道理。
 
十六、孟子说:“(从常理上说)仁义是一定能战胜不仁义的,就好象水一定能胜过火一样。可是现在那些行仁义的人,就好象用一杯水要去救一车柴草所燃起的火,火没有浇灭,就认为水不会胜过火。这就给与那些不仁义的人有话说了。反而把自己身上仅有的几分仁义之心丧失了。”
     ③答:是“杯水车薪”,孟子以次说明行仁义一定要全心全意,竭尽全力。
 
十七、过去有一个人赠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 。子产让管池塘的人把鱼放生到池塘里去。官池塘的人把鱼煮了吃了,却向子产回复说:“我刚把鱼放到水里,它呆呆地不动,一会儿就欢快地游动起来,后来就摇头摆尾地游走了。”子产说:“这鱼得到了它适合去的地方了。”管池塘的人出来后对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鱼煮了吃了,他还说,这鱼得到它适合去的地方了,这鱼得到它适合去的地方了。由此看来,君子也会被那些合乎情理的事所欺瞒,但决不会被不合情理的事所蒙蔽。
     ③答:这个故事说明再明智的人也难免被表面上合乎情理的话所欺瞒。
 
十八、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不能手碰手接受东西,这是礼的要求吧?孟子说:是礼的要求。淳于髡就说:如果嫂嫂跌到水里,做小叔的可以用手去拉他救她吗?孟子说:嫂子跌到水里不救援,那简直是豺狼行经了。男女不能手碰手接受东西,这是礼;而嫂嫂跌入水中,用手去拉她,这是权宜变通之计啊淳于髡说:现在天下的百姓像是淹在水中一样,先生你去不去救他们,为什么呢?孟子说:天下百姓淹在水中,应当用道义去援救,嫂嫂淹在水里,应当用手去救。难道你也要我赤手空拳去援救天下苍生吗?
      ③答:没有冲突,因为正如孟子所说,“嫂溺,援之以手”是临时变通。不能拘泥于死是礼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