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巍巍古麇 雄峙秦巴——古麇方国考(二)

 天天见面的图书馆 2011-04-01



  麇的兴起与强盛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对郧县青龙泉遗址2006-一2008年度几次田皲掘的30座新石器时代末期墓葬中283件随葬动物骨骼进行分析,其中的94%(266件)是猪骨,而266件猪骨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尺寸大小、LEH发病率四个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家猪种群结构模式(6)。证明史前时期的青龙泉人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经济,而且相当稳定发达。而史籍上相当于此时的当地居民主要是南三苗族群,即百濮部族(7)。
  此外,主要分布于鄂西北和豫西南(相当于今郧阳地域及周边)的屈家岭文化,14c测年结果为公元前2550年一公元前2195年。屈家岭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有较大差别,“都可能是当时的土著,即传说中的‘三苗’的文化遗存。”(9)由此看来,麇应该是自夏代以来就在鄂西北生存开拓的部族,渐发展形成土著方国。也就是说,古麇大约在四千年前就已经在鄂西北郧阳繁衍生息(前2070夏朝立国一2009年)。
  至于楚人涉足濮地开发,则远在此之后的春秋时期一楚子熊通于公元前740年(周平王三十一年)“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8)尽管此前熊霜六年(周宣王六年前822)时,熊霜之子叔堪因内乱“避难于濮”,那只是亡命避难而已。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楚)若敖、蚧冒至于武、文,土不过同。”“同”是周代面积单位,杜预注“方百里为一同。”也就是说,从公元前’790年的若敖始,经霄傲、蚧冒、楚武王,楚文王五代楚王一百二十年的惨淡经营,到公元前671年(楚文王故,楚成王立),楚国实际控制的疆域方圆不过百里!应该说,楚灭麇(前611)的六十年之前,无论疆域、实力都远不如麇。
  近年郧县大量令世人震撼的考古新发现,成为这一推论强有力的佐证。如古麇国都所在的郧县五峰乡东峰、乔家院春秋古墓的重大发现。再如古麇国地域汉江河谷两岸~系列的重大考古发现。
  2005年3月,湖北省文物局、武汉大学考古系及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又在郧县的辽瓦店子发现大型夏商时代文物遗址达10万多平方米!这是丹江口库区首批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的6个地下文物点之一。
  考古专家在此先后发现一段古城墙、多座商代早期土坑墓以及商周至唐宋时期的古窑址16座。已发掘的40多个探方,整齐地堆叠着龙山文化晚期直至现在人类活动的遗迹。出土了一批形制极典型的陶器及甲、鬲、鼎、青铜兵器、灶等一批珍贵文物以及人体骨骼。为揭开夏商史上重大的学术奥秘提供了更为丰富而准确的实物资料。
  专家认为该遗址的发现是夏商周史上除河南殷墟以外的最重大发现!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陈官涛称,这里是贯串旧石器时代至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直至今天的一部通史的文物宝库。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人类文明通史”遗址,“同一遗址中出现这么完整的文化序列,不仅在湖北省是首次发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据国家有关文物专家认定,辽瓦店子夏代文化遗存保存完好,遗迹、遗物十分丰富,各类遗迹分布有序,聚落形态较为清晰,且有与河南二里头遗址(夏文化遗址)相同者,且数量多于二里头。这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夏代文化的整体认识。专家们根据考古文化命名规则给该处遗存命名为“辽瓦店子文化”并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但这些仅仅是对辽瓦店子遗址发掘不到十分之一的结果。继续发掘,可能会有关系到夏商周断代工程,甚至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惊人发现。
  2009年11月,在郧县举行的有中科院专家、著名大学教授及省市专家参加的“中国·郧阻文化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带来喜讯:目前在郑州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文物考古发现学术会上,国内权威专家确认,郧县辽瓦店子遗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依据就是荆州出土的战国楚文物,与辽瓦店子出土的从西周早期一直到春秋时期的诸多生活器具一脉相承。这一论断,结束了学界多年关于楚文化源头丹(江)淅(川)说、枝江说、南漳说之争。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辽瓦店子遗址中从旧石器时代至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的文化堆积层,证明在郧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类没断代,文化没断层,可谓“中国古代通史地域”和“百科全书地域”,是辉煌的汉江文化重地。
  如果说,郧县五峰古麇都城、辽瓦店子及青龙泉近年的大量考古发现令世人惊叹,那么,汉水流经郧县的区域内,古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几乎比比皆是。五峰乡庹家洲、大堰乡大寺、郧县老城、安阳镇郭家院、李营……这一处处贯穿石器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古文化遗址,犹如被汉水串联起来的璀璨明珠,闪耀着古麇人的智慧之光,折射出古麇人伟大的创造精神!
  2004年8月,湖北省文物局在郧县城关南部,原郧县老城幸福院旧址,进行了建国以来湖北省在丹江口库区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这里发掘了战国到东汉时期的古墓葬七十余座,出土文物近三百余件套。
  2006年10—12月武汉大学考古系对青山镇胡家窝遗址的发掘证明,胡家窝遗址第一期遗存是目前丹江水库湖北库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2009年5月4日,湖北省文物局确认,2008年在郧县安阳镇李营墓群出土的一件一千多年前的有铭文“丙午神钩位至公侯”的“神人抱鱼铜带钩”,目前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被评选为“南水北调工程湖北库区2008年度十大精品文物”之一。
  除汉水主流两岸遗址外,汉水支流堵河沿岸的考古发现也有力佐证了汉水文化之源远流长。2006年底,考古部门对堵河流域的黄龙、方滩、镜潭河遗址的发掘也有重大发现。其中黄龙大东湾遗址一座400平方米的西周庭院遗址中,西周陶器鬲与当地土著鬲同处一个烧烤坑,佐证了楚文化是楚地原始文化在吸收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对于揭示汉水中游先秦时期的文化面貌有着重要意义。
  简言之,三四千年前的古麇国,雄踞秦巴愎地,依凭汉江黄金水道,统率百濮之族,筚路褴褛,以启山林,渔猎之外,更开垦汉水两岸的肥田沃土,发展农耕经济,创造着辉煌的汉水文明。
  所以,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在为郧阳考古文化专辑《汉丹集粹》所写序文中称:“汉丹之地是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通道,是探索、研究人类起源、发展以及中华文明形成和楚文化演变等重大课题的关键区域之一,于中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麇内凭郧山汉水的地利之便,外联百濮之族而得人和之利,国势已是蒸蒸日上,更在春秋之时,得到一个发展机遇的天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国势衰微时将都城由周原东迁至洛邑,远离了麋国。自此,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已无能为力,更不可能像周昭王、穆王、宣王那样去南征北战了。
  又八十一年后,麇国的宗亲和盟主楚国发生了一场权利更替:“(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89),周召随后,数以立楚为王,楚怒,以随背己,伐随。武王卒师中而兵罢。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也就是说,继位的楚文王当年就把都城从距麇都二百七十里的丹阳(今河南淅川县),迁到距麇都千里之外的郢(今湖北江陵北)。
  周都与楚都的迁徙,大大减轻了麇的外部压力,客观上为麇提供了发展与扩张的机遇。古麇得此天时、地利、人和之便,便如烈火烹油般蓬蓬勃勃发展成强势之国,竟至敢于在七十年后挑战强楚!
  公元前617年冬,楚穆王与郑穆公、陈共公会盟息县后同赴厥貉(今河南项城),与蔡庄侯、麇子会合,商议伐宋。宋昭公惧而请服于楚。麇子却不告而别擅自逃回国了。《左传·文公十年》记之为“厥貉之会,麇子逃归”。说明麇国开始公然摆脱楚国的联盟。
  麇国的公开背盟使楚穆主大为震怒,次年便派令尹(相当后世的宰相)成大心讨伐、麇,楚军一度在防渚(今房县)打败了麇国军队,但离麇国都城还有几百里山路。楚穆王又派太师(君王的师傅)潘崇复伐之,这一次楚军竟至推进到麇国都城锡穴一带。
  古麇国在此经营千年,,又高山屏蔽,汉水三面阻隔,不习山地战的楚军无法与麇国军队抗衡,无功而返。楚穆王之令尹、太师亲征也无法撼动千年古麇,强大的麇国一如巍巍高山岿然不动!
  其明年,令尹成大心去世,成嘉继之,伐取“群舒”。此际秦、晋、齐、鲁、宋、卫、狄混战,楚因两次不远千里伐麇失利,无力旁及。只能遥看着狂妄的麇国一天天坐大!又明年(前614),楚穆王在怅恨中死去,子熊旅立,是为后来炳彪史册的楚庄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