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学说与诸子百家(上)

 东光破碎 2011-04-02
段振坤:黄帝学说与诸子百家(上)
2009-11-20 21:01

1.黄帝诸子

    《汉书·艺文志》五行类有《黄帝诸子论阴阳》二十五卷,黄帝诸子,即封胡、大挠〔又称大填〕、大山稽〔又称太山稽〕、力牧〔又称力黑〕、风后、大鸿〔又称鬼臾区〕、孔甲、岐伯、伶伦〔泠líng沦〕、天老、五圣、知命、规纪、地典、常先、羲和、隶首、容成、俞拊等。《纲鉴易知录》云:“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风后明乎天道,太常察乎地利,苍龙辨乎东方,祝融辨乎南大封辨乎西方,后土辨乎北方。帝命苍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苍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

    苍颉。黄帝史官。《世本》载“苍颉作书”。《说文解字》云:“庖羲氏始作易八卦,神农氏结绳为治,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坑之迹,初造书契。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20世纪所大量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即为苍颉契文体系之遗存。

    孔甲。黄帝史官。《汉书·艺文志》载《盘盂〔yú〕》二十六篇。刘向《七略》云:“盘盂书者,其传言孔甲为之。孔甲,黄帝之史也。书盘盂中为诫法,或于鼎,名曰铭。”

    容成。黄帝史官。《世本》云“容成作历”。《纲鉴易知录》云:“帝命容成作盖天,以象周天之形。综六术,以定气运。”

    隶首。黄帝史官。《世本》云“隶首作数”。 《纲鉴易知录》云:“帝命隶首定数,以率其羡,要其会而律、度、量、衡由是而成焉。”

沮〔jǔ〕诵。黄帝史官。《世本》云:“黄帝之世,始立史官,苍颉、沮诵,居其职矣。”《世本》云:“沮诵、苍颉作书。”

大挠。黄帝史官。《世本》云“大挠作甲子”。《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尊师》云:“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月令章句》云:“太挠探五行之精,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支干相配以成六旬也。”

力牧。《黄帝四经》称力黑,黄帝助手。《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汉书·艺文志》载道家《力牧》二十二篇,班固注曰:“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兵阴阳家《力牧》十五篇,班固注曰:“黄帝臣,依托也。”《黄帝四经·十大经·观》记述“黄帝令力黑潜行伏匿,周流四国,以观无恒,善之法则”等事迹,《十大经》有多篇为黄帝、高阳与力黑的问对。

    果童。黄帝助手。《黄帝四经·十大经·果童》为黄帝与果童的问对。

    阉〔yān〕冉。黄帝助手。《黄帝四经·十大经·五正》为黄帝与阉冉的问对。

   封胡。黄帝助手。《汉书·艺文志》载《封胡》五篇,班固注曰:“黄帝臣,依托也。”

    风后。黄帝助手。《汉书·艺文志》载《风后》十三篇,班固注曰:“黄帝臣,依托也。”五行类有《风后孤虚》二十卷。

    大鸿。又称鬼容区、臾区,黄帝部下。《世本》云:“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臾区占星气。”《汉书·艺文志》载《鬼容区》三篇,班固注曰:“黄帝臣,依托也。”

    地典。黄帝部下,《汉书·艺文志》载《地典》六篇。银雀山汉墓出土《地典》一文,内容为黄帝与地典的问对。

    史皇。黄帝部下。《世本》云“史皇作图”。

    伯余。黄帝部下。《世本》云“伯余作衣裳”。

    羲和。黄帝部下。《世本》云:“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臾区占星气。”

    常仪。黄帝部下。《世本》云:“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臾区占星气。”

伶伦。又称泠〔líng〕沦,黄帝部下。《世本》云:“伶伦造律吕”。《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云:“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锺之宫,适合;黄锺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锺之宫,律吕之本。”

荣将。又称荣猨,黄帝部下。《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云:“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纲鉴易知录》云:“帝命荣猨铸十二钟,协月筩以和五音,立天时,正人位焉。”

    岐伯。黄帝之医。《纲鉴易知录》云:“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气,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复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脉息;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天年。”

    应龙。黄帝部下。

大隗〔wé〕。黄帝师。

    广成子。黄帝师。《庄子·在 》记载黄帝问道于广成子。

    牧马童子。黄帝师。

2.五帝

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贾谊《新书·修政语上》说:“帝颛顼曰:‘至道不可过也,至义不可易,是故以后者复迹也。’故上缘黄帝之道而行之,学黄帝之道而赏之,加而弗损,天下亦平也。”

帝喾。高辛氏,黄帝曾孙。贾谊《新书·修政语上》说:“帝喾曰:‘缘道者之辞而与为道已,缘巧者之事而学为巧已,行仁者之操而与为仁已。故节仁之器,以修其躬,而身专其美矣。’故上缘黄帝之道而明之,学帝颛顼之道而行之,而天下亦平矣。”说明颛顼和帝喾都是传承黄帝之道的。

尧。陶唐氏,黄帝玄孙。

舜。有虞氏,黄帝八世孙,高阳六世孙。《国语·鲁语上》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

    禹。夏后氏,黄帝后裔。《国语·鲁语上》载:“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

3.商代诸子

商代就已形成以黄帝之道为背景的诸子结构,伊尹、太公、鬻熊、辛甲,均是商代黄帝学派的代表人物。

伊尹。《汉书·艺文志》载《伊尹》五十一篇,姚振宗曰:“史言伊尹从汤,言素王之事,盖亦述黄虞之言为多。此其所以为道家之祖,而老子犹其后起者也。”《伊尹》述黄帝虞瞬之言,1974年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帛书中就有伊尹《九主》,属黄帝形名之学,《史记·殷本纪》载:“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太公。《汉书·艺文志》载《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包括《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班固注曰:“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七略·别录》云:“师之,尚之,父之,故曰师尚父。”《谋》指《太公阴谋》,《言》指《太公金匮》,《兵》指《太公兵法》。

太公姓姜名尚,是羌族部落首领,炎帝之后。羌族与周族世代通婚,为西方强族,是商人的劲敌,是周人灭商的主要盟军。在武王克商的战争中,姜尚是八国部族盟军的军事首领,这说明羌族是武王伐商联军中的骨干力量。

太公是商末周初中国文化的担纲人物,上承黄帝,下启诸子,《太公》二百三十七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理论体系。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对黄帝书了解得最清楚,甚至能知道黄帝书创作背景的,均出自《太公》。武王丹书受戒中的黄帝书《丹书》,就是太公所授。《太公金匮》载:“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馀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由此可见,处于商末周初时期的太公,对黄帝书的来龙去脉是十分清楚的,到春秋以后的诸子时代,就不清不楚了。

辛甲。《汉书·艺文志》载《辛甲》二十九篇,刘向《别录》云:“辛甲,故殷之臣,事纣,盖七十五谏,而不听。去至周,召公与语,贤之,告文王。文王亲自迎之,以为公卿,封长子。”《左传·襄公四年》载晋魏绛对晋悼公云:“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并述其《虞人之箴》。

鬻熊。《汉书·艺文志》载《鬻子》二十二篇,班固注曰:“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宋翔凤曰:“《鬻子》书已不传。今传逢行 注《鬻子》,乃是伪书。惟《新书·修政语》二篇,当采自《鬻子》。凡文王以下问者,皆在下篇。其上篇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之言,皆鬻子所述,以告文王以下者也。”《鬻子》述黄帝与颛顼之道,与鬻熊是黄帝之孙颛顼之后祝融的后裔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黄帝书,都出自楚人之手,这与楚人作为黄帝族后裔核心部落有着重大的关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