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廷龙故居(复泉山馆)
浮光掠影 2010-06-11 09:17:17 阅读111 评论5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0年1月3日上午,我们从苏州大学、圣约翰教堂出来,就开始寻找十梓街最近的一个目标:‘顾廷龙故居’。走了没有几步,正想找人打听,却看到路北一座沿街大楼中间留有一跨底楼的通道,穿过通道可以看到一个大门,墙上有我熟悉的黄色保护建筑标志牌,走近一看,得来全不费工夫:十梓街56-3号就是‘顾廷龙故居’。大门禁闭,东面有一备弄。 ![]()
在‘苏州名人故居’图上,这里叫‘复泉山馆’。 以前宅邸原为朱之榛宅,朱在光绪年间曾署按察使、布政使,其庭院具花木假山之胜。1915年为顾廷龙祖父顾祖庆购得,在后院发现南宋“复泉”井栏,井栏为青石质,八角形,一面刻“绍定三年十二月”等小字题记,另一面刻大字“顾衙复泉义井”和小字“崇祯七年四月立”,经考证这位顾某可能是万历进士、御史顾宗孟。顾祖父欣喜之余将井栏移至东书房,并题额 “复泉山馆”。顾廷龙先生年轻时还自己动手,把井栏上的铭文拓下来,并装裱成一本大开册页,其父竹庵公写了跋文,并由容庚题端,吴湖帆作画,章太炎、钱玄同、胡适、张元济等五十位名人学者题咏,可见学术界人士对这一凝结一个时代风尚的文物的珍重。1981年底,顾廷龙先生将复泉井栏和复泉井栏石刻拓本册页损赠给了苏州博物馆。 ![]()
![]()
复泉山馆坐北朝南,属清代中期建筑,东西三路,中路存三进。东路第一、二进为对照花厅,梁枋和冰裂纹格扇甚为工细。 我们在东备弄前进,在中间一进的天井内,坐南朝北有一砖雕门楼,额“恭俭庄敬”。该门现已成为前一进居民的后窗。这一进朝南的小楼上下槅扇窗户还是原貌。在备弄中再向前,东面有一小天井,赫然一座古井,还有居民在洗衣服。备弄到底,朝东侧的内石库门上有阴刻小篆“洗心藏密”的砖雕。 ![]()
![]() ![]() 顾廷龙(1904.11.10-1998.8.22),字起潜,江苏省苏州市城东平江路混堂巷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1924年毕业于苏州省立第二中学 (今苏州市一中)。1927年考入上海南洋大学机械系。1928年转学到国民大学。1931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获文学士学位。考取北京燕京大学研究生院专研古文字学。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现代著名版本和目录学家、图书馆事业家、书法艺术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部,与燕大史学教授、宗侄顾颉刚共同研究古史问题。后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采访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被迫南下。1939年8月与张元济、叶景葵、陈陶遗、李拔可等人在上海共同创办合众图书馆,任总干事、董事。与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合编了《明代版刻图录》。
![]()
![]()
![]()
![]() 顾廷龙先生是潘祖年的女婿,与大收藏家书画家吴湖帆是连襟。我们在许多地方还能看到顾先生题写的匾额。 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初稿 |
|
来自: 苏迷 > 《苏州名人故居 纪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