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学生小组学习共同体,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xiao梅子2010 2011-04-03
构建学生小组学习共同体,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丰台第七中学   齐  欣
    “一到作文课,我就感到时间特别特别长,老师讲了十几分钟后,往往要我们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交600—800字的作文出来,简直是要命。我只好硬着头皮凑字数,挨到下课时为止……”
    “不能写‘黑色’‘灰色”作文!老师总要我们按照他们的意思写东西,我们同学在一起好多好玩的事情,不敢也不能写出来,否则没有高分,弄不好还会不及格……”
    这是我的学生对“作文”的看法,厌写情绪极重。有人说:“几乎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没有任何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段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那么,如此富有创造力的心灵面对作文题,为何举步为艰、行文枯涩呢?
    在学校“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指导下,我放弃了单一的多写、多练或随意模仿的教学手段,尝试着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营造互动、和谐的写作气氛,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一、合理分组,达到写作互补
    “合作”是一种以情感为细节,以平等为基础,以相互尊重、交换意见为特征的交往方式。如果组员之间优劣分明,就会产生 “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某个学生的听众;如果组员之间兴趣不合,就会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任何效果。合理分组,才能写作互补。
    我采取了三种分组方式:
    1.固定组建。按教室固定座位,六人一组。这种分组形式不需要将学生分出层次,可以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其妙处在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默契良好,有共同语言,最能体现团队精神。适用于撰写班日志、观察随笔、搜集写作材料等。
    如让学生“编辑祝福短信”,鼓励月考失利的同伴。有人写:“挫折算什么?用笔一分钟能写十几个,可用橡皮擦不过几秒钟啊!一切都是经历,我是某某某,我怕谁?”有人写:“出门时阳光灿烂,回来时却被淋得狼狈不堪,报怨老天?不。下次带伞!”“数学上不会‘180度拐弯’,可语文爱你一万年啊!总会有人对你说‘very good',积累、沉淀、升华,相信你自己,不会永远带着负电荷!”
    2.随机组建。按就近原则,四人一组。其妙处在于既节约时间,又能积极、主动、活泼的学习。适用于随时开展小组讨论、想象作文、仿写等。
     如就“0. 5+0. 5=1、1+1<2,1-1=0、(-1) -1=-2”四个式子各抒己见。同学们畅所欲言:“两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两个不完美的人凑在一起就是完美”“一堆沙子和另一堆沙子放在一起还是一堆沙子”“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不一定都是对的”“一份气馁加上一份退缩就是两份失败”“一只公乌龟死了,母乌龟殉情,两个小乌龟饿死了”“一颗封闭的心,不止失去了和别人沟通的机会,还会收获别人的误解。”“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就会圆满。”“互不宽容,两个人的力量就小于2”“友谊出现一个小洞,不去修补,洞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3.按需组建。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应运而生,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比较灵活。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适用于各种开放性的作文。
学了宋词后,学生对这“古代流行歌曲”很感兴趣。我就要求学生自由结合,试着填词。“如梦令”组佳作:“昨日春雨飞入,潜入大地深处,试问田耕者,已是满园春路。争怒,争怒,江南音信到处。”我告诉学生,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 ,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种“偷”就是模仿。偷其气就是模仿中的创新。同学们再细细品评一下诗人原作,小组修改自己作品的不当之处。小组交流后,“如梦令”组提出“争怒,争怒”不当,但苦于无法修改。我引导学生:“江南音信由谁来报?”学生思索后改为“争诉,争诉,江南音信到处。” 修改后,“沁园春”组佳作获得一致赞赏 :“祖国风光,千里名传,万里赞扬。望地图左右,唯我兴旺,两条巨龙,盘在中央。指南火药,造纸印刷,本国资质比天高。零八年,看我国上下,更是富饶。  中华如此多娇,前世英雄劳苦功高。惜一代天骄,没有看到,好汉刘翔,为国争光,杨氏利伟,扬我国威。综合国力,稳中有升,这边风景更美好。盼望着,统一大业后,骄傲自豪!”
    其实,无论哪种分组方式,其目的都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互补研究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彼此互通独立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交流反思,在团队互动的和谐气氛中丰富自己的头脑,其实就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着教师指导无法相比的效果。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能从他人的习作中学习选取材料之新,谋篇布局之精,遣词造句之妙,描写抒情之真,再经过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真正做到广取同学之长,互补提高。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评改交流
    过去的作文评改,均由我一人完成。每次要批阅六、七十份作文,在每篇作文后写下准确、中肯的评语,按中考评分标准打分。作文发下,学生却只关心所得分数,对教师评语不屑一顾。讲评课上,我欣赏的“范文”根本得不到学生共鸣,劳而无功。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评改交流,则可事半功倍。
    1.把作文修改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
    2.每组学生都做了分工,组长为组织和记录者,成员分工汇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组间交流时,每次的发言代表不能重复。
    3.我起主导作用,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如作文《第一次》写完后,首先,我要求学生先自由组合,分“题目”组、“选材”组、“语言”组、“结构”组对全班同学作文进行分类调查。一天后,各组调查结果出炉,在全班交流汇报。
    “题目”组指出:题目不新颖,无吸引力;分为:A:比赛类:参加(美术、数学、十项技能、跑步 )比赛   B:获奖类C:运动类:骑车、骑马、游泳、上网   D:家务类:洗碗、炒菜、做鸡蛋炒饭   E:感受类:踏进七中的大门、上课回答问题、当班委、理解父母、在元旦联欢会上唱歌、去游乐场、与陌生人说话、感受母爱、感动、哭)  F:不写题目
    “结构”组指出:结构不清晰,大多只分3段,没有明显开头。
    “语言”组指出:语言陈词滥调,大致雷同。写外貌——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写惊奇——嘴张成了O型;写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嘴馋——馋猫……
    “选材”组选出了一篇失误文章和一篇精彩文章供大家评阅。
    之后,我要求学生按固定组合作学习,组长主持,组员交流。在这两篇作文后写上中肯的评语。在组内充分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汇报交流,组间学习。
    失误文章学生评语:“文章选取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但没有写出真情实感;题目不通;语言极不流畅、错别字太多;没有写出“第一次”。
    精彩文章学生评语:“选材较好,题目新颖,吸引读者;着重描写心理,很成功,也写了“第一次”对我的影响……”最后,同学就近合作,互改自己的文章。
    通过小组的评改交流,学生在不经意中不但抒发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也获得来自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和思想。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合作促进学习,成绩共同进步
    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反映:“我写的句子被人欣赏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原来作文可以这样写!以前老师讲的我总觉得太‘玄了’,似乎明白到写时就又不知从哪儿下笔。看来还是我们同龄人好交流啊……”
    有的同学自觉查找资料、打印了《中考满分作文密码解读》供大家参考;经过同学建议,我班创刊了《我们青春的纪念册》,每日轮流记班级日志;有的同学踊跃向报刊杂志投稿……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2006年中考,我班最高分110分,还有108分、106分、105分……优秀率达到30%以上,其中作文成绩是取得高分的关键。这样的成绩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来之不易、振奋人心的,也更让我坚定了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信心。
    我看到:构建学生小组学习共同体,可以改变学生写作难的被动地位,产生有效的伙伴效应,通过合作互助,达到写作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成绩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我充分感觉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