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域课程、整合课程比较谈--一起爱宝宝

 悦读馆 2011-04-05

整合课程、领域课程比较谈

                        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刘金英

时下,各种各样的课程充斥着幼儿园,令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不可否认,因为幼儿园在选择教材方面不像中小学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统筹,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造就了一个幼儿园课程的市场,使得幼儿园课程竞争激烈,幼儿园为了赶上潮流,也频繁的更换课程,使得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是来不及仔细的对课程进行实践和反思就又匆匆被推着往前走了。但是从另一个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充分体现了幼教课程理论的迅猛发展,从而出现了现在百花齐放的局面。我认为,每一套课程都有相关的理论和强大的专家队伍作为支撑,再加上有力的宣传、健全的销售系统,真是很难分辨孰是孰非。我觉得评价课程如何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评价一套课程首先应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其次,还得需要专门的评价标准和指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每种课程都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但难免存在弊端。就目前我们使用的南京师大的领域课程和活动整合课程来说,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一下对以上两种课程的看法。

一、从课程概念本身的含义来诠释

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领域课程注重让儿童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的是纵向的知识技能,各学科方面渗透较少,相对比较单纯,容易被老师把握,但是它只关注学科逻辑,没有根据儿童的兴趣提出生成新课程的要求,容易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应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如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只预设三分之一的课程,三分之二的课程是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幼儿的兴趣一起生成的。

活动整合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强调了横向的联系,强调融合,注重运用,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支持,而不单纯是知识本身,同时为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生成相关的课程留有余地。但是它却因为缺乏严格的计划,而不容易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知识。

二、从内容的结构来看

领域课程的学习内容一般有内在的逻辑结构,每一领域自成体系,这主要依据领域内部的结构而展开的课程,能使儿童按学科逻辑系统地把握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体现在数学、音乐领域,如小班数学上学期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大点:认识颜色并按颜色进行分类;认识标记并按标记、用途分类;按某一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等。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就可以很系统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再从每一个活动的设计来看,每一个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有明确的表述,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少,给幼儿发挥的空间就更少了;从另一角度来看,幼儿是否对此内容感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有多大的自由度呢?经过学习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呢?

新《纲要》提出了教育内容之间的“全面性”“启蒙性”和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的要求,反映了新的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观念的导向。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儿童核心经验为单元来设计结构的,更多的关注了幼儿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特别是适应社会环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整合课程内容的时候充分注意了领域的发展要求。两层扩展的领域教育圈,内层是按五大领域,外层是按多元智能的八大领域划分的,它的整合体现在两个纬度,一是依据核心经验为中心整合各个领域的内容,二是在每个活动中整和相关领域的内容。整合课程侧重于社会和科学认知方面的内容,艺术方面的内容相对欠缺。如小班上学期《来来来,来上幼儿园》艺术活动只有四个,并侧重于音乐方面,几乎没有美术方面的内容。

三、从课程目标的角度进行对比,

领域课程的目标从表述上比较强调结果,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情感性的目标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如:小班上学期教幼儿认识《“1”和许多》目标如下:(1)教幼儿认识1和许多。(2)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和起来是许多。(3)教幼儿学习短句“我拿(放)了一个”。目标(1(2)是属于知识性的内容。目标(3)是语言技能的要求。单从目标来看缺乏情感方面、创造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仍以数学活动为例,在整合课程小班上学期《三只小猪》的活动中,目标(1)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2)知道对象的排列方式不同,不影响其总数,帮助幼儿发展其守恒概念。目标(1)体现了能力方面的目标即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是让幼儿通过一一对应或者是点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目标(2)通过让幼儿操作即在排排图片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数的守恒概念。

由此看来,领域课程目标导向于知识和技能忽视了情感、能力的培养,是属于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注重结果的高结构化课程;而整合课程较关注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有好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教学参考只是给出了一个较笼统的活动方案,许多方面还需要老师于幼儿共同来发现和完成,相对比较注重活动的过程,是属于结构化程度较低的课程。

四、从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来看

《纲要》总则第三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领域课程与家庭互动的较少,与社区就更少了,它较多地运用集体和小组的活动,更多地面向全体,更多的关注幼儿平均发展水平,对能力强的或能力较弱的无法协调。而整合课程更多地考虑到社会方面的因素,更多的调动家长的教育资源,把幼儿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对待,以生活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相对感兴趣的活动展开课程。以中班《给你一封信》为例来谈谈组织形式。传递信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从最早的烽烟到现在的手机短信、Email 、传真,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因此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就需要调动家长的资源和社会的资源,如《邮局之旅》就需要与社区的互动,通过参观邮局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了解有关信件的基本知识,这是通过幼儿的亲历实现的,不是在课堂上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的,体现了与社区的互动;《温馨的信》《飞鸽传书》《好快的信》必须由家长来协助收集相关资料,并能为幼儿进行相关的讲解,体现了与家庭的互动;在《我们班的信封、信纸》《我是邮递员》《称一称,有多重》《拼拼乐》《班级邮筒》《邮票大集合》等活动中幼儿相互帮助、共同制作、合作完成,体现了生生互动。

五、从课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看

学科教育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分门别类,强调为设计、组织知识、技能提供系统,强调为理解社会和世界提供关键概念、探索的工具以及认识的方法,但是,学科教育所强调的这一切活动,常常是以较少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较少顾及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为代价的,对于学前儿童而言,这些代价是沉重的。而整合课程为幼儿的兴趣和爱好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儿童能有机会参与教师设计课程的过程,使教师能够根据儿童的状况个体化设计和调整课程计划,不只关注儿童认知的发展,而也充分估计儿童多方面的发展,使儿童认知、情感和身体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支持,相互增强,从而在整合的活动中去获得经验和知识。其次,从课程的名称表述上比较。活动课程比较生活化、游戏化,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如认识上下的空间方位的课程,题目是《它们在哪里》,是用玩偶来藏猫猫的方式进行,充分体现了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特点,再如《收拾玩具》是培养幼儿分类的概念和能力,因此在组织活动时既能充分地提供操作材料,又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不管是在常规培养方面还是类别概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六、从建构理论方面看

领域课程忽视了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更多的关注老师“怎么教”,而忽视儿童“怎么学”,忽视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能否让幼儿内化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关注外在的知识灌输和传递。

整合课程体现了幼儿主动的建构过程。活动具有目标导向,引导儿童的发展。每个活动都考虑了儿童现有的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提出的目标要求尽可能注意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活动需要人际互动,形成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整合课程的活动类型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区域活动、参观活动、亲子制作或统计活动等,活动需要情境,在整合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关情景,帮助幼儿形成经验的链接。

七、从人的因素(教师)来看

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将课程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因此同样的课程如果由不同的教师来执教恐怕也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是一个爱钻研、爱思考的老师她通过观察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生成新的课程,因而也能调节课程的结构化水平,使高结构化的课程转化为低结构的课程,这也许就是许多优秀教师不管使用什么课程,都能作出优秀的课例来。反之,如果是因循守旧的老师,任何优秀的课程她不能领会教材中的精华与理念,甚至连照搬书本也做不到,只按照自己几十年来的思维定势来进行,也会使低结构化的课程转化为高结构化的课程。

领域课程已有了数百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从目标到准备、组织过程、建议和延伸也都有相关的具体的操作方法,相对于教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许多老教师包括我们在内在使用起领域课程来比较得心应手。在领域课程指导丛书中我看到,南京师大幼儿园的老师在使用领域课程时并没有照科宣读,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适当的选择和生成,并把目标过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又能体现出教师与幼儿的主动性,所以我认为“人”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整合课程中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更多地与家庭与社区互动,这就需要教师能取得家长与社会的支持才能更好的落实课程,如果做好了就能充分展现出整合课程的优势来,反之,如果用老思路、老方法进行,靠幼儿园老师来实施,那还比不上领域课程,只能是干巴巴的说教,是丢了西瓜芝麻也未捡到。整合课程把老师的作用隐藏起来,老师由明处转移到暗处,作用是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和提供有价值的辅导,因此有一种感觉就是好像整和课程比领域课程简单了、没意思了,其实真实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吃透整合的理论,不能正确操作而导致的结果。因此我个人认为,整合课程需要更优秀的师资来实施。例如闻名世界的瑞吉欧教育课程主张幼儿、教师、家庭三中心的观点,所进行的方案活动家庭、社区必须开绿灯,如在《认识超市》的活动中,超市可以停业一天来供幼儿学习探索;教师和幼儿每天都有一个机会在幼儿园的广场相互交流经验,以便让老师能发现新的主题活动。正是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符合孩子兴趣的生成课程。

总之,课程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觉得评价一套课程首先要看它的理论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价值取向是否能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有意义,内容安排是否符合本地区的地域的特点,本园的师资水平能否把握课程并按正确的方向实施等。每种课程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能灵活的使用,扬长避短的话就能使课程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