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作文训练第二次讲座----读懂满分作文,弄懂人类表达的规律 人类的表达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人与人之间就不能进行沟通和交流。 作文也是交流,是作者与读者、与阅卷老师之间的交流;如果你写出的作文不符合人类的基本表达规律,交流就会出现困难,作文当然不能得高分数。 人的基本表达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 具体就是我们经历的事情或者从别处看到、听到的具体故事;抽象就是故事中包含的意义。 我们看一个例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眼前的景物的具体形象的,但作者从中感悟抽象出了属于自己的意义:万类霜天竞自由。"自古逢秋悲寂寥",但作者看到的却是生机勃勃。一代伟人、一个大文学家,他的表达也符合人类表达的基本规律。 一个完整的思维,应该走过从具体到抽象的完整过程。 如果你的大脑只能想到具体,却不能从具体中抽象出意义,那么我们可以说,你只学会了半途思维,你的作文思维有欠缺,你的作文一定会陷入困境。 例文1: 精彩瞬间 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 一 春天的公园里,小草在抽芽,小鸟在歌唱。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蹦呀,跳呀,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中。一颗小石子绊倒了他,他趴在草丛中,爱的需要在他的眼眶中闪烁。母亲走过来,轻轻地抱起小男孩,用爱的眼神鼓励他,用爱的抚摸赶走痛…… 这瞬间短暂,但母亲的爱却是永远的。 二 一个黑暗的夜晚,天空没有一点光,没有一丝风。在昏暗的烛光下,隐约晃动着两个一老一少的身影。白花花的头发下,有着一张饱经沧桑的脸,皱纹如老树皮一般。这是一个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她噙着泪花,慢慢地张开口,一旁的儿子左手端着一碗难闻的中药,右手盛起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着,然后缓缓地移向母亲。在接触母亲干裂的嘴唇时,滚烫的泪水滴在了儿子的手上,渗进了儿子的心里…… 这瞬间短暂,但儿子的爱早已升华。 三 喧闹的街道上,两旁的树木飞驰而过。一辆公交车载着乘客平稳地行驶,像往常一样,一切都那么平静、自然。突然,司机的心脏猛然跳动了一下,他知道,这是心脏衰竭的前兆。此时,他没有慌张,缓缓转动方向盘,将车稳稳地开到路的右边,用脚踩着刹车,用尽最后一份力气拉起手刹。车停了,他也走了,脸上浮现的,分明是一种欣慰。 这瞬间短暂,但司机的爱却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爱在生活中绽放,简单而深刻,短暂却精彩。 愿这份爱永远在你心里开花、留香。 例文2: 可贵的瞬间 一对夫妇攀登高山,丈夫比妻子要快一些,快要到达终点时,丈夫所攀的岩石承受不了他的重量,他失足了,山下的人们看到这惊险的瞬间,纷纷抽了一口气。只见妻子在这危急的瞬间,毅然抱住下滑的丈夫,两人拥抱着坠落山谷。一位旅客拍下了这难以忘怀的瞬间。 他们的爱如此可歌,表现在这一瞬间中。我猜想当他们坠落的时候,双手紧握,把浓浓的爱化在那对视的目光中,再无语的坠落中坦然走向死亡。 是啊,这可贵的瞬间,包含着无私的爱,无畏的勇气,无语的坦然。 我在家乡的原野上,那一朵朵纯洁的花上,美丽的蝴蝶快乐地飞舞着,挥洒着属于它们的自由。 忽然,我眼前划过一个白弧,我往它跑去,惊散了周围的蝴蝶。只见刚才那白弧是那只纤弱的白蝴蝶用自己的身体勾划出来的。我用一朵同样洁白的花托住它,它拍打着受伤的翅膀,节奏渐渐地缓慢下来,我无语地对着它,把它与花埋在了地下。 世上也有那可贵的瞬间;蝴蝶的优美降落,枫叶凄美的飘落,烟火灿烂的瞬间,不正是它们生命中灿烂的瞬间吗?它们在这瞬间中勇敢地拼搏,不管结果终是消逝,但它们也曾努力过,奋斗过,消逝得无怨无悔。这就是瞬间的可贵。 动植物等都在这瞬间里拼搏,更何况是人呢?人生的可贵在于过程,而过程是由这瞬间汇成的,我们要在死亡面前无愧,就让我们从这瞬间开始吧,在这瞬间中闪烁着我们奋斗的光芒! 珍惜这可贵的瞬间吧! 例文3: 《转折》 北京四中李昕洋 每次跑 每次回老家,最害怕的就是弯道。所谓的山路十八弯在老家的公路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我常常会在被甩得头昏脑胀时哀叹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弯道在等着我。看到它,我的胃就控制不住的开始抽搐。 虽然对弯道咬牙切齿,但有时却会被转弯后的美景征服,忘记了刚才的抱怨。那在转弯后蓦然跳出的一带青山,温婉恬静的流淌着的一湾碧水,悠然唱着歌挑着柴回家的樵夫、独坐小舟静静等待的渔翁,无不与转弯前了无生气的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我有时对转弯甚至还会有几分期待。 高中二年级期末分文理科的时候,经过与父母的激烈辩论,最终我还是被推进了文科班。心不甘情不愿的告别了理科,走向我从未预料过的文科,头痛胃痛一齐发作。这个弯转得可真够大的,我苦笑着想,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能学好地理、政治这些不知所云的学科,更不知道除了当作考进大学的筹码外,它们还能有什么实际用途。我不可能真的对着一颗土豆大讲特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然后等着它变大吧?那我还不如去做基因实验见效更快呢。这 次第,怎一个痛字了得! 抱怨归抱怨,书还得念,尽管我像听天书一样听老师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屡算屡错,屡错屡算的与转来转去的晨昏线搏斗,纹尽脑汁地联想西部大开发的政治经济意义,我也仍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训话时我却在回想秦末农民起义……然而我顾不了那么多,除了与转弯较劲外,我其实也在期盼着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那一天。每天自习与"方舟"成员的争辩,每次读历史时的拍案叫好,每回分析政治时的旁征博引,渐渐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而是胸怀韬略指点江山意气风发长袖善舞的谋士,这,也可以算"转弯"吧? 不知什么时候,我已转过了弯道,文科也好,理科也好,至少我学到了知识,变成了有用的人,这就够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喜欢转弯、欣赏转弯,它其实是一门艺术,要经过挣扎拼搏才能看到美景的艺术,其中滋味无穷,难以道尽。 "我开始喜欢转弯、欣赏转弯,它其实是一门艺术,要经过挣扎拼搏才能看到美景的艺术,其中滋味无穷,难以道尽。"这句话,就是从个人经历这个具体事情中,抽象出的意义。 例文4: 依稀记得这样的情景:于暮春三月,撑一柄油纸小伞,流连于姑苏江南的小镇,天空中斜织着密密细雨,两旁路上是古旧的亭台楼阁,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轻盈地漫步,空气中飘散着湿湿的花香…… 于是,便有人说,美就是轻柔,就是典雅,就是雕梁画栋,就是亭台楼阁,就是江南烟雨…… 但是,答案却不是惟一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燕云十八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苍莽大漠遥岑远目,则青海长云,碧天黄沙。风卷起大旗猎猎作响,秋风萧瑟,胡马长嘶。大大小小的沙砾肆虐地拍打在你的脸上。但你不会畏缩,你只会感到一种苍凉、一股豪气洞彻肺腑,不禁涌起一种仰天长啸的冲动。 这又何尝不是美呢?美得豪迈,美得粗犷,美得痛快淋漓。 例文5: 月是故乡明 福建考生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 因为深情,所以偏执 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菌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不及家园日暮对点起的那一束橘黄的灯光。 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菁菁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心存感激,任便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多么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已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它的美丽;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已那份偏执的认知。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呵。 萧乾的好友远居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点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样渴望要一颗家乡的枣核……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见出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上了它。就如同母亲对并不 美丽的女儿,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 "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露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易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例文6、 规则 北京考生 有两个关于规则的故事。 其一,不断更换的"警示牌" 某小区绿地,工作人员为了保护草坪,立了一块警示牌,上书:"禁止践踏草坪!"语言简洁明了,无人不懂,无人不晓,可惜,无效;于是改用婉转语写到:"小草依依,践踏何忍?"虽看似触动人心,但没过多久,依然失效;最后,工作人员不得已而采用"欺骗之术",警告:"草坪下有电线!"什么?有电线!可不敢再踩了??可惜,后因一顽童误入草坪安然无恙而再次失效。 君子曰:制度规则,难矣! 其二,如何分粥 某甲乙丙丁戊,个个贪心吝啬,生怕别人多占一分,自己损失一豪。五人要平分一锅粥,该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如此五种方案, 君子曰:方案五,甚妙! 如此关于规则的故事在生活中可谓数不胜数。社会需要秩序和协作,而秩序需要规则维护,协作亦需要规章保障。劝说、教育让人们遵守规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人们不得不自觉遵守。这样既可以维护秩序,又可以提高效率??譬如分粥方案五,难道不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经典规则吗?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了权力之间相互平衡制约的道理。推广到规则制度,是否可以理解为规则制定者与被制约者之间的平衡呢? 任何一种精彩的规则,无不体现"公平的制约":违反规则者能够受到相应的制裁??此为公平;掌握权力者无法公为私用??此亦为公平,只有这样的规则,才真正担负起赋予它的使命。 规则社会。多一些聪明的规则。 例文7: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出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的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的咆哮时,在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业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一一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绝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一一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例文8: 《男人如水》 一考生 至今大多数人都认为,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然,男人才是真正水做的。据最新的人体报告,其中有一项就是说男性体内水分所占的比例比女性高出3%。事实就是事实,可太多的人观念陈旧,迂腐不堪。这一点,中国人算是拿了回第一。 我们中国人在地球上,也算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了,它有500年的文明史,有四大发明,有许许多多让西方小国们羡慕我们自豪的地方。可就是这样一个大国,在近200年的历史中,迅速衰落,外忧内患,终于落了个被西方列强瓜分的下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原因多 种多样,其中中国人那骄傲、自大,不求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是一篇不及格的作文。 事情不具体,没有好的意义,并且内容混乱。 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和我们的作文教材有关系。 从小学到高二,我们基本上在学习怎么描写,怎么写具体,怎么进行想象,等等。我们把作文的根本丢掉了。我们长期在具体事情、具体情景的再现上面做文章,很少去考虑语言表达意义这个根本。甚至把作文的技巧作为教学学习的重点。 其后果就是,学生大脑中关于作文的认识,一个是怎么写具体,一个是怎么安排结构、怎么开头结尾等。这就好比我们指导一个人走路,不断告诉他先迈左腿,或者先迈右腿,姿势如何美妙雅观,却告诉他们去哪里。转的晕头转向,也到达不了目的地。 应该说,是这样的作文教材和作文教学的思路,使我们的作文失去了目的性。学生不会写作文,是教材教育出来的。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我们只养成了半途思维的习惯,完整的目的思维被扼杀了。 高考的评卷要求,第一项就是内容: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一等(50??41)二等(40??31)三等(30??21)四等(20??0) 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病多 字体工整字迹清楚字迹潦草字迹难辨 符合问题要求大体符合文体要求大体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 展 等 级 10 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4、材料丰富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5、形象丰满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6、意境深远9、文句有意蕴12、有个性特征 如果你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提高作文水平,我必须优化自己的作文思维,即能够流畅地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完整过程。 练习1、: 1、用友善把心注满 第一幕 场景设计:环境优美的青山。清晨,清风轻轻地吹着,林中各种鸟儿快乐地鸣叫着。 出场人物:父亲和儿子 儿子:(不解地望着父亲忙碌的身影)爸爸,您这是在干吗啊! 父亲(微笑着说):傻孩子,暴雨把河边的独木桥冲走了,我要再造一座更结实的。 儿子:可是我们家在山上,不经常走到山下来,您干吗要费力再造一个呢? 父亲:我们是不经常过,可是其他人是要过的,如果没有桥的话,别人?着水多凉啊! 儿子:对,这里的水可凉呐,爸爸您真好! 父亲:儿子记住:人要时刻为别人着想,那么别人也会对你好的。 儿子(闪着大眼睛,用力地点点头):我记住了! 意义: 第二幕 场景设计:现代化的城市,中午太阳高高地照着柏油路,路上各种车辆呼啸而过。 出场人物:父亲和儿子 儿子(有点不想离去的样子):爸爸,车快开了。您快回去吧! 父亲(还是不放心):我给你说的话都记住了吗? 儿子:都记住了,您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别人的东西,还有…… 父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见小偷偷别人的钱包时不要做声,装作没看见。 儿子:爸爸,我不明白…… 父亲:你还小,还不懂得这里面的人情世理,慢慢就会明白的。 儿子(困惑地闪着眼睛,点点头):我知道了! 意义: 第三幕 场景设计:远离城市的效外,夕阳点点洒满平静的湖面,显得十分安谧。 出场人物:爷爷和孙子 孙子(十分焦急地叫着):爷爷,您快过来。 爷爷: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孙子(声音已有些哽咽):我和小刚一起把玻璃球埋在了大石头底下,可是现在不见了。 爷爷:你把玻璃球埋在那里干什么? 孙子:我看着他的球好看,所以就…… 爷爷:你再找找看…… 孙子:(惊奇地说)啊!球没有丢!球没有丢! 爷爷(叹了一口气)说:做人一定要诚实,只有你相信别人,不欺骗别人,别人才会相信你,帮助你,知道吗?! 孙子(若有所思,后又点点头):我明白了。 意义: 答案: (1)、[画外音]友善意味着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2)、[画外音]当你给孩子心灵中撒下一颗自私的种子,友善将从此离你而去,生命的天空还会是一片晴朗吗? (3)、[画外音」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否发现你的心灵已粘满尘埃,那么用友善把心注满,用爱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你会发现世界依然美丽如昔! 练习2: 情与理 陕西考生 现实世界中,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中;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众生于现实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意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女士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 。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答案: (1)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2)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致酿成大祸。 (3)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