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实施中无效课堂教学行为探析

 昵称51014 2011-04-10
新课程实施中无效课堂教学行为探析
 
作者:宋育珊    文章来源:荣成三中    点击数:667    更新时间:2009-11-24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教学行为分为两大类,即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无效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欠妥、板书欠美、动作欠当、仪表欠自然、教法欠科学等。无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表现为教学的盲目性、无序性、专制性、生疏性和粗陋性等。如果无效教学行为充斥课堂,不仅使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而且不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难以造就全面性、创造性的人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目前,中学教学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分数而教、为升学率而教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的“高耗低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钩,无效教学行为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广大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这种无效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具体表现进行剖析,探讨矫治策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表现

(一)准备阶段:

1、教学目标上厘定不清,“三维”割裂。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认知可以说是唯一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则强调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然而大量无效教学现象表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时常厘定不清,通常表现为割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认知目标,致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或被忽视或流于形式。

2、教学设计过于严密,预设缺乏弹性

长期以来,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努力追求的目标,然而这样的备课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卡壳”现象却时有发生。如果每一堂课,对于我们事先准备的问题,学生都能够完美的回答出来,那么,这堂课的意义何在呢?“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①]。我们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线形的、凝固的预案,最终使预设占用了生成的空间,而当标新立异被斥责、开拓创新的路口就被阻塞,当所有的‘答案’被标准化制作时,探索和发现的头颅就被切断了。

(二)导入阶段:新课导入技术欠缺

在授课前,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引入课题,如何诱导、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如何循序渐进引向纵深,如何推波助澜启发和引导学生步入新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导入新课的工作。但在实践教学当中,有相当比例教师的导课方法不是很恰当,导入新课的“起调”不能扣人心弦,不能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运用温故、悬念、布障、实验、生活经验等导课方法,不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营造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三)授课阶段:教学过程冗长单调,在刺激学生兴奋点上乏力

部分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很全面,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对学生的原有基础及接受能力把握不准,课堂授课内容、提问等主要关注好学生,教育机会不均等,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提出问题的深度和难度不是对大多数学生,课时教学信息量不恰当造成消化不良或容量不足。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讲得多,练的少,探究式教学等很少体现,讲授不善于将内容理成体系,为完成考试任务而教,不注重教学探究过程,而强调死记硬背的结果。教学方法不太符合学生认知及心理特点“,讲、灌、练、抄、写、背”比较普遍,造成教学呆板、单调、死气沉沉。课堂讲授艺术性、技巧性欠缺,讲授层次不清。侧重单纯的知识传授的结果,忽视了对知识形成过程、忽视学生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四)结课阶段:一语带过,虎头蛇尾

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安排,为了完成没讲完的内容,拖课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匆匆忙忙下课,往往就不能很好地对本节课的新授课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终曲”匆匆没有余味。部分教师教学反思工作做得不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很多教师不愿去反思教学行为,不注重理论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

三、反思

教师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发动者、执行者和管理者,是施教过程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无效课堂教学行为是妨碍教学质量提高的绊脚石,是阻碍教师教学水平进步的拦路虎,也是栽害学生心灵的隐形杀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无效教学行为的危害性,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自身的不足,以期降低和减少无效课堂教学情况。

第一,教师注重自身研修,深化专业素养,是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有进取意识,不断以新理论、新知识去充实自我,善于向书本学习、善于向名师学习,积极虚心地学习、吸收一些富有价值的教改理论,多用新理论去指导实践。多做有心人,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多作研究,扬长避短,惟有不断学习借鉴、不断总结解剖,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因而每个教师既要懂得一些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又要掌握一般性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本学科中有自己的专长,进而形成教学特色、教学风格,争取早日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

第二,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设计是矫治无效教学行为的重要保证。要使无效教学行为降到最低点,教师必须把功夫用在课前,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具有鲜明的目标、策略性、艺术性和可选择性。新型课堂教学=“教案”+“学案”,要切实关注三维目标,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思维密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教学环境,优化选择和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第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矫治无效教学行为的根本保证。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策划人和导演,如何引入课题,如何诱导、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如何循序渐进引向纵深,如何推波助澜,激情激趣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以探索者、发现者的姿态进入到教学活动,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四,完善教学过程是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有效策略。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灵活、多变、恰当,运用协同、系统原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减少时间损耗。关注学生的参与兴趣、参与程度、参与广度,营造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动的课堂环境。具体化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是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中心环节。要做到教学内容难易适当,重点突出;问题设置妙、趣、具有探究性;教学组织有序、自由、安全、多向。进行有效课堂管理,促进有效交往,是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要注意了解、理解学生的个人心理和学习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采用最佳教育方法,使其审视和矫正自己的不当行为。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是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有力保障。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学法指导成为新教学法的重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善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经验,加强学习体验。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手段辅助教学,是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新增长点。改变教学手段单一、落后的状况,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第五,养成教学反思与总结的习惯,是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不竭动力。教而不思则罔,要勤反思、常改进,立足学生感知、认知水平换位思考,在反思中提高,纠正不当教学行为,减少低效、重复的劳动。课堂教学不只是课内45分钟,应是前有基础,后有发展,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步伐中快乐地学习,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才能真正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新课程理念有效地与实践相结合,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教师素质、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课堂中无效教学的现象还很难从根本上消除的。同时,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不断创新、生成的实践活动,不存在现存的、确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有效教学的新课程理念与策略需要长期不懈的探索,惟其如此,新课程改革才能最终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郑挺谊: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无效行为的调查分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20065

2、陈琛,力戒“无效”,力求“有效”—课堂无效教学现象的归因及对策探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72

3、朱华,教师无效教学行为及其转化,湘潭师范学院学宝(社会科学版)[J]20057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