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规律(三)

 盛唐之风 2011-04-10
 
 

课堂教学规律(三)

   五、“两化”创生律
   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内化”与“外化”相互创生的结果。当下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内化”的折扣和“外化”的敷衍。所谓内化,就是师生对教材文本理解个性化意义建构的过程。内化的广度和深度与理解教材的能力成正比例关系。内化不是学生接受教师对教材文本,或者教参文本的复制和粘贴,而是对教材文本知识与师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和生活经验,加之与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经历的整合。现在的情况是,不少教师喜好在课堂上将教材文本,或者教参文本的复制和粘贴转嫁成学生课堂的记忆。这样的课堂学习,不是“外——内——外”的整合与生成,而是“外——外”的“盗版制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怕而又悲哀的事情。“内化”与“外化”都需要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地参与,需要在一次次智慧挑战中生成“个性化”的知识建构。
   六、温故知新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查阅多种《论语》的注释:一般都把“温”解释为“温习”。然而对“故”的解释就各不相同了。有解释为“旧知识”的,有解释为“旧的人和事”的。然而,这些解释始终觉得都不够贴切。在下拙见,还是将“故”解释为“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好一些。也许读者会指责笔者“以今解故”,但是,按照解释学的观点,我们完全有这样解释的权利。这样,全句的大意可以为:“(善于)温习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到: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既然对学生自学升华为规律认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并且不断沟通与新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就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