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

 枫树570 2019-10-25

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语文课堂质量的好坏。因此,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必须的。

一、博学,丰富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自于执教者深厚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真正深刻地解读文本,没有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老师读书要广博,不仅仅限制与教学业务类的书,经史子集,天文地理,要旁观涉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了知识功底,成为一个博学鸿儒,丰富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解读文本自然游刃有余。

二、解读文本,需要会运用多重身份

1.普通读者身份

作为读者,要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沉浸到文本中,细细读,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细细品味。真正做到不仅了解文本在讲什么,是怎么一步一步讲清楚的,它的思路、文脉是怎样的,语言的魅力、风格、表现力在哪里,还知道文本为什么写,作家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2.教师身份

作为教师来读,就是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是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来思考的。因此,语文教师的阅读仅仅满足于普通读者的读懂内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来读教材,主要是从教材中确定出教学凭借——要引导学生对哪些典型的语言

现象去感知、研讨,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3.学生身份

课堂的教学价值应体现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上。语文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实际上需要教什么”“最好用什么去教”这两个问题。教师还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应该教给学生哪些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中出现的这些困难?作为教师,应怎样对学生的读书过程给予必要的、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三、解读文本,必须运用多种艺术思维方式

文本的解读,不应只有一种方式。不同的解读方式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在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很多种解读文本的方式来解读文本。如:文体论方式、社会学方式、文化学方式、唯物辩证法分析方式等等,这些方式都是我们解读文本的有力武器。  

化的,我们应当与文本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

四、教学相长,积极反思

课堂教学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群体一同解读文本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而且由于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储备,他们对于教材的解读往往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而这个过程也为教师了解学生认知特点,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能力的提高从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的总结,从而获取经验。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