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季的内热外寒型(寒包火)感冒,不同于风寒和风热感冒。多会出现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周身酸痛等感冒症状。
每次开始感冒都是从咽喉肿痛开始,然后一点一点的病情开始加重,也不知道哪种药对症,而且服药后恢复的时间也比较长. 前两天开始,感觉嗓子有点疼,然后越来越厉害,鼻涕、痰黄粘稠,口干渴,开始以为是风热型感冒,但服用了复方鱼腥草片、桑菊感冒片后无效。又开始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头痛、痰白,精神不振,服用了康泰克、阿奇酶素片后有所好转,现在嗓子不疼了,就是还有些鼻塞,鼻涕粘稠白色的,口干渴。 2月13号《中华医药》节目播出的“寒包火”型感冒的中药药方是什么? 周平安教授“感冒合剂”配方: 炙麻黄5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 甘草5克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银花10克 苏叶10克 三剂水煎服 麻黄、生石膏、柴胡、黄芩、板蓝根、银花、羌活、苏叶等十二味中药可以在驱除外来寒邪的同时清除内热,大多数感冒发烧病人三服药就能治愈。 另外还加入羌活、板蓝根两味药,所以完整的感冒合剂应该是: 炙麻黄5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 生甘草5克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银花10克 苏叶10克 草河车 10克 薄荷 10克 羌活10克 板蓝根15克 三剂水煎服 所谓“寒包火”,即中医感冒辨证中的“表寒里热证”。因风寒外束、表寒未解、入里化热。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用:双解汤 麻黄,防风,荆芥,薄荷,黄芩,栀子,连翘,生石膏,咭梗 感冒在中医上可以分为:风寒感冒跟风热感冒.我的症状是口渴爱喝水,鼻塞流黄涕,这些看上去是属于风热型.但是我又很怕冷,没有出汗,体温也正常,稍微有点咳嗽,这些症状看上去又好象是风寒感冒,自己在网上了解了一下,觉得自己是寒包火型的感冒.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希望热心的朋友告诉雪儿该怎么治疗? 应该疏风散寒、清热解毒,银翘解毒片,川芎茶调这两种药一起吃,很对症的 每日当关注天气情况,及时收听天气预报,适时添减衣物,以免感冒发生 感冒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通过合理的措施,感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冬春风寒当令季节,可用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连服3天。夏天暑湿当令季节,可用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煎汤代饮料(新鲜药材用量应酌情增加)。如流感期间,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或大青叶12克,生甘草3克煎服,每天一副。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熏蒸2小时,每天或隔天一次,作空气消毒以预防传染。同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在气候冷热变化时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淋雨及过度疲劳,对于患者应劝阻其去公共场所,以免交*感染,控制流行。 一、热水泡脚 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预防感冒。 二、生吃大葱 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感冒。 三、盐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四、冷水浴面 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五、按摩鼻沟 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六、鼻子插葱 感冒后鼻子不通气怎么办呢?可以睡觉时在两个鼻孔内各塞进一鲜葱条,3小时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于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葱条要选择粗一点,细了,一是药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触鲜葱过敏,可在葱条的外面包上一层薄薄的棉。 七、白酒擦身 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汗后周身轻松舒适,此时注意免受风寒,感冒很快痊愈。 八、可乐煮姜 鲜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乐中,用铝锅煮开,稍凉后趁热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九、呼吸蒸汽 初发感冒时,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十、热风吹面 感冒初起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至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少症状,加速痊愈。 十一、蒜泥蜂蜜 将等份的蒜泥与蜂蜜混匀后,用白开水送服,每次一汤匙,每天4至6次,对治疗流感有佳效。 十二、香油拌蛋 将一两香油加热后打入一鲜鸡蛋,再冲进沸水搅匀,然后趁热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后的咳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