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风声书馆 2011-04-12

《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璧山中学课题组     巫正鸿执笔

“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课题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年批准立项,由璧山中学课题组独立承担的市级课题,课题代码为“200-2-073”,批准文件为“渝教基【2000】第53号”。实验周期为三年,课题于2000年9月开题,2004年4月结题。

一、         课题的提出  

(一)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 

关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西方已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在本世纪20年代以来,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立场出发,广泛深入讨论了人格问题,形成了观点各异的人格理论。对健康人格的标准和培养途径也提出了不同的设想和建议。他们都是以人格心理学为主体,影响最大的都是心理学家。目前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人格学派有以弗洛伊德、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派,以阿德勒、埃里克林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学派,以奥尔波特、卡特尔为代表的特质论派,以斯金纳、米勒为代表的学习论派,以罗杰斯、马斯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派等等。在这些研究健康人格的学者中,马斯诺是研究最深入、最系统的一位,他提出了心理健康10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②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高度评价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实际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国对人格的的研究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对独生子女人格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研究等等。

以上研究,为人格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和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

首先,由于健全人格的社会性、历史性特征和西方学者受其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对健全人格的标准确定不是非常完整,也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国情要求。

其次,由于世界观的限制,西方学者,很难抓住健全人格的本质特征,也不可能找到培养健全人格发展的正确道路。归根到底,是他们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片面强调精神的主观力量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我们研究人格问题指出了一条根本的、唯一的正确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实践性。

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人格及培养的研究虽有一定成就,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历史局限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健全人格标准未能正确论述,同时培养方法上也缺乏系统性。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什么样的健全人格以及怎样培养仍需讨论和完善。

另外,在人格培养研究上多以心理家为主。对中学阶段健康人格的培养途径还缺乏现实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符合我国时代要求的中学生健全人格标准,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健全人格培养方法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二)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消极人格的因素,如思维异常、情绪异常、性格异常等,如偏执人格、反社会人格等,这些消极人格因素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和排除,是不利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此系统地对中学生健全人格进行研究,加强对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健全人格的培养极是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世界观、价值观的,西方学者的人格研究虽有借鉴之处但又有其局限性,而我国学者的研究系统性不强,针对性、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课题界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人格,这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因素组成的极复杂的合金。”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人格是作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的本质和比较稳定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心理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我国教育论专家胡克英认为:“教育上所说的人格发展,指的是积极意义的人格。人格主要是指个体心理的属性。人格是区别他人的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是个体全部心理机能的独特的整体性。从发生学上看,人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等外部生活条件等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但是任何主体,都不是被动地受外部影响。主体最初就具有的心理和机体的反应能力,并作用于外部条件,同时也作用于主体自身,由这些形成人格。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人格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性,包括道德、品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二是心理品质,包括认知、情绪、意志、兴趣、动机、气质、性格等;三是生理发育,包括体质、精力等。其各方面与具体内容之间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综合体。从教育的角度思考,应被看作是在个体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谓人格,就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它具有独特性、主体性、整体性和社会倾向性。因此为了适应21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学校教育所着眼的健全人格,是指自己的理想不仅高尚,而且认识情感、价值观、道德、审美等各方面要素整体良好,且自我与环境能和谐发展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验对象    初2003级    高2003级

三、研究目的 

1、              总的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成为一个协调发展、蓬勃向上、富有朝气的集体,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扎实的文化素质、强壮的身体素质的学生,使其在生、心、智、能等各方面获得自由的充分的、健康的、积极的发展,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 、具体目标

通过培养使学生做到:(1)在学习上――能够自主;(2)在生活上——能够自理;(3)在发展积极人格、主动矫正消极人格方面——能够自省;(4)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方面——能够自觉;在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人与环境方面――自律;(5)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坚持不懈方面——能够自信;(6)学有所长,建设祖国,——能够自愿。

四、研究方法

    1、个案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等)。大量收集有关个人的资料的方法,通过谈话、测验、观察、各类文字组成关于个人的传记,从而建立起一个把个体外部行为与内部行为主观状态相联系的整体形象。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探索刺激条件与种种对人格具有标示性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其有关的人格情况,这种方法可信度较高。

3、              总结法。通过一个阶段的人格培养,或通过一个研究对象的个别调查,时时加以总结,找出其人格的积极和消极因素,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

4、              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来考察健全人格情况,找出规律性的认识。

五、研究周期和研究步骤

整个研究为期三年(2000 年5月至2003年5月)大致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0年4月至5月)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申报研究课题,落实研究人员,搞好课题论证,进行研究的测查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00年6月至2000年9月)  进行人格理论学习和研究,进行中学生人格现状调查,针对现状确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确定实验对象,同时进行研究人员按内容具体分工,并收集、整理、研究各方面的资料

第三阶段(2000年10月至2003年12月)完成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内容,由课题小组每月一小结,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实验经验研究进程,每期一总结研究人员按分工写出阶段性研究论文或经验报告

第四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4月)收集整理有关的研究材料,包括各种原始测试材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等。

六、研究原则

1、          系统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与运用,从指导思想、内容、方法、设计、评估等方面都注意系统化、序列化、尽量避免随意化、盲目性。实施计划要明确而细致,实施方案要时时检查落实,各个研究人员既要研究,又要操作运用,还要求写出实施报告或研究论文。

2、          创造性原则。本课题系统的研究与运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没有直接的系统教材,只有一些零碎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因此,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发挥研究人员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在探索中总结、提高、创新,要勇于突破原有的框框和模式,创造出新的富于生命力的又切实可行的健全人格的培养模式。

3、          实用性原则。本课题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相接合的原则,又以实际运用为主。研究此课题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研究成果应该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本课题不属纯理论研究,属应用性研究。

4、          趣味性原则。在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中,竭尽全力避免“教条主义”,切忌枯燥乏味,注意寓教于乐于趣,尽量用直观可感的典型事例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把个人的健全人格与集体、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前途联系起来。

5、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注重理论的研究又注重实践,切实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措施  

1、          中学生健全人格的现状及原因研究。(一)目前中学生人格的情况调查;(二)原因:(1)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因为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外貌以及后天所造成的缺陷等等,对他的人格都会产生某种影响。(2)家庭的影响;(3)学校的影响;(4)社会的影响。

2、          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容的研究。(一)人格包含的内容;(二)健全人格的标准;(三)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方法;(四)中学生健全人格的评估等等。

3、          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方法研究

(一)用行为规范来培养,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中学生守则》等,注意经常化、序列化、典型性、趣味性。

(二)教学过程中进行培养,根据不同学科教材的特点尽力找到“育人点”,如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等。

(三)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

(四)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4、          中学生健全人格的评估测试研究

(一)交谈式评估测试。以评估测试为目的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谈,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

(二)观察式的评估测试。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从而推断评估学生的人格特征,这是一种最适合的方法。

(三)问卷式评估测试。首先把评估测试的内容设计好,然后让受试者如实作答,这种方法用时少,操作性强,效果明显。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检查实验效果,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二)举办健全人格主题班会、团队活动。

(三)开办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学生行为进行干预。

(四)撰写实验论文,实验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端正了教育思想,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过去,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不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科学的分析,特别不善于从学生的人格发展去分析。因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通过课题研究,广大教师能自觉的学习人格教育的理论,并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的运用人格理论去分析学生中存在问题,努力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诊断、行为矫正。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二)通过课题研究,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课题组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大赛、人格教育专家讲座、团队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拓宽了育人的新路。

(三)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课题组通过开展理论学习,组织研究课、赛课活动、工作经验交流,参加学术活动,使教师对人格教育理论有了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教师们在努力结合工作实际,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培养,对学生中出现的人格问题,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处理。教师们还撰写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其中,巫正鸿的论文《中学生人格现状分析与思考》在《三峡学院学报》上发表。

(四)探索出一条培养健全人格的新路。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要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必须走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立体教育之路。学生的人格方面的许多问题,出在家庭,表现在学校,根子在社会。只有摸清学生的方方面面的情况,才能有效的实施培养方案。

(五)开展心理咨询,坚持学科渗透,作学生的人格保健医生。近几年,我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坚持每天晚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健全人格教育。教师们经常找学生交心、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及时疏导,自觉作学生的人格保健医生。

十、课题研究讨论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在健全人格培养方面,主要的学术贡献有以下几方面:

(一)     坚持健全人格教育的科学性。课题组开展的健全人格教育活动,一是用科学的人格理论来培训教师,二是坚持从学生的人格发展实际出发,走一条科学的人格教育之路。课题组利用班主任会、班会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健全人格理论的教育和培训。课题组参加了重庆市九区百校心理健康工程,通过加入市级课题研究,进一步激发教师学习和研究人格方面理论。课题组还经常对学生的人格进行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对异常人格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咨询、评价、诊断和行为干预,从而使我校的人格教育走上了一条科学的道路。

(二)     尊重与理解学生。课题组在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的时候,总是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存的环境和背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肯定;少责怪,多原谅。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打通师生感情的通道,使学生有了人格问题愿意跟教师诉说,愿意听取教师的诊断与矫正,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们还充分的理解学生,一是同情性的理解,教师常常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的忧愁和痛苦,包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其次是认识性的理解,尽量帮助学生分析产生人格问题的原因,有的放矢做学生的人格矫正工作,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从而极大的提高人格教育的实效性。

(三)     坚持预防、治疗、发展相结合。健全人格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消极的目标和积极的目标,消极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积极的目标是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许可范围内达到心理的最佳状态,使人格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人格和个性日趋完善。

(四)     面向全体和个别相结合。健全人格教育作为我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主要面向全体学生,目的使每个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四有新人,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同时,我们特别关心有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人格问题的个别学生,对他们采取个别的人格辅导、咨询和治疗,这样,使全体学生的人格都能够得到正常和健康的发展。

(五)     帮助学生的目的是要达到学生的自助。健全人格的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的最终的最高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开展人格辅导和治疗是教育的一个环节,是帮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开展辅导与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自己的人格问题。课题组开展的健全人格教育活动,始终把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战胜自我放在首位。这样使我们的人格教育有着发展潜力。

2、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一)    网络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对策。

(二)    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

(三)    家庭,特别是不健全家庭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对策。

(四)    学校教育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影响及对策。

(五)    不当的教育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执笔人   巫正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