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切忌浮躁

 Z教授的e 2011-04-13

老师切忌浮躁

 


申永胜

    一般在备课的时候,申永胜教授的手机都会处于关机状态。

    1965年,申永胜以河南省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精仪系,1970年留校在精仪系任教至今,41年的教龄——申永胜的履历异常简单。 

    为什么在三尺讲台坚守41年?申永胜说:“第一,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不把教师这个职业单单看成一个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当做一项事业来做,我真正喜欢这项工作,所以舍得投入,尽管很累很苦也不觉得。第二,我认为,高等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学工作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看一个学校是不是一流,首先要看他培养出的学生是不是一流。” 

    有了这样的追求,奉献和敬业就是一种自然的流露。申永胜最欣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先生最大的成功与快乐,就在于创造出令他崇拜的学生。他说:“教师的作用一个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通过知识这个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三是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学生将来多次转换工作的需要;第四就是培养学生怎么做人、做事、做学问。” 

    2002年初,申永胜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一篇英文文章《剽窃在美国》,就下载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同学们在读后感里从各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事有凑巧,后来不久,清华就开展起了全校性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申永胜说:“如果你能够留意,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不只是怎样做学问。”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不会相信一门技术基础课可以讲得那么精彩——电脑上演示的他们历经6年开发的电子教材《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精美的三维动画图案和精妙的设计构图引人入胜。 

    “当老师不能够浮躁。现在出教材的人很多,但是有的教材出完了之后连出版者自己都不愿意去看。而这样的立体化教材学生看了之后很快会激发出兴趣。前几年,甚至还有电子系的学生来旁听我的课。只要学生有兴趣,即使有的内容你不讲,学生自己也会去主动钻研的。”申永胜说。 

    “做好一个大学教授不容易。虽然每年讲的是同一门课,但应该年年改变其基本理论的应用范围,使一门基础课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年年阅读大量有关科技国际期刊,消化吸收进教材中去,才算尽到了教授的讲课职责。这应该是一个教授一辈子讲课的指导原则。”申永胜非常喜欢钱伟长先生的这段话,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 

    他在编著的《机械原理教程》中做了一个惊人的尝试:不仅仅给学生写明要读什么参考书,还写清楚了在这一章涉及的领域里,该方向在目前最新的研究热点是什么,在这方面谁的哪篇文章是最好的。

    申永胜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必须要研究,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对教育科学有所研究。如果不研究教学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周襄楠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3   16 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